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南蛇竻苗

    拼音注音Nán Shé Lè Miáo出處

    《南寧市藥物志氣》

    來源

    為豆科植物南蛇竻,夏、秋季采。

    性味

    《陸川本草》:"苦,寒。"

    注意

    非實(shí)熱者忌服。

    功能主治

    瀉熱,去瘀解毒。治風(fēng)熱感冒,濕熱痧氣,跌打損傷,瘰疬,瘡瘍腫毒。

    ①《陸川本草》:"渾熱解毒,去瘀積。治濕熱痧氣,跌打骨折。"

    ②《廣西中藥志》:"洗蛇癩,或加糯米搗爛,治小兒白泡瘡。"

    ③《廣西中草藥》:"治瘡瘍腫毒。"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錢;或搗汁。外用:搗敷。

    復(fù)方

    ①治外感風(fēng)熱:南蛇竻苗二兩,搗爛,開水沖服。

    ②治瘰疬,癰腫:南蛇竻苗、龍眼葉、荔枝葉、桃樹葉、首烏葉、蜜糖各適量。共搗爛,敷患處。

    ③治跌打骨折:南蛇竻苗、大駁骨、小駁骨各一兩。共搗爛,用水或酒二兩炒熱,敷患處。(宜忌以下出《廣西中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茅花拼音注音Bái Máo Huā別名營花(《唐本草》),茅盔花、茅針花(《江蘇植藥志》)。出處《日華子本草》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花穗。4~5月花盛開前采收。摘下帶莖的花穗,曬干。生境分布主產(chǎn)江蘇、浙江。其他各地亦有。性......
  • 《中藥大辭典》:白茅針拼音注音Bái Máo Zhēn別名茅苗(《本經(jīng)》),茅筍、茅針(《本草拾遺》),茅錐(劉禹錫《傳信方》),茅蜜(《醫(yī)林纂要》),茅荑、茅揠(《植物名實(shí)圖考》),茅芽(《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出處《本草拾遺》來源為禾本科......
  • 拼音注音Bái Jīnɡ Yā Cōnɡ別名豬尾巴、羊奶子、倒扎草、筆管草、水風(fēng)、茅草細(xì)辛、獨(dú)腳茅草來源菊科鴉蔥屬植物白莖鴉蔥Scorzonera albicaulis Bunge,以根入藥。秋季采收,除去須根,洗凈曬干或蒸后曬干。性味甘、......
  • 拼音注音Bái Cǎo別名倒生草、白花草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白草的根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 Tzvel.[Pen-nisetum ongolicum Franch.;P.flacci......
  • 別名倒生草來源禾本科白草根Pennisetum flaccidum Griseb.,以根狀莖入藥。生境分布東北、華北、西北、西南。性味甘,寒。功能主治清熱涼血,利尿。主治急性腎炎尿血,鼻衄,肺熱咳嗽,胃熱煩渴。用法用量5~8錢。摘錄《全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