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蜈蚣刺

    拼音注音Wú Gōnɡ Cì別名

    馬椒、止血丹、馬膠根、接骨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蕓香科植物多葉花椒的根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Zanthoxylum multijugum Franch.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挖根,洗凈,鮮用或切片曬干;葉,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雜木林中林緣或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攀援狀灌木。莖枝木質,灰褐色,著生下彎如鳥嘴狀的皮刺。奇數羽狀復葉互生,紙質至革質,邊葉柄長可達60cm;葉軸背面著生下彎而短小的皮刺;小葉柄長不及1mm;小葉21-51,歪斜的卵狀披針形、披針形或為長圓形,長2-4cm,寬1-1.5cm,先端急尖或鈍而略斜,基部圓形或寬楔形,兩側不對稱,邊緣有不明顯的細鋸齒或近全緣,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青綠色,散生腺點。聚傘花序腋生,長達15cm;苞片細小;萼片4,卵形,長約1.5mm,邊緣薄膜質;花瓣4,青色,卵狀長圓形,長約2mm;雄花的雄蕊4,長3-4mm,藥隔先端有色9澤較深的腺點一顆;退化心皮短小。果梗長3-6mm;心皮4,成熟的通常1-3,紫紅色;分果爿有略粗大的腺點,先端幾無喙嘴狀突起。種子卵珠形,直徑4mm,黑色,光亮?;ㄆ?-6月,果期7-10月。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濕潤的環(huán)境。以排水良好夾沙土或沖積土較好。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育苗移栽。四川地區(qū)于2-3月播種。整地作苗床,開1.3m寬的畦,畦上開橫溝,溝距33cm,深約7cm,播幅約10cm。把種子連牛糞粉勻撒溝里,每1hm2用種子22.5-30kg,播后施入畜糞水,上覆草木灰1cm厚,再蓋1-2cm厚的細土。培育2-3年,苗高1m左右時,即可移栽。于3-4月把幼苗挖起,稍加修剪,使成1-2個主干。在選好的地上,按行、株距2-2.5m開穴,每穴栽苗1株,蓋土壓緊,再蓋土與地面齊平,最后澆水定根。

    田間管理 幼苗出齊后,注意拔草。苗高10-13cm時勻苗,每隔7-10cm留苗1株,并中耕除草、追肥1次。在8月、11月各再中耕除草1次,并在11月中耕除草后追肥1次,肥料以人畜糞水為主。移栽后,當發(fā)出新芽時,松土、追肥1次,同時插設支柱。以后每年冬季都松土、追肥1次,同時把下部過多、過低的枝條剪除。

    性狀

    性狀鑒別 葉為羽復葉,小葉21-51,葉片卵狀披針形,長2-4cm,寬1-1.5cm,先端急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兩側不對稱,全緣,或有不明顯細齒,綠色,有光澤,下面有眾多黑色小腺點;葉軸有倒鉤刺。葉革質。氣弱,味辛、苦。

    性味

    辛;苦;溫;小毒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散寒止痛;接骨止血。主風寒濕痹;牙痛;骨折;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泡酒。外用:適量,研末撒布或香油調搽。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Fěn Ténɡ別名獨腳烏桕、夜牽牛、白面水雞、青龍跌打、山葫蘆、山雞蛋、飛龍接骨來源為葡萄科白粉藤屬植物白粉藤Cissus modecoides Planch. var. subintegra Gagnep.,以根、藤、葉......
  • 拼音注音Bái Fěn Dié別名白蝴蝶、粉蝶、菜白蝶英文名White butterfly出處始載于《中國藥用動物志》。來源藥材基源:為粉蝶科動物白粉蝶成蟲的全體。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ieris rapae (Linnaeus )采收和儲......
  • 《中藥大辭典》:白粱米拼音注音Bái Liánɡ Mǐ出處《別錄》來源為植物白粱的種仁。原形態(tài)粱為禾本科植物粟的一種。植物形態(tài)詳“粟米“條。性味《別錄》:“甘,微寒,無毒?!肮δ苤髦魏椭?,益氣,除熱。治胃虛嘔吐,煩渴。①《別錄》:“除熱,益......
  • 拼音注音Bái Zǐ Cǎo別名黑陽參、狗舌草、牛舌頭菜來源紫草科長蕊斑種草屬植物長蕊斑種草Antiotrema dunnianum (Diels) Hand.-Mazz.,以根入藥。夏秋采集,切片曬干。性味苦、微甘,涼。功能主治清熱養(yǎng)陰,......
  • 拼音注音Bái Xiàn Shǔ別名紅藤、山烏龜、一滴血。來源藥材基源:為防己科植物白線薯的塊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tephania brachyandra Diels.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挖,除去須根,洗凈,橫切或縱切成片,曬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