中醫(yī)古籍
  • 厚樸溫中湯

    《內(nèi)外傷辨》卷上:厚樸溫中湯處方

    厚樸(姜制)橘皮(去白)各30克 甘草(炙)草豆蔻仁 茯苓(去皮)木香各15克 干姜2.1克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溫中理氣,燥濕除滿。治脾胃虛寒,心腹脹滿,及秋冬客寒犯胃,時(shí)作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時(shí)溫服。

    注意

    服藥期間,忌一切冷物。

    備注

    方中厚樸理氣燥濕,消脹除滿3草豆蔻、干姜、生姜溫中散寒;木香、陳皮行氣寬中;甘草、茯苓健脾滲濕。諸藥合用,共成溫中理氣,燥濕除滿之功。

    摘錄《內(nèi)外傷辨》卷上《醫(yī)學(xué)傳燈》卷上:厚樸溫中湯處方

    厚樸、杏仁、半夏、枳殼、桔梗、炮姜、甘草、藿香、香茹、陳皮。

    功能主治

    中暑,脈沉細(xì)緩。

    摘錄《醫(yī)學(xué)傳燈》卷上《明醫(yī)指掌》卷五:厚樸溫中湯處方

    厚樸(姜炒)8分,干姜7分,甘草(炒)6分,木香5分,陳皮8分,茯苓8分。

    制法

    上銼1劑。

    功能主治

    脾胃虛冷,心腹脹滿疼痛。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大棗2個(gè),水2鐘,煎8分服。

    摘錄《明醫(yī)指掌》卷五《內(nèi)外傷辨》卷中:厚樸溫中湯處方

    厚樸(姜制)1兩,橘皮(去白)1兩,甘草(炙)5錢,草豆蔻仁5錢,茯苓(去皮)5錢,木香5錢,干姜7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溫中散寒。主脾胃虛寒,心腹脹滿,及秋冬客寒犯胃,時(shí)作疼痛。脾胃著寒停食。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醫(yī)方類聚》引作“厚樸湯”,無草豆蔻仁、木香。

    各家論述

    《成方便讀》:夫寒邪之傷人也,為無形之邪,若無有形之痰、血、食積互結(jié),則亦不過為痞滿、為嘔吐,即疼痛亦不致拒按也,故以厚樸溫中散滿者為君;凡人之氣,得寒則凝而行遲,故以木香、草蔻之芳香辛烈,入脾臟以行諸氣;脾惡濕,故用干姜、陳皮以燥之,茯苓以滲之;脾欲緩,故以甘草緩之;加生姜者,取其溫中散逆除嘔也。以上諸藥,皆入脾胃,不特可以溫中,且能散表,用之貴得其宜耳。

    摘錄《內(nèi)外傷辨》卷中
更多中藥材
  • 處方陳皮8分,半夏(姜制)8分,茯苓8分,甘草3分,白術(shù)(土炒)2錢,藿香1錢,黃連(土炒)2錢,黃芩(土炒)1錢,山梔子(姜汁炒)2錢,砂仁3分。制法上銼1劑。功能主治嘔吐不止,飲食不下。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長流水和膠泥澄清水2鐘,煎至1......
  • 處方丁香2錢,木香2錢,檳榔3錢,川楝子3錢,錫灰3錢,干漆3錢,巴霜1錢。制法上為末,蒸餅為丸,如芡實(shí)大。功能主治小兒疳蠱,蟲出形如馬尾,或如絲發(fā),多出于頭項(xiàng)腹背之間,黃白赤者。用法用量每服1丸,湯化下。摘錄《幼科指掌》卷四......
  • 《仙拈集》卷三:保產(chǎn)萬全湯處方歸身1錢半,川芎1錢半,菟絲1錢半,白芍1錢,貝母1錢,黃耆8分,荊芥穗8分,蘄艾7分,厚樸7分,羌活5分,生甘草5分。功能主治未產(chǎn)者能安,臨產(chǎn)者能催。主胎前不拘月數(shù),偶傷胎氣,腰疼腹痛或血下勢欲小產(chǎn);交骨不開......
  • 處方當(dāng)歸(酒洗)1錢,南芎1錢,白芍(酒炒)1錢,熟地1錢,白術(shù)(去蘆,炒)1錢,白茯苓(去皮)1錢,陳皮8分,干姜(炒黑)5分,益母草1錢,香附米(炒)1錢,甘草(炙)3分。制法上銼。功能主治產(chǎn)后虛損諸病。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棗1枚,水......
  • 處方當(dāng)歸(酒洗)1兩5錢,真川芎1兩3錢,川羌活5錢,真蘄艾7錢,荊芥穗8分,黃耆8錢,白芍藥1兩3錢(炒,如冬月只用1兩),川貝母1兩,紫厚樸7錢(姜汁拌炒),枳殼6錢(麩炒),菟絲子1兩4錢(水洗凈),益母草1兩5錢(忌見鐵),甘草5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