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陽春子(《植物名實(shí)圖考》),甜棗、麥粒子(《中國(guó)高等植物圖鑒》),半春子、巖麻子、密毛子、羊奶子、芒珠子、禾了子(《湖南藥物志》)。
《江蘇藥材志》
為胡頹子科植物牛奶子的根、葉、果實(shí)。
生于山坡干燥地或河邊砂地、灌叢內(nèi)。分布長(zhǎng)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區(qū)。
落葉灌木,高達(dá)4米。枝具針刺,小枝帶黃褐色,或一部分密被銀白色鱗片。葉互生,紙質(zhì),橢圓形至倒卵狀披針形,長(zhǎng)3~9厘米,寬1.5~5厘米,先端鈍至短尖,基部圓形至闊楔形,邊緣通常卷縮,上面幼時(shí)有銀白色鱗片或星狀毛,老時(shí)或脫落,下面有銀白色或雜有褐色鱗片;葉柄長(zhǎng)5~7毫米.花腋生,黃白色,芳香,外面有鱗片,長(zhǎng)約1.2厘米;花被筒漏斗形,上部4裂,筒部較裂片為長(zhǎng);雄蕊4;花柱疏生白色星狀柔毛,果實(shí)近球形至卵圓形,長(zhǎng)6~8毫米,初有銀白色或雜有褐色的鱗片,成熟時(shí)紅色,花期5~6月。果期9~10月。
酸苦,涼。
《湖南藥物志》:"酸苦澀"。
清熱利濕,止血。治咳嗽,泄瀉,痢疾,淋病,崩帶。
①《植物名實(shí)圖考》:"治喉熱。"
②《江蘇藥材志》:"收斂,止血,止瀉。"
③《湖南藥物志》:"補(bǔ)脾,散寒解表,消風(fēng)祛濕,行血活血,利尿。"
④《貴州藥植目錄》:"根:治麻疹。葉:治疔瘡。"
內(nèi)服:煎湯,3~5錢。
①治水瀉:㈠牛奶子根五錢。水煎服。㈡牛奶子果一錢。搗爛,對(duì)紅糖開水沖服。
②治痢疾:㈠牛奶子根一錢,馬齒莧一錢。水煎服。㈡牛奶子葉一錢,大蒜頭一小個(gè)。水煎服。
③治干咳:牛奶子一兩,半夏一錢,沙參五錢。水煎對(duì)蜂蜜服。
④治淋癥:牛奶子根三至五錢。水煎服。
⑤治崩帶:牛奶子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或煮雞蛋食。
⑥治乳癰:牛奶子根二兩,銀花五錢,蒲公英一兩。水煎服。(選方出《湖南藥物志》)
甜棗、麥粒子、夏至蔸、半春子、陽春子、芒珠子、禾了子、鈴春子、清明子、春花胡頹子、羊奶子、巖麻子、豆子樹、天青下白、紅米飯、海梅樹、牛奶奶、秋胡頹子、剪子果。
出自《江蘇藥材志》
藥材基源:為胡頹子科植物牛奶子的根、葉和果實(shí)。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Elaeagnus umbellata Thunb.
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季采收,根,洗凈切片曬干;葉、果實(shí),曬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300m的向陽的林緣、灌叢中、荒坡上和溝邊。
資源分布:分布于華北、華東、西南及遼寧、陜西、寧夏、甘肅、青海、湖北、湖南等地。
牛奶子 落葉灌木,高1-4m。常具刺,刺長(zhǎng)1-4cm,幼技密被銀白色和少數(shù)黃褐色鱗片,有時(shí)全被深褐色或銹色鱗片,單葉互生;葉柄長(zhǎng)5-7mm;葉紙質(zhì),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長(zhǎng)3-8cm,寬1-4cm,先端鈍尖或漸尖,基部圓形至楔形,邊緣常皺卷至波狀,上面幼時(shí)具銀白色鱗片或星狀毛,成熟后脫落,下面密被銀白色和散生少數(shù)褐色鱗片。花較葉先開放,黃白色,芳香,外被銀白色盾形鱗片,常1-7朵簇生于新枝基部;花便白色,長(zhǎng)3-6mm,花被筒圓筒狀漏斗形,上部4裂,筒部較裂片為長(zhǎng);雄蕊4,花絲極短,長(zhǎng)約為花絲的一半;花柱直立,疏生白色星狀柔毛。果實(shí)近球形至卵圓形,長(zhǎng)5-7mm,幼時(shí)綠色,被銀白色或有時(shí)全被褐色鱗片,成熟時(shí)紅色。花期4-5月,果期7-8月。
果含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蔗糖(sucrose),抗壞血酸(ascorbic acid),去氫抗壞血酸(dehydroascorbic acid)以及多酚類(polyphenols),有機(jī)酸(organic acids),締合鞣質(zhì)(associated tannins)。葉、莖皮含5-羥色胺(serotonin)。種子油中含脂肪酸和甾醇化合物。
肺;肝;大腸經(jīng)
味苦;酸;性涼
清熱止咳;利濕解毒。主肺熱咳嗽;泄瀉;痢疾;淋證;帶下;崩漏;乳癰
內(nèi)服:煎湯,根或葉15-30g,果實(shí)3-9g。
1.《植物名實(shí)圖考》:治喉熱。
2.《江蘇藥材志》:收斂,止血,止瀉。
3.《湖南藥物志》:補(bǔ)脾,散寒解表,消風(fēng)祛濕,行血活血,利尿。
4.《貴州藥植目錄》:根:治麻疹。葉:治疔瘡。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陽春子(《植物名實(shí)圖考》),甜棗、麥粒子(《中國(guó)高等植物圖鑒》),半春子、巖麻子、密毛子、羊奶子、芒珠子、禾了子(《湖南藥物志》)。
出處《江蘇藥材志》
來源為胡頹子科植物牛奶子的根、葉、果實(shí)。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干燥地或河邊砂地、灌叢內(nèi)。分布長(zhǎng)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區(qū)。
原形態(tài)落葉灌木,高達(dá)4米。枝具針刺,小枝帶黃褐色,或一部分密被銀白色鱗片。葉互生,紙質(zhì),橢圓形至倒卵狀披針形,長(zhǎng)3~9厘米,寬1.5~5厘米,先端鈍至短尖,基部圓形至闊楔形,邊緣通常卷縮,上面幼時(shí)有銀白色鱗片或星狀毛,老時(shí)或脫落,下面有銀白色或雜有褐色鱗片;葉柄長(zhǎng)5~7毫米.花腋生,黃白色,芳香,外面有鱗片,長(zhǎng)約1.2厘米;花被筒漏斗形,上部4裂,筒部較裂片為長(zhǎng);雄蕊4;花柱疏生白色星狀柔毛,果實(shí)近球形至卵圓形,長(zhǎng)6~8毫米,初有銀白色或雜有褐色的鱗片,成熟時(shí)紅色,花期5~6月。果期9~10月。
性味酸苦,涼。
《湖南藥物志》:"酸苦澀"。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止血。治咳嗽,泄瀉,痢疾,淋病,崩帶。
①《植物名實(shí)圖考》:"治喉熱。"
②《江蘇藥材志》:"收斂,止血,止瀉。"
③《湖南藥物志》:"補(bǔ)脾,散寒解表,消風(fēng)祛濕,行血活血,利尿。"
④《貴州藥植目錄》:"根:治麻疹。葉:治疔瘡。"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
復(fù)方①治水瀉:㈠牛奶子根五錢。水煎服。㈡牛奶子果一錢。搗爛,對(duì)紅糖開水沖服。
②治痢疾:㈠牛奶子根一錢,馬齒莧一錢。水煎服。㈡牛奶子葉一錢,大蒜頭一小個(gè)。水煎服。
③治干咳:牛奶子一兩,半夏一錢,沙參五錢。水煎對(duì)蜂蜜服。
④治淋癥:牛奶子根三至五錢。水煎服。
⑤治崩帶:牛奶子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或煮雞蛋食。
⑥治乳癰:牛奶子根二兩,銀花五錢,蒲公英一兩。水煎服。(選方出《湖南藥物志》)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牛奶子拼音注音Niú Nǎi Zǐ別名甜棗、麥粒子、夏至蔸、半春子、陽春子、芒珠子、禾了子、鈴春子、清明子、春花胡頹子、羊奶子、巖麻子、豆子樹、天青下白、紅米飯、海梅樹、牛奶奶、秋胡頹子、剪子果。
英文名Fruit of Autumn Elaeanugs出處出自《江蘇藥材志》
來源藥材基源:為胡頹子科植物牛奶子的根、葉和果實(shí)。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Elaeagnus umbellata Thunb.
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季采收,根,洗凈切片曬干;葉、果實(shí),曬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300m的向陽的林緣、灌叢中、荒坡上和溝邊。
資源分布:分布于華北、華東、西南及遼寧、陜西、寧夏、甘肅、青海、湖北、湖南等地。
原形態(tài)牛奶子 落葉灌木,高1-4m。常具刺,刺長(zhǎng)1-4cm,幼技密被銀白色和少數(shù)黃褐色鱗片,有時(shí)全被深褐色或銹色鱗片,單葉互生;葉柄長(zhǎng)5-7mm;葉紙質(zhì),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長(zhǎng)3-8cm,寬1-4cm,先端鈍尖或漸尖,基部圓形至楔形,邊緣常皺卷至波狀,上面幼時(shí)具銀白色鱗片或星狀毛,成熟后脫落,下面密被銀白色和散生少數(shù)褐色鱗片。花較葉先開放,黃白色,芳香,外被銀白色盾形鱗片,常1-7朵簇生于新枝基部;花便白色,長(zhǎng)3-6mm,花被筒圓筒狀漏斗形,上部4裂,筒部較裂片為長(zhǎng);雄蕊4,花絲極短,長(zhǎng)約為花絲的一半;花柱直立,疏生白色星狀柔毛。果實(shí)近球形至卵圓形,長(zhǎng)5-7mm,幼時(shí)綠色,被銀白色或有時(shí)全被褐色鱗片,成熟時(shí)紅色。花期4-5月,果期7-8月。
化學(xué)成分果含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蔗糖(sucrose),抗壞血酸(ascorbic acid),去氫抗壞血酸(dehydroascorbic acid)以及多酚類(polyphenols),有機(jī)酸(organic acids),締合鞣質(zhì)(associated tannins)。葉、莖皮含5-羥色胺(serotonin)。種子油中含脂肪酸和甾醇化合物。
歸經(jīng)肺;肝;大腸經(jīng)
性味味苦;酸;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止咳;利濕解毒。主肺熱咳嗽;泄瀉;痢疾;淋證;帶下;崩漏;乳癰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根或葉15-30g,果實(shí)3-9g。
各家論述1.《植物名實(shí)圖考》:治喉熱。
2.《江蘇藥材志》:收斂,止血,止瀉。
3.《湖南藥物志》:補(bǔ)脾,散寒解表,消風(fēng)祛濕,行血活血,利尿。
4.《貴州藥植目錄》:根:治麻疹。葉:治疔瘡。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