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定痛膏

    《證治準繩·瘍醫(yī)》卷六:定痛膏處方

    芙蓉葉60克 紫金皮 獨活 南星(生)白芷各15克

    制法

    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

    祛風,消腫,止痛。主跌打損傷及瘡瘍初期焮腫疼痛。

    用法用量

    加生采馬藍菜、墨斗菜(即旱蓮草)各30克,杵搗極爛,和末一處,用生蔥汁、老酒和炒,暖縛患處。

    若跌打損傷,骨肉凌痛,有紫黑色,未破皮肉者,加草烏、肉桂、良姜各9克,研末,姜汁調,溫貼;若紫黑色已退,除良姜、肉桂,草烏,卻以姜汁、茶清調,溫貼之;若折骨出臼者,加赤葛根皮、寶塔草各60克,搗爛,和前藥一處;又用肥皂10枚,童便煮,去皮、弦、子、膜,杵搗極爛,入生姜汁少許,生白面30克,砍爛和勻,入前藥同杵搗勻,用芭蕉葉托,用前后正副夾,須仔細整頓其骨,緊縛,看后上下腫痛消,方可換藥,腫痛未退,不可換藥。

    摘錄《證治準繩·瘍醫(yī)》卷六《圣濟總錄》卷一三四:定痛膏處方

    綠豆粉不拘多少(炒令微焦)。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火燒湯燙。

    用法用量

    以生油調涂瘡上。痛即止。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三四《普濟方》卷三一四:定痛膏處方

    清油12兩,瀝青1斤,黃丹10兩,沒藥1兩,乳香1兩。

    制法

    先將清油熬香熟,次下瀝青再熬,濾去滓,次下黃丹,槐技攪,文武火熬,滴水中成珠不散為度,去火后下沒藥末,攪勻,和乳香一處勻。

    功能主治

    諸瘡及杖瘡。

    用法用量

    貼患處。

    摘錄《普濟方》卷三一四《準繩·瘍醫(yī)》卷六:定痛膏處方

    芙蓉葉2兩,紫金皮5錢,獨活5錢,南星(生)5錢,白芷5錢。

    制法

    上為末,加生采馬蘭菜1兩,墨斗菜1兩,杵搗極爛,和末一處,用生蔥汁、老酒和炒。

    功能主治

    打撲傷損,動筋折骨,跌磕木石壓傷,赤腫疼痛。

    用法用量

    暖敷。若打撲跌磕壓傷,骨肉酸疼,有紫黑色未破皮肉者,加草烏3錢,肉桂3錢,良姜3錢,研末,姜汁調,溫貼;若紫黑色已退,除良姜、肉桂、草烏、姜汁,卻以姜汁、茶清調,溫貼之。若折骨出臼者,加赤葛根皮2兩,寶塔草2兩,搗爛和前藥一處,又用肥皂10個(童便煮,去皮弦子膜),杵搗極爛,入生姜汁少許,生白面1兩,砍爛和勻,入前藥同杵搗勻,用芭蕉葉托,用前后正副夾,須仔細整頓其骨,緊縛著后,上下腫痛消,方可換藥。腫痛未退,不可換藥。

    摘錄《準繩·瘍醫(yī)》卷六《博濟》卷五:定痛膏處方

    白檳榔2個,肉豆蔻1個,官桂半兩,柳桂1分,當歸1兩,木鱉子20個,香白芷2錢,天南星1個,白附子1兩,丁香3兩,黑附子(大者)1個,黃蠟不定。

    制法

    上為末,藥末1兩,蠟1兩,同于鐺內煎,直候紫色花上來,藥方熟,后用井泉水1盞,將鐺內藥傾入水盆內,然后以手控干其藥,直須熱炙,更不得分毫結梗,捻為餅子。

    功能主治

    大段傷折疼痛。

    用法用量

    裹在傷處。其藥3日后,卻將藥重于火上炙團一處,依舊捻餅子,裹舊傷損處。

    摘錄《博濟》卷五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ingshesan2hao處方冰片9克,麝香0.5克,樟丹12克,枯礬9克,龍骨15克。制法共研極細末,裝瓷瓶內密封備用。功能主治祛膿消炎,通絡開竅。主熱毒壅盛,上犯耳竅。用法用量用時先取雙氧水洗凈患耳膿汁,拭干后吹上冰麝散Ⅱ號少......
  • 處方公豬糞(漂凈10天,曬露,以無臭氣為度,炙灰研末)1兩,冰片5厘,麝香5厘。功能主治痘癥透發(fā)不足,或冒風隱縮。用法用量每服3錢,絹包煎服。摘錄《中藥成方配本》......
  • 處方冰片6兩,麝香3兩2錢,蟾酥7兩5錢(另用酒化開研細),公丁香8兩,飛朱砂4兩(留一半為衣),明雄黃2兩,煅西月石2兩。制法上藥各為極細末,用高粱酒泛為小丸,每分約計20粒,朱砂為衣。功能主治受寒受暑,痧脹肚痛吐瀉,卒倒昏迷。用法用量每......
  •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冰黃散處方赤茯苓(去皮)、甘草(生),各四兩。寒食面、生姜(切碎.搜面勻.日干),各一斤。炮制上為細末。功能主治治冒暑伏熱,頭目昏暈,嘔吐瀉痢,口干煩渴,背寒面垢。用法用量每服二錢。新汲水或冷熟水調下,不拘時候。摘......
  • 處方黃連60克 冰片0.9克 麝香0.6克 輕粉1.5克 硫黃末3克制法用水400毫升,先煎黃連至200毫升,濾去滓,再慢火煎至50毫升;后四味俱研細末,與黃連汁調和。功能主治主婦人陰蝕瘡。用法用量用時以鵝毛蘸取,涂陰道內。摘錄《瘡瘍經驗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