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水麻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水麻別名

    水麻柳、水蘇麻

    來源

    蕁麻科水麻Debregeasia edulis (Sieb. et Zucc.) Wedd.,以莖皮、葉入藥。

    生境分布

    甘肅、陜西、臺(tái)灣、湖北、湖南、廣西、四川。

    性味

    辛、微苦,平。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止血解毒。主治小兒急驚風(fēng),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咳血,癰癤腫毒。

    用法用量

    3~5錢,外用適量。

    摘錄《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水麻拼音注音Shuǐ Má別名

    溝邊木、假密蒙、折骨藤、水細(xì)麻、水玄麻

    來源

    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大葉苧麻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Boehmeria penduliflora Wedd[B.macrophylaD.Don]

    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700-1600m的山坡溪邊。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西、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灌木或小喬木,高1.5-3m。枝條粗壯,四棱形,疏生短糙伏毛。葉對(duì)生;葉柄長(zhǎng)1-3cm;托葉披針形;葉片近革質(zhì),披針形,長(zhǎng)12-24cm,寬2-4.8cm,先端長(zhǎng)漸尖,基部圓形,常稍不對(duì)稱,邊緣密生小牙齒;有明顯的3條基生脈,上面脈下陷形成泡狀隆起,下面疏生短糙毛?;▎涡?,由團(tuán)傘花序組成穗狀花序,雄花序腋生,較葉短;雄花直徑約1.5mm,數(shù)朵簇生;雌花序比葉短或近等長(zhǎng),下垂;雌花簇球形,直徑約4mm,密集,有多數(shù)花。瘦果狹倒卵形,長(zhǎng)約2mm?;?、果期夏、秋季。

    性味

    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

    消積;解毒。主小兒疳積;小兒頭瘡;中耳炎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背三七拼音注音Bái Bèi Sān Qī別名大肥牛(《廣州植物志》),土生地、白仔菜藥、散血姜(《廣西藥植圖志》),土田七(《廣西中藥志》),三百棒、地滾子,大救駕、百步還陽、石三七、樹三七(《云南中草藥》),大綠葉、接......
  • 拼音注音Bái Bèi Sān Qī Jīnɡ Yè出處《云南中草藥》來源為菊科植物白子菜的莖葉。夏、秋采收。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白背三七“條。性味《云南中草藥》:“咸微辛,寒,有毒?!肮δ苤髦吻鍩?,舒筋,止血,祛瘀。治百日咳,風(fēng)濕痛,骨折、......
  •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白背葉拼音注音Bái Bèi Yè別名野桐、葉下白、白背木、白背娘、白樸樹、白帽頂來源為大戟科野桐屬植物白背葉Mallotus apelta (Lour.) Muell.-Arg.以根及葉入藥。根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
  • 《中藥大辭典》:白背葉根拼音注音Bái Bèi Yè Gēn別名白膜根、白樸根(《嶺南草藥志》),野桐根(《閩南民間草藥》)。出處《嶺南草藥志》來源為大戟種植物白楸的根。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白背葉“條?;瘜W(xué)成分含酚類、氨基酸、鞣質(zhì)、糖類。性味......
  • 拼音注音Bái Bèi Yè別名三條筋、三根筋、香葉、糯葉(《貴州草藥》),湄潭臺(tái)烏(《貴州藥植目錄》)。出處《貴州草藥》來源為樟科植物峨嵋山胡椒的根和葉。全年可采。生境分布生于山間灌木林中。分布四川、云南、貴州、廣西等地。原形態(tài)喬木或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