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水紫菀

    《中藥大辭典》:水紫菀拼音注音Shuǐ Zǐ Wǎn別名

    山苦菜(《黃山植物的研究》)。

    出處

    《陜西中草藥》

    來源

    為菊科植物高株山萵苣。6月采挖,曬干備用。

    生境分布

    生于高山山坡灌叢中。分布陜西、安徽、浙江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80~150厘米。莖幼時(shí)有細(xì)軟長毛。葉基生及互生,有帶翅長柄,卵形或馬蹄形,長達(dá)12厘米,邊緣有三角形帶尖頭的鈍鋸齒,基部常抱莖而為耳狀。頭狀花序多數(shù),集成柱狀狹圓錐形;全為舌狀花,黃色。瘦果倒卵狀橢圓形,長4毫米,冠毛白色。

    性味

    辛,平。

    功能主治

    止咳化痰,祛風(fēng)。治風(fēng)寒咳嗽,肺結(jié)核。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2~3錢。

    復(fù)方

    治咳嗽:水紫菀、款冬花、桔梗各三錢,甘草一錢,水煎服。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水紫菀拼音注音Shuǐ Zǐ Wǎn英文名root of Tall Lettuce出處

    出自《陜西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高萵苣的根。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Lactuca raddeana Maxim .var .elata (Hemsl.) Kitam.[L. elata Hemsl.]

    采收和儲(chǔ)藏:6月采挖,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1200-1400m的山坡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江蘇、安徽、浙江、貴州等地。

    原形態(tài)

    高萵苣 多年生草本,高80-150cm。莖幼時(shí)有細(xì)軟長毛。葉基生及互生,有帶翅長柄;卵形或馬蹄形,長達(dá)12cm,邊緣有三角形帶尖頭的鈍鋸齒,基部常抱莖而為耳狀。頭狀花序多數(shù),柱狀,含有成狹圓錐形;全為舌狀花,黃色。瘦果倒卵狀橢圓形,每而有3條縱肋;冠毛白色?;ü谙摹⑶锛?。

    性味

    味辛;性平

    功能主治

    止咳化痰。主風(fēng)寒咳嗽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9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Fěn Ténɡ別名獨(dú)腳烏桕、夜?fàn)颗?、白面水雞、青龍跌打、山葫蘆、山雞蛋、飛龍接骨來源為葡萄科白粉藤屬植物白粉藤Cissus modecoides Planch. var. subintegra Gagnep.,以根、藤、葉......
  • 拼音注音Bái Fěn Dié別名白蝴蝶、粉蝶、菜白蝶英文名White butterfly出處始載于《中國藥用動(dòng)物志》。來源藥材基源:為粉蝶科動(dòng)物白粉蝶成蟲的全體。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Pieris rapae (Linnaeus )采收和儲(chǔ)......
  • 《中藥大辭典》:白粱米拼音注音Bái Liánɡ Mǐ出處《別錄》來源為植物白粱的種仁。原形態(tài)粱為禾本科植物粟的一種。植物形態(tài)詳“粟米“條。性味《別錄》:“甘,微寒,無毒?!肮δ苤髦魏椭校鏆?,除熱。治胃虛嘔吐,煩渴。①《別錄》:“除熱,益......
  • 拼音注音Bái Zǐ Cǎo別名黑陽參、狗舌草、牛舌頭菜來源紫草科長蕊斑種草屬植物長蕊斑種草Antiotrema dunnianum (Diels) Hand.-Mazz.,以根入藥。夏秋采集,切片曬干。性味苦、微甘,涼。功能主治清熱養(yǎng)陰,......
  • 拼音注音Bái Xiàn Shǔ別名紅藤、山烏龜、一滴血。來源藥材基源:為防己科植物白線薯的塊根。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Stephania brachyandra Diels.采收和儲(chǔ)藏:全年均可采挖,除去須根,洗凈,橫切或縱切成片,曬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