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牛奶子

    《中藥大辭典》:牛奶子拼音注音Niú Nǎi Zǐ別名

    陽春子(《植物名實(shí)圖考》),甜棗、麥粒子(《中國(guó)高等植物圖鑒》),半春子、巖麻子、密毛子、羊奶子、芒珠子、禾了子(《湖南藥物志》)。

    出處

    《江蘇藥材志》

    來源

    為胡頹子科植物牛奶子根、葉、果實(shí)。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干燥地或河邊砂地、灌叢內(nèi)。分布長(zhǎng)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區(qū)。

    原形態(tài)

    落葉灌木,高達(dá)4米。枝具針刺,小枝帶黃褐色,或一部分密被銀白色鱗片。葉互生,紙質(zhì),橢圓形至倒卵狀披針形,長(zhǎng)3~9厘米,寬1.5~5厘米,先端鈍至短尖,基部圓形至闊楔形,邊緣通常卷縮,上面幼時(shí)有銀白色鱗片或星狀毛,老時(shí)或脫落,下面有銀白色或雜有褐色鱗片;葉柄長(zhǎng)5~7毫米.花腋生,黃白色,芳香,外面有鱗片,長(zhǎng)約1.2厘米;花被筒漏斗形,上部4裂,筒部較裂片為長(zhǎng);雄蕊4;花柱疏生白色星狀柔毛,果實(shí)近球形至卵圓形,長(zhǎng)6~8毫米,初有銀白色或雜有褐色的鱗片,成熟時(shí)紅色,花期5~6月。果期9~10月。

    性味

    酸苦,涼。

    《湖南藥物志》:"酸苦澀"。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止血。治咳嗽,泄瀉,痢疾,淋病,崩帶。

    ①《植物名實(shí)圖考》:"治喉熱。"

    ②《江蘇藥材志》:"收斂,止血,止瀉。"

    ③《湖南藥物志》:"補(bǔ)脾,散寒解表,消風(fēng)祛濕,行血活血,利尿。"

    ④《貴州藥植目錄》:"根:治麻疹。葉:治疔瘡。"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錢。

    復(fù)方

    ①治水瀉:㈠牛奶子根五錢。水煎服。㈡牛奶子果一錢。搗爛,對(duì)紅糖開水沖服。

    ②治痢疾:㈠牛奶子根一錢,馬齒莧一錢。水煎服。㈡牛奶子葉一錢,大蒜頭一小個(gè)。水煎服。

    ③治干咳:牛奶子一兩,半夏一錢,沙參五錢。水煎對(duì)蜂蜜服。

    ④治淋癥:牛奶子根三至五錢。水煎服。

    ⑤治崩帶:牛奶子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或煮雞蛋食。

    ⑥治乳癰:牛奶子根二兩,銀花五錢,蒲公英一兩。水煎服。(選方出《湖南藥物志》)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牛奶子拼音注音Niú Nǎi Zǐ別名

    甜棗、麥粒子、夏至蔸、半春子、陽春子、芒珠子、禾了子、鈴春子、清明子、春花胡頹子、羊奶子、巖麻子、豆子樹、天青下白、紅米飯、海梅樹、牛奶奶、秋胡頹子、剪子果。

    英文名Fruit of Autumn Elaeanugs出處

    出自《江蘇藥材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胡頹子科植物牛奶子的根、葉和果實(shí)。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Elaeagnus umbellata Thunb.

    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季采收,根,洗凈切片曬干;葉、果實(shí),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300m的向陽的林緣、灌叢中、荒坡上和溝邊。

    資源分布:分布于華北、華東、西南及遼寧、陜西、寧夏、甘肅、青海、湖北、湖南等地。

    原形態(tài)

    牛奶子 落葉灌木,高1-4m。常具刺,刺長(zhǎng)1-4cm,幼技密被銀白色和少數(shù)黃褐色鱗片,有時(shí)全被深褐色或銹色鱗片,單葉互生;葉柄長(zhǎng)5-7mm;葉紙質(zhì),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長(zhǎng)3-8cm,寬1-4cm,先端鈍尖或漸尖,基部圓形至楔形,邊緣常皺卷至波狀,上面幼時(shí)具銀白色鱗片或星狀毛,成熟后脫落,下面密被銀白色和散生少數(shù)褐色鱗片。花較葉先開放,黃白色,芳香,外被銀白色盾形鱗片,常1-7朵簇生于新枝基部;花便白色,長(zhǎng)3-6mm,花被筒圓筒狀漏斗形,上部4裂,筒部較裂片為長(zhǎng);雄蕊4,花絲極短,長(zhǎng)約為花絲的一半;花柱直立,疏生白色星狀柔毛。果實(shí)近球形至卵圓形,長(zhǎng)5-7mm,幼時(shí)綠色,被銀白色或有時(shí)全被褐色鱗片,成熟時(shí)紅色。花期4-5月,果期7-8月。

    化學(xué)成分

    果含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蔗糖(sucrose),抗壞血酸(ascorbic acid),去氫抗壞血酸(dehydroascorbic acid)以及多酚類(polyphenols),有機(jī)酸(organic acids),締合鞣質(zhì)(associated tannins)。葉、莖皮含5-羥色胺(serotonin)。種子油中含脂肪酸和甾醇化合物。

    歸經(jīng)

    肺;肝;大腸經(jīng)

    性味

    味苦;酸;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止咳;利濕解毒。主肺熱咳嗽;泄瀉;痢疾;淋證;帶下;崩漏;乳癰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根或葉15-30g,果實(shí)3-9g。

    各家論述

    1.《植物名實(shí)圖考》:治喉熱。

    2.《江蘇藥材志》:收斂,止血,止瀉。

    3.《湖南藥物志》:補(bǔ)脾,散寒解表,消風(fēng)祛濕,行血活血,利尿。

    4.《貴州藥植目錄》:根:治麻疹。葉:治疔瘡。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白藥子拼音注音Bái Yào Zǐ別名白藥脂、盤花地不容、山烏龜、金線吊烏龜[廣東、湖南]、金線吊葫蘆[江西]、金絲吊鱉來源為防己科千金藤屬植物頭花千金藤Stephania cepharantha Hayata [S. ......
  • 拼音注音Bái Hé Huā Lù別名白蓮花露(《隨息居飲食譜》)。出處《綱目拾遺》來源為睡蓮科植物蓮的花蕾蒸餾所得的芳香水。功能主治清暑,涼營(yíng)。治感受暑邪,煩熱口渴,喘嗽痰血。①《金氏藥帖》:“治喘嗽不已,痰中有血。“②《廣和堂帖》:“止......
  • 拼音注音Bái Jú Huā Gēn別名長(zhǎng)生(《太清經(jīng)》)出處《本草正》來源為菊科植物菊的根。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菊花“條。功能主治①《本草正》:“善利水,搗汁和酒服之,大治癃閉?!阿凇毒V目拾遺》:“治疔腫,喉疔,喉癬?!坝梅ㄓ昧?jī)?nèi)服:煎湯,......
  • 拼音注音Bái Chānɡ別名泥昌(《雷公炮炙論》),水昌、水宿、莖蒲、水菖蒲(《別錄》),溪蓀、蘭蓀(陶弘景),地心(《石藥爾雅》),泥菖蒲(《綱目》),蒲劍(《草木便方》),水八角草、家昌蒲(《廣西中獸醫(yī)藥植》),臭蒲(《江蘇植藥志》)......
  •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白萆薢拼音注音Bái Bì Xiè別名刺萆薢來源百合科菝葜屬植物鐵葉菝葜Smilax siderophylla Hand.-Mazz.,以根狀莖入藥。四季可采,洗凈切片,曬干。性味辛、微苦,平。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清熱利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