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青粱米

    《中藥大辭典》:青粱米拼音注音Qīnɡ Liánɡ Mǐ出處

    《別錄》

    來源

    為禾本科植物粟的一種青粱的種仁

    性味

    《別錄》:"甘,微寒,無毒。"

    功能主治

    補(bǔ)中益氣。治煩熱,消渴,瀉痢。

    ①《別錄》:"主胃痹,熱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益氣補(bǔ)中。"

    ②《日華子本草》:"健脾,治泄精。"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或煮粥。

    復(fù)方

    ①治消渴:青粱米半升(淘凈),以水三升,煮稀粥飲之,以差為度。(《圣濟(jì)總錄》粱米粥)

    ②治老人脾虛氣弱,食不消化,泄痢無定:神曲二兩(炙,搗羅為末),青粱米四合(淘凈)。上相和煮粥,空心食之。(《壽親養(yǎng)老新書》曲米粥)

    ③治老人五淋病,身體煩熱,小便痛不利:漿水三升(酸美者),青粱米三合(研)。上煮作飲,空心漸飲之,日二、三服。(《壽親養(yǎng)老新書》漿水飲)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青粱米拼音注音Qīnɡ Liánɡ Mǐ英文名seed of Foxtail Millet出處

    出自《名醫(yī)別錄》。

    1.陶弘景:凡云梁米,皆是粟類,惟其牙頭色異為分別耳。青梁出北,今江東少有?!斗簞僦畷吩疲菏橇炙?,今俗則不爾也。

    2.《唐本草》:青梁,殼穗有毛,粒青,米亦微青而細(xì)于黃、白梁也,谷粒似青稞而少粗。夏月食之,極為清涼。但以味短色惡,不如黃、白梁,故人少種之。此谷早就而收少也,作餳清白勝馀米。

    3.《本草圖經(jīng)》:梁米,有青梁、黃梁、白梁,皆粟類也。舊不著所出州

    來源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粱或粟品種之一的種仁。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Setaria italica (L.) Beauv. [Panicum italicum L.]2.Setaria italica (L.) Beauv.var.germanica(Mill.)Schred

    采收和儲藏:秋季果實(shí)成熟時收割,打下種仁,去凈雜質(zhì),曬干。

    生境分布

    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原形態(tài)

    1.粱,一年生栽培作物,須根粗大。稈粗裝,直立,高0.1-1m。葉鞘松裹莖稈,密具疣毛或無毛,先以近邊緣及葉片接處的背面為密,邊緣密具纖毛;葉舌為1圈纖毛;呀片長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0-45cm,寬5-33mm,先端尖,基部鈍圓,上面粗糙,下面稍光滑。圓錐花序呈圓柱狀或近紡錘狀,通常下垂,基部多少有間斷,長10-40cm,寬1-5cm,常因品種的不同而變異主軸密被柔毛,剛毛顯著長于或稍長于小穗,黃色,褐色或紫色;小穗橢圓形或近圓球形,長2-3mm,黃色,褐色或紫色;第1穎長為小穗的1/3-1/2,具3脈,第2穎稍短于或長為小穗的3/4,先端鈍,具5-9脈;第1外稃與小穗等長,具5-7脈,基內(nèi)稃薄紙質(zhì),披針形,長為其2/3,第2外稃等長于第1外稃,卵圓形或圓球形,質(zhì)堅硬,平滑或具細(xì)點(diǎn)狀皺紋,成熟后,自第1外稃基部和穎分離脫落;鱗被先端不平,呈微波狀;花柱基部分離?;?、果期夏、秋季。

    2.粟,本變種的主要特征在于:植物體細(xì)弱矮小,高20-70cm。圓錐花序呈圓柱形,緊密,長6-12cm,寬5-10mm;小穗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2.5mm,黃色,剛毛長約小穗的1-3倍,小枝不延伸。

    歸經(jīng)

    脾;胃經(jīng)

    性味

    味甘;微寒

    功能主治

    健脾益氣;澀精止瀉;利尿通淋。主脾虛食少;煩熱;消渴;泄精;瀉痢;淋證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0-90g;或煮粥。

    各家論述

    1.《名醫(yī)別錄》:主胃痹,熱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益氣補(bǔ)中。

    2.《日華子本草》:健脾,治泄精。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Bèi Qīnɡ Jiá Yè英文名Helwingia japonica (Thunb.)Dietr var.hypoleuca Hemsl.ex Rehd.來源藥材基源:為山茱萸科植物白粉青莢葉的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
  • 拼音注音Bái Jiāo Xiānɡ別名楓香脂(《唐本草》),楓脂(《通典》),白膠(《儒門事親》),蕓香(《本草原始》),膠香(《國藥的藥理學(xué)》)。出處《唐本草》來源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的樹脂。選擇生長20年以上的粗壯大樹,于7~8月間鑿開......
  • 拼音注音Bái Zhī Má別名白油麻(《近效方》),白胡麻(《綱目》)。出處《本草衍義》來源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白色種子。化學(xué)成分種子含水分5.42%、油量52.75%、蛋白質(zhì)22.69%、粗纖維7.57%、糖類6.30%、灰分5.25%。......
  • 別名紫威靈來源菊科白腳威靈Vernonia squarrosa (D. Don) Less. var. orientalis Kitam.[V. teres auct. non DC.],以根入藥。生境分布云南、貴州。性味苦、辛,微寒。功能......
  • 拼音注音Bái Fù Jǐn Jī別名箐雞肉英文名Lady Amherst pheasant出處始載于《中國藥用動物志》。來源藥材基源:為雉科動物白腹錦雞的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hrvsolophus amherstiae (Lea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