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山東腫足蕨

    拼音注音Shān Dōnɡ Zhǒnɡ Zú Jué英文名Chinese Hypodematium出處

    始載于《蕨類名詞及名稱》。

    來源

    藥材基源:為腫足蕨科植物山東腫足蕨的全草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ypodematium sinense Iwatsuki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石灰?guī)r縫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山東、江蘇、江西、河南等地。

    原形態(tài)

    植株高達22cm。根莖短而橫生,連同葉柄基部膨大部分密生棕色、狹披針形鱗片,頂部邊緣有小齒。葉近生;葉柄長約7cm;葉片卵狀三角形,長13-20cm,基部寬約14cm,頂端漸尖,四回羽裂;羽片約8對,有柄,互生,斜向上,基部1對最大,卵狀三角形,長達7cm,寬4-5cm,急尖頭,有短柄,三回羽裂;一回小羽片7-8對,斜展,基部下側1片最大,卵形,基部近楔形,二回羽狀;裂片5對,分裂細,長圓形,先端有2-3細鋸齒;葉片、葉柄、葉軸及羽軸均疏被柔毛;葉脈在裂片上羽狀,小脈單一或二叉。孢子囊群小,圓形,背生于側脈中部以上;囊群蓋圓腎形,疏生柔毛。

    化學成分

    全草含對苯二甲酸二甲酯。

    歸經

    肝;胃經

    性味

    苦;平

    注意

    孕婦禁服

    功能主治

    和胃止嘔;平肝安神。主惡心;嘔吐;眩暈;失眠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20g。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用于治療惡心、嘔吐、頭暈、胃神經管能癥及美尼爾綜全征。本品治療美尼爾綜合征,有效率為95%。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巴旦杏仁拼音注音Bā Dàn Xìnɡ Rén別名八擔仁(《飲膳正要》),巴達杏仁(《本草通玄》),叭噠杏仁(《要藥分劑》)。出處《綱目》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巴旦杏的干燥種子。果實成熟后采收,除去果肉及核殼,取種仁,曬干。生境分......
  • 拼音注音Bā Máo Guǒ別名牛草果出處《貴州民間藥物》來源為禾本科植物五節(jié)芒根莖部葉鞘內的蟲癭。蟲癭全年均可采集。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或草地。分布廣東、廣西、貴州、安徽、江蘇等地。原形態(tài)五節(jié)芒,又名:萱仔、馬兒扦。 多年生草本,高2~4米。......
  • 《全國中草藥匯編》:巴茅根別名大茅根來源禾本科芒屬植物荻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 (Maxim.) Benth., et Hook. f.,以根狀莖入藥。四季可采,曬干。性味甘,涼。功能主治清熱,活血。用于婦女干血......
  • 《中國藥典》:巴豆拼音注音Bā Dòu別名雙眼龍、大葉雙眼龍、江子、猛子樹、八百力、芒子英文名FRUCTUS CROTONIS來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的干燥成熟果實,根及葉亦供藥用。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堆置......
  • 《中藥大辭典》:巴豆葉拼音注音Bā Dòu Yè別名雙眼龍葉(《嶺南采藥錄》),大葉雙眼龍葉(《嶺南草藥志))。出處《南寧市藥物志》來源大戟科植物巴豆的葉片,植物形態(tài)詳“巴豆“條。功能主治治瘧疾,瘡癬,跌打損傷,蛇傷。①《嶺南采藥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