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沉香阿魏丸

    《痧脹玉衡》卷下:沉香阿魏丸別名

    石一、九號(hào)坎象方

    處方

    五靈脂1兩,廣皮1兩,青皮7錢,天仙子7錢,姜黃7錢,蓬術(shù)7錢,三棱7錢,枳殼6錢,白豆仁5錢,烏藥5錢,木香2錢,沉香2錢,阿魏1錢。

    制法

    水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痧氣壅,血阻,昏迷不醒,偏身沉重,不能轉(zhuǎn)側(cè)。

    用法用量

    石一(《痧書》卷下)、九號(hào)坎象方(《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一)。

    摘錄《痧脹玉衡》卷下《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五:沉香阿魏丸處方

    沉香(銼)、木香、丁香、蓽澄茄、茴香子(炒)、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干姜(炮)、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檳榔(銼)、阿魏(醋和面裹煨熟,去面,研)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櫻桃大,研丹砂為衣。

    功能主治

    胃心痛,腹脅虛脹,胸膈不利,痰逆不思食,嘔吐酸水。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細(xì)嚼,炒生姜鹽湯或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五《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五:沉香阿魏丸處方

    沉香3分,木香3分,芎半兩,當(dāng)歸(銼,焙)半兩,蓬莪術(shù)(炮)半兩,陳橘皮(去白,焙)半兩,延胡索半兩,檳榔(銼)半兩,吳茱萸(醋浸1宿,炒)半兩,益智仁半兩,桂(去粗皮)半兩,白術(shù)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干姜(炮)半兩,草豆蔻(去皮)半兩,阿魏1兩半(瓷器中醋浸1宿,生絹濾去砂,入面煮糊)。

    制法

    上藥搗羅十五味為細(xì)末,用阿魏糊為丸,如梧桐子大,丹砂為衣。

    功能主治

    脾胃冷熱氣不和,食毒,脾胃中宿積。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以生姜、橘皮湯送下;血?dú)?,以溫酒醋湯送下?/p>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五《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二:沉香阿魏丸處方

    沉香(銼)半兩,阿魏(研)半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半兩,檳榔(銼)半兩,蓬莪術(shù)(炮,銼)半兩,青橘皮(去白,米醋炙)1分,吳茱萸(醋炒)1分,青木香1分,茴香子(炒)1分,硇砂3兩(細(xì)研,湯泡,紙濾取清,入銀石器內(nèi)煎成霜,研入藥)。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腎臟風(fēng)虛勞氣,奔沖悶亂。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炒生姜鹽湯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二
更多中藥材
  • 《御藥院方》卷五:半夏利膈丸處方白術(shù) 人參 白茯苓(去皮)白礬(生)滑石 貝母各30克 天南星(生)45克 白附子(生)60克 半夏(湯洗)90克制法上藥研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祛風(fēng)化痰,益氣健脾。主風(fēng)痰郁甚,頭疼目眩,咽膈......
  • 別名半夏丸處方半夏(去滑)1兩,赤茯苓半兩(去皮),白礬1分(枯),鉛白霜半兩。制法上為末,生姜汁打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痰實(shí),惡心嘔吐,頭目昏暈,心忪背寒,臂痛涎嗽,胸膈不快。用法用量每服15丸,生姜湯送下。摘錄《普濟(jì)方》卷一六四......
  • 處方半夏5兩(熊州者,湯洗去滑,汁盡),干姜3兩,吳茱萸2兩,桂心1兩,白術(shù)3兩,細(xì)辛3兩,柴胡3兩,牡丹皮3兩,大黃5兩,芒硝2兩。制法上切。功能主治天行病。服生蘆根等8味飲子飲之,諸狀不歇,漸不下食,心腹結(jié)硬,不得手近,有時(shí)觸著,痛不可......
  • 《千金》十二:半夏千里流水湯別名半夏東流水湯、半夏湯處方半夏3兩,宿姜3兩,生地黃5兩,酸棗仁5合,黃芩1兩,遠(yuǎn)志2兩,茯苓2兩,秫米1升。功能主治瀉熱。主膽腑實(shí)熱,精神不守,腹中氣滿,飲食不下,咽干頭重,灑灑惡寒,兩脅脹痛。用法用量半夏東......
  • 處方半夏、南星、白附各等分。制法上藥生用,為未,水為丸,以生面為衣,陰干。功能主治痰眩冒,頭痛,惡心,吐酸水。用法用量生姜湯送下。摘錄《醫(yī)鈔類編》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