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龍眼核

    《全國中草藥匯編》:龍眼核拼音注音Lónɡ Yǎn Hé來源

    無患子科龍眼屬植物龍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以種子入藥。

    性味

    微苦、澀,平。

    功能主治

    止血止痛。用于胃痛,燒燙傷,刀傷出血,疝氣痛;外用治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3~5錢,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茶油敷患處或研末撒敷傷口。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龍眼核拼音注音Lónɡ Yǎn Hé別名

    桂圓核仁(《綱目拾遺》)

    出處

    《滇南本草圖說》

    來源

    為無患子科植物龍眼種子

    化學(xué)成分

    核含肥皂草素及脂肪。

    性味

    《泉州本草》:"味澀。"

    功能主治

    止血,定痛,理氣,化濕。治創(chuàng)傷出血,疝氣,瘰疬,疥癬,濕瘡。

    ①《滇南本草圖說》:"治癭疾?!?/p>

    ②《醫(yī)學(xué)入門》:"燒煙熏鼻,治流涕不止。"

    ③《綱目》:"治狐臭,龍眼核六枚同胡椒二七枚研,遇汗出即擦之。"

    ④《本草再新》:"治瘰疬,消腫排膿拔毒。并治目痰。"

    ⑤《嶺南采藥錄》:"療疝氣,敷瘡癬,又止金瘡出血。"

    用法用量

    外用:煅存性研末調(diào)敷或干撒。內(nèi)服:煎湯,1~3錢;或研末。

    復(fù)方

    ①治刀刃跌打諸傷,止血定痛:龍眼核研敷,(《重慶堂隨筆》驪珠散)

    ②治疝氣偏墜,小腸氣痛:荔枝核(炒)、龍眼核(炒),小茴香(炒)各等分.為細(xì)末,空心服一錢,用升麻一錢,水酒熏,送下。(《內(nèi)經(jīng)類編試效方》偏墜散)

    ③治一切瘡疥:龍眼核煅存性,麻油調(diào)敷。(《高世元傳世方》)

    ④治癬:龍眼核,去外黑殼,用內(nèi)核,米醋磨涂。(《醫(yī)方集聽》)

    ⑤治腦漏:廣東圓眼核,入銅爐內(nèi)燒煙起,將筒熏入患鼻孔內(nèi)。(《黃販翁醫(yī)抄》)

    ⑥治小便不通:龍眼核,去外黑殼,打碎,水煎服。如通后欲脫者,以圓肉湯飲之。(《綱目拾遺》)

    ⑦治足指癢爛:桂圓核燒灰摻之。(《藥鏡》)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龍眼核拼音注音Lónɡ Yǎn Hé別名

    圓眼核、桂圓核仁。

    英文名Longan Flower出處

    出自1.《滇南本草圖說》。

    2.《綱目拾遺》:張覲齋云,桂圓核仁,凡人家有小子女者,不可不備,遇面上或磕傷及金刃傷,以此敷之,定疼止血生肌,愈后無痕;若傷鬢發(fā)際,愈后更能生發(fā),不比他藥,愈后不長發(fā)也。

    來源

    藥材基源:為無患子科植物龍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imocarpus longan Lour.[Euphoria longan(Lour.)Steud.]

    采收和儲藏:果實成熟后,剝除果皮、假種皮,留取種仁,鮮用或曬干備用。

    生境分布

    我國西南部至東南部栽培很廣,以福建、臺灣最盛,廣東次之,多栽培于堤岸和園圃,廣東、廣西南部及云南亦見野生或半野生于疏林中。

    原形態(tài)

    龍眼 常綠喬木,高通常10m左右。具板根。小枝粗壯,被微柔毛,散生蒼白色皮孔。偶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葉連柄長15-30cm,或更長;小葉4-5對,很少3或6對,小葉柄長通常不超過5mm;葉片薄革質(zhì),長圓狀橢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兩側(cè)常不對稱,長6-15cm,寬2.5-5cm,先端漸尖,有時稍鈍頭,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粉綠色,兩面無毛。花序大型,多分枝,頂生和近枝腋生,密被星狀毛;花梗短;萼片近革質(zhì),三角狀卵形,長約2.5mm,兩面均被黃褐色絨毛和成束的星狀毛;萼片、花瓣各5,花瓣乳白色,披針形,與萼片近等長,僅外面被微柔毛;雄蕊8,花絲被短硬毛。果近球形,核果狀,不開裂,直徑1.2-2.5cm,通常黃褐色或有時灰黃色,外面稍粗糙,或少有微凸的小瘤體;種子茶褐色,光亮,全部被肉質(zhì)的假種皮包裹?;ㄆ?-4月,果期7-9月。

    化學(xué)成分

    種子含三種氨基酸:2-氨基-4-甲基-5-已炔酸(2-amino-4-methyl hex-5-ynoic acid),2-氨基-4-羥甲基-5-己炔酸(2-amino-4-hydroxymethyl hex-5-ynoic acid)和2-氨基-4-羥基-6-庚炔酸(2-amino-4-hydroxy hept-6-ynoic acid)。種子油中含二氫蘋婆酸(dihydroxterculic acid)。

    歸經(jīng)

    肝;脾;膀胱經(jīng)

    性味

    苦;澀;平

    功能主治

    行氣散結(jié);止血;燥濕。主疝氣;瘰疬;創(chuàng)傷出血;腋臭;疥癬;濕瘡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煅存性研末調(diào)敷;或調(diào)敷。內(nèi)服:煎湯,3-9g;或研末。

    各家論述

    1.《滇南本草圖說》:治癭疾。

    2.《醫(yī)學(xué)入門》:燒煙熏鼻,治流涕不止。

    3.《綱目》:治狐臭,龍眼核六枚同胡椒二七枚研,遇汗出即擦之。

    4.《本草再新》:治瘰疬,消腫排膿拔毒。并治目疾。

    5.《嶺南采藥錄》:療疝氣,敷瘡癬,又止金瘡出血。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Zhū Lì別名滇錐栗、椎栗來源藥材基源:為殼斗科植物高山栲的果實。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stanopsis delavayi Franch.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剝?nèi)タ偘?,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00-2800......
  • 拼音注音Bái Zhū Lì Gēn來源藥材基源:為殼斗科植物高山栲的根或莖皮。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stanopsis delavayi Franch.采收和儲藏:根全年可采,莖皮春、夏、秋季剝?nèi)?,均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0......
  • 拼音注音Bái Zhū Mǔ Cài別名對主從神仙、六月雪、白膠墻、母草來源藥材基源:為玄參科植物陌上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ndernia procudens(Drock.) Philcox[Anagalloides procu......
  • 拼音注音Bái Zhū Bí Kǒnɡ別名白側(cè)耳、圓葉蕺菜來源藥材基源:為三白草科植物白苞裸蒴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mnotheca involucrata pei.采收和儲藏:夏季采集,洗去泥沙,鮮用或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珠樹拼音注音Bái Zhū Shù別名滇白珠樹、小透骨草、透骨香、鉆骨風(fēng)、火炭子、透骨草[云南、貴州]、滿山香、滿天香、洗澡葉、冬綠樹來源為杜鵑花科白珠樹屬植物滇白珠Gaultheria yunnanensis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