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菥蓂子

    《中藥大辭典》:菥蓂子拼音注音Xī Mínɡ Zǐ出處

    《本經》

    來源

    為十字花科植物菥蓂種子。5~6月果實成熟時采取全株,打下種子,曬干,揚凈。

    生境分布

    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均產。

    原形態(tài)

    植物形態(tài)詳"菥蓂"條。

    性狀

    干燥種子黑褐色,細小,長約1.5毫米,寬1~1.5毫米,表面有向心隆起的環(huán)紋,無毛。以籽粒飽滿、黑色、干燥、無灰土雜質者為佳。

    化學成分

    含黑芥子甙。又含脂肪油34%,揮發(fā)油0.836%,蔗糖1.8%,卵磷脂1.6%。

    性味

    辛,微溫。

    ①《本經》:"味辛,微溫。"

    ②《別錄》:"無毒。"

    注意

    ①《本草經集注》:"得荊實、細辛良。惡干姜、苦參。"

    ②《藥性論》:"苦參為使。"

    功能主治

    治目赤腫痛流淚。

    ①《本經》:"主明目,目痛淚出,除痹,補五臟,益精光。"

    ②《別錄》:"療心腹腰痛。"

    ③《藥性論》:"治肝家積聚,眼目赤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錢。外用:研末點眼。

    復方

    治眼熱痛,淚不止:菥蓂子,搗篩為末,欲臥,以銅箸點眼中,當有熱淚及惡物出,并去胬肉,可三、四十夜點之。(《海上集驗方》)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菥蓂子拼音注音Xī Mínɡ Zǐ英文名Seed of Boor's Mustard, Seed of Dish Mustard, Seed of Field Pennycress, Seed of Wild Cress出處

    出自《神農本草經》

    來源

    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菥蓂Thlaspi arvense L.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hlaspi arvense L.

    采收和儲藏:5-6月果實成熟時采取全株,打下種子,曬干,揚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分布幾乎遍及全國。

    資源分布: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

    原形態(tài)

    菥蓂 一年生草本,高9-60cm,無毛。莖直立,不分技或分枝,具棱?;~葉輛長1-3cm;葉片倒卵狀長圓形,長3-5cm,寬l-1.5cm,先端圓鈍或急尖,基部抱莖,兩側箭形,邊緣具疏齒??偁罨ㄐ蝽斏?;花白色;萼片4,直立,卵形,先端圓鈍;花瓣長圓狀倒卵形,長2-4mm,先端圓鈍或微凹;雄蕊6,分離;雌蕊1,子房2室,柱頭頭狀,近2裂,花柱短或長。短角果近圓形或倒寬卵形,長8-16mm,扁平,周圍有寬翅,先端有深凹缺。種子5-10顆,卵形,長約1。5mm,稍扁平,棕褐色,表面有顆粒狀環(huán)紋。花果期5-7月。

    性狀

    性狀鑒別 種扁圓形,長約1.8mm,寬約1.2mm;表面棕黑色,兩面各有5-7條突起偏心性環(huán)紋,基部尖,并有小凹。種皮薄,無胚乳,子葉直疊。氣微,味淡。

    化學成分

    種子含黑芥子甙(Sinigrin),芥子酶與揮發(fā)油,脂肪油,脂肪油中含有二十碳-11-烯酸甲酯(methyl eicos-11-enate)。

    歸經

    肝;脾;腎經

    性味

    辛;微溫

    注意

    1.《本草經集注》:得荊實、細辛良。惡干姜、苦參。

    2.《藥性論》:苦參為使。

    功能主治

    明目;祛風濕。主目赤腫痛;障翳胬肉;迎風流淚;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5g。

    復方

    治眼熱痛,淚不止: 菥蓂子,搗篩為末,欲臥,以銅箸點眼中,當有熱淚及惡物出,并去胬肉,可三、四十夜點之。(《海上集驗方》)

    各家論述

    1.《本經》:主明目,目痛淚出,除痹,補五臟,益精光。

    2.《別錄》:療心腹腰痛。

    3.《藥性論》:治肝家積聚,眼目赤腫。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鱉頭拼音注音Biē Tóu別名鱉首(《中藥志》)出處《唐本草》來源為鱉科動物中華鱉的頭。加工鱉甲時,割下鱉頭,洗凈曬干。生境分布全國大部地區(qū)均產。性狀干燥的鱉頭,略呈長圓柱形,吻端尖,頸部向上彎曲,約成90度角。外表呈灰棕色......
  • 《中國藥典》:鱉甲拼音注音Biē Jiǎ別名團魚蓋、腳魚殼、上甲、甲魚英文名CARAPAX TRIONYCIS來源本品為鱉科動物鱉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的背甲。全年均可捕捉,以秋、冬二季為多,捕捉后殺死,置沸水中......
  • 《全國中草藥匯編》:鱉甲膠拼音注音Biē Jiǎ Jiāo別名別甲膠來源爬行綱龜鱉目鱉科中華鱉Amyda sinensis (Wiegmann),以背甲熬制成的膏入藥。生境分布主產山東、河北。炮制原料:鱉甲、阿膠、冰糖、黃酒、香油。先將鱉甲......
  • 《中藥大辭典》:鱉肉拼音注音Biē Ròu出處《別錄》來源為鱉科動物中華鱉的肉?;瘜W成分食部100克含水分80克,蛋白質16.5克,脂肪1.0克,碳水化物1.6克,灰分0.9克;鈣107毫克,磷135毫克,鐵1.4毫克,硫胺素0.62毫克,......
  • 《中藥大辭典》:鱉膽拼音注音Biē Dǎn出處《綱目》來源為鱉科動物中華鱉的膽或膽汁?;瘜W成分Amyda japonica的膽汁,含兩個內酯:三羥基甾族膽烷酸內酯,及其多一“CH2“的內酯。功能主治治痔漏。復方治痔瘡痔漏:鱉膽一個,取汁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