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水流兵(《生草藥性備要》),水羅豆、水刀豆(《廣東中醫(yī)》5(12):556,1960)。
《嶺南采藥錄》
為豆科植物水流豆的種子。
生于水邊潮汐能至之地。分布我國南部。
水流豆,又名:野豆、水黃皮。
喬木,高8~15米,全部禿凈或于小枝上稍被毛。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長20~25厘米;小葉5~7枚,對生,近革質(zhì),卵形、闊橢圓形至矩圓形,長5~10厘米,寬4~3厘米,先端漸尖或渾圓,基部鈍殘渾圓。總狀花序生于上部葉腋內(nèi),長15~20厘米;花柄2~4個聚生,長5~8毫米,中部有小苞片2;花多數(shù),白色或粉紅色;萼鐘形,長約3毫米;花冠長12~14毫米,旗瓣圓形,基部耳形,背面被絲毛,龍骨瓣內(nèi)彎,鈍;雄蕊10;子房近無柄,花柱內(nèi)彎,禿凈。莢果木質(zhì),禿凈,矩圓形,長4~5厘米,寬1.5~2.5厘米,頂端有短喙;種子通常1顆,腎形。花期6月。
水黃皮素具有微弱的抗結(jié)核桿菌作用。
《生草藥性備要》:"性大寒,有微毒。"
《嶺南采藥錄》:"能敗血,虛人勿用。不宜內(nèi)服。"
①《生草藥性備要》:"治疥癩,燒灰亦可擦癬。"
②《廣州植物志》:"種子榨出之油,可治疥癬、膿瘡及風(fēng)濕癥。"
外用: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
水流兵、水羅豆、水刀豆。
出自1.《嶺南采藥錄》。
2.《廣州植物志》:水流豆全植物可為催吐劑。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水黃皮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ngamia pinnata (L.)Merr.[P.glabra Vent.;Cytisus pinnata L.]
采收和儲藏:秋季果實(shí)成熟時采收,打下種子,曬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溪邊和河道兩岸。
資源分布:分布于臺灣、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水黃皮 近常綠喬木,高8-15m。枝無毛,小枝上稍被毛,老枝密生小皮孔。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長20-25cm;小葉5-7枚,對生,近革質(zhì),卵形、闊橢圓形或長圓形,先端短漸尖,基部圓形,長5-10cm,寬4-8cm??偁罨ㄐ蛏谏喜咳~腋內(nèi),長15-20cm,花柄2-4個聚生,長5-8mm,中部以上有1對外被短柔毛的小苞片;花多數(shù),白色或粉紅色;萼鐘狀,長約3mm;花冠長12-14mm,旗瓣圓形,基部耳形,背面被絲毛,翼瓣長形,與旗瓣等長,龍骨瓣內(nèi)彎;雄蕊10,二體,(9)+ l;子房近無柄,花柱內(nèi)彎,禿凈。莢果木質(zhì),長圓形,長4-5cm,寬1.5-2.5cm,頂端有短喙。種子通常1顆,腎形。花期6月,果期7-10月。
種子含水黃皮黃素(pongapin),蛋白質(zhì)(protein)23.29%和油(oil)26.63%,油中含油酸(oleic acid)和亞油酸(linoleic acid)。
水黃皮素具有微弱的抗結(jié)核桿菌(H37RV)作用。
肺經(jīng)
味苦;性寒;小毒
《嶺南采藥錄》:能敗血,虛人勿用。不宜內(nèi)服。
祛風(fēng)除濕;解毒殺蟲。主風(fēng)濕痹痛;癬疥;膿瘡
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
1.《生草藥性備要》:治疥癩,燒灰亦可擦癬。
2.《廣州植物志》:種子榨出之油,可治疥癬、膿瘡及風(fēng)濕癥。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水流兵(《生草藥性備要》),水羅豆、水刀豆(《廣東中醫(yī)》5(12):556,1960)。
出處《嶺南采藥錄》
來源為豆科植物水流豆的種子。
生境分布生于水邊潮汐能至之地。分布我國南部。
原形態(tài)水流豆,又名:野豆、水黃皮。
喬木,高8~15米,全部禿凈或于小枝上稍被毛。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長20~25厘米;小葉5~7枚,對生,近革質(zhì),卵形、闊橢圓形至矩圓形,長5~10厘米,寬4~3厘米,先端漸尖或渾圓,基部鈍殘渾圓。總狀花序生于上部葉腋內(nèi),長15~20厘米;花柄2~4個聚生,長5~8毫米,中部有小苞片2;花多數(shù),白色或粉紅色;萼鐘形,長約3毫米;花冠長12~14毫米,旗瓣圓形,基部耳形,背面被絲毛,龍骨瓣內(nèi)彎,鈍;雄蕊10;子房近無柄,花柱內(nèi)彎,禿凈。莢果木質(zhì),禿凈,矩圓形,長4~5厘米,寬1.5~2.5厘米,頂端有短喙;種子通常1顆,腎形。花期6月。
藥理作用水黃皮素具有微弱的抗結(jié)核桿菌作用。
性味《生草藥性備要》:"性大寒,有微毒。"
注意《嶺南采藥錄》:"能敗血,虛人勿用。不宜內(nèi)服。"
功能主治①《生草藥性備要》:"治疥癩,燒灰亦可擦癬。"
②《廣州植物志》:"種子榨出之油,可治疥癬、膿瘡及風(fēng)濕癥。"
用法用量外用: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水流豆拼音注音Shuǐ Liú Dòu別名水流兵、水羅豆、水刀豆。
英文名Seed of Poongaoil Pongamia出處出自1.《嶺南采藥錄》。
2.《廣州植物志》:水流豆全植物可為催吐劑。
來源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水黃皮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ngamia pinnata (L.)Merr.[P.glabra Vent.;Cytisus pinnata L.]
采收和儲藏:秋季果實(shí)成熟時采收,打下種子,曬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溪邊和河道兩岸。
資源分布:分布于臺灣、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水黃皮 近常綠喬木,高8-15m。枝無毛,小枝上稍被毛,老枝密生小皮孔。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長20-25cm;小葉5-7枚,對生,近革質(zhì),卵形、闊橢圓形或長圓形,先端短漸尖,基部圓形,長5-10cm,寬4-8cm??偁罨ㄐ蛏谏喜咳~腋內(nèi),長15-20cm,花柄2-4個聚生,長5-8mm,中部以上有1對外被短柔毛的小苞片;花多數(shù),白色或粉紅色;萼鐘狀,長約3mm;花冠長12-14mm,旗瓣圓形,基部耳形,背面被絲毛,翼瓣長形,與旗瓣等長,龍骨瓣內(nèi)彎;雄蕊10,二體,(9)+ l;子房近無柄,花柱內(nèi)彎,禿凈。莢果木質(zhì),長圓形,長4-5cm,寬1.5-2.5cm,頂端有短喙。種子通常1顆,腎形。花期6月,果期7-10月。
化學(xué)成分種子含水黃皮黃素(pongapin),蛋白質(zhì)(protein)23.29%和油(oil)26.63%,油中含油酸(oleic acid)和亞油酸(linoleic acid)。
藥理作用水黃皮素具有微弱的抗結(jié)核桿菌(H37RV)作用。
歸經(jīng)肺經(jīng)
性味味苦;性寒;小毒
注意《嶺南采藥錄》:能敗血,虛人勿用。不宜內(nèi)服。
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解毒殺蟲。主風(fēng)濕痹痛;癬疥;膿瘡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
各家論述1.《生草藥性備要》:治疥癩,燒灰亦可擦癬。
2.《廣州植物志》:種子榨出之油,可治疥癬、膿瘡及風(fēng)濕癥。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