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山杜仲

    《全國中草藥匯編》:山杜仲別名

    飛天駁、土杜仲[廣東]、木杜仲[廣西]

    來源

    衛(wèi)矛科衛(wèi)矛屬植物疏花衛(wèi)矛Euonymus laxiflorus Champ.,以根皮和樹皮入藥。全年可采,分別曬干或研末。

    性味

    淡、澀,平。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濕,強筋骨。用于風(fēng)濕骨痛,腰膝酸痛,跌打疼痛。

    用法用量

    3~6錢,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山杜仲拼音注音Shān Dù Zhònɡ別名

    飛天駁。

    來源

    藥材基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疏花杜仲的根及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uonymus laxiflorus Champ.

    采收和儲藏:冬季采收,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雜木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南、廣西、貴州、云南。

    原形態(tài)

    疏花杜仲 常綠灌木,植株高達5m。小枝四棱形,樹皮及葉折斷有絲。單葉對生;葉柄長3-5mm;葉片薄革質(zhì),有光澤,卵狀橢圓形或窄橢圓形至卵形,長5-10cm,寬2-5cm,先端漸尖,邊緣有棧鋸齒或近全緣,基部闊楔形。聚傘花序腋生,有花5-9朵,總花梗長2-5cm,分枝及花梗長約1cm,花5數(shù),紫紅色或淡紅色,徑約lcm;雄蕊無花絲,雌蕊無花柱。蒴果紫紅色,倒錐形,先端截平,分裂。種子紅褐色,具紅色假種皮?;ㄆ?-6月。

    栽培

    生物學(xué)特性 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以深厚、疏松而肥沃的砂質(zhì)壤土種植為宜。

    栽培技術(shù) 用種子或扦插繁殖。種子繁殖:秋季果熟時采收,曬干,除去果皮雜質(zhì),秋播隨采隨播,春播于3月,開溝條播,溝距25cm,溝深2cm,將種子均勻播入溝內(nèi),覆上澆水保濕。當(dāng)苗高35cm左右即可按行株距300cm×250cm開穴,施足基肥,每穴栽1株。扦插繁殖:于春季剪取未萌芽的2年生枝條,截成長25cm插于苗床上育苗。育苗1年后移苗定植。

    歸經(jīng)

    肝;腎;脾經(jīng)

    性味

    甘;辛;微溫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濕;強筋骨;活血解毒;利水。主風(fēng)濕痹痛;腰膝酸軟;跌打骨折;瘡瘍腫毒;慢性肝炎;慢性腎炎;水腫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20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或浸酒搽。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Nán Mù別名美人柴、粘柴來源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刨花潤楠的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achilus pauhoi Kanehira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用寬刨刀刨成寬約4cm的薄片,曬干備用。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土壤......
  • 拼音注音Bái Lǎn Gēn出處《嶺南采藥錄》來源為橄欖科植物橄欖的根。功能主治清咽,解毒,利關(guān)節(jié)。治咽喉腫痛,腳氣,筋骨疼痛。①《嶺南采藥錄》:“治腳氣,白濁?!阿凇度荼静荨罚骸爸侮P(guān)節(jié)風(fēng)濕?!坝梅ㄓ昧績?nèi)服:煎湯,1~2兩。外用:煎水含......
  • 拼音注音Bái Lánɡ Pí別名色告白、榔皮樹。來源藥材基源:為梧桐科植物絨毛蘋婆的樹膠。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terculia villosa Roxb.[Sterculia lantsangensis Hu]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檀拼音注音Bái Tán別名野蕎面根、大攆藥、地胡椒、烏子樹來源山礬科白檀Symplocos paniculata (Thunb.) Miq.,以全株入藥。生境分布東北、華北、華東、臺灣、云南。性味苦、澀,微寒。功能主......
  • 拼音注音Bái Tán Gēn別名砒霜子、蛤蟆涎(《浙江中藥資源名錄》)。出處《浙江中藥資源名錄》來源為山礬科植物白檀的根。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間。分布于華北、華中及華南各地。原形態(tài)落葉灌木或喬木。嫩枝和葉背通常疏生白色毛。葉紙質(zhì),卵狀橢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