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綿黃耆(蜜炙)、甘草、陳皮、罌粟殼(炙)、木香、白芍藥、地榆、川當歸、枳殼(制,炒)、黑豆(炒)、烏梅、淮棗、白術、訶子(炮,去核)、黃連各等分。
小兒脾積虛痢,便下五色,先由嘔吐,后作泄瀉,臍腹(疒丂)痛,脅肋脹滿;受濕虛鳴,膿血相雜,下如豆汁,亦如瘀血,日夜無度,食少肌羸。
每服2錢,水1小盞,煎至半,去滓,通口與服。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綿黃耆(蜜炙)、甘草、陳皮、罌粟殼(炙)、木香、白芍藥、地榆、川當歸、枳殼(制,炒)、黑豆(炒)、烏梅、淮棗、白術、訶子(炮,去核)、黃連各等分。
功能主治小兒脾積虛痢,便下五色,先由嘔吐,后作泄瀉,臍腹(疒丂)痛,脅肋脹滿;受濕虛鳴,膿血相雜,下如豆汁,亦如瘀血,日夜無度,食少肌羸。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小盞,煎至半,去滓,通口與服。
摘錄《活幼口議》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