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鬣羚角

    拼音注音Liè Línɡ Jiǎo別名

    鬣羚、蘇門羚、山驢子、明鬃羊

    英文名angle of mane antelope出處

    始載于《中國(guó)藥用動(dòng)物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苿?dòng)物鬣羚的角。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Capricornis sumatraensis Bechstein.

    采收和儲(chǔ)藏:四季獵捕,取角,鎊絲即成。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棲息于海拔3000m左右的石崖上,善跳躍,獨(dú)棲,性剛強(qiáng)。

    資源分布:分布于甘肅、青海、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四川、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鬣羚,體形中等,身長(zhǎng)1.4-1.7m,尾長(zhǎng)9-11cm,肩高1.1m,重可達(dá)120kg。耳寬大, 頸背有鬃毛。吻端裸露,雌雄均有角,雄角較大,長(zhǎng)達(dá)20cm,基部粗而先端尖,除尖端外均具環(huán)棱。全身黑色稍帶棕色,上下唇白色,耳背黑棕色。腹部及鼠蹊部黑褐色,尾尖黑色。個(gè)體毛角差異較大。

    性狀

    鬣羚角長(zhǎng)約20cm,粗短而尖,角基部粗,環(huán)棱緊密,中部環(huán)棱較疏,尖端光滑無棱,微彎曲。

    歸經(jīng)

    肝;心經(jīng)

    性味

    味咸;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平肝熄風(fēng)。主溫?zé)岵「邿嵘窕璩榇ぃ恍后@風(fēng);癇證;驚悸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0-50g;或燒存性研末,3-6g。

    各家論述

    《中國(guó)藥用動(dòng)物志》:有清熱解毒、平肝息風(fēng)之功能。主治癇癥、中風(fēng)、小兒驚風(fēng)、溫?zé)岵〉取?/p>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刺梨葉拼音注音Cì Lí Yè出處《草木便方》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刺梨的葉片。功能主治①《草木便方》:“療疥,癰,金瘡?!阿凇顿F陽民間藥草》:“治小兒熱瘡,搗敷;外痔,焙干,研末,麻油調(diào)敷。亦可煎服?!罢洝吨兴幋筠o典》《中華本......
  • 拼音注音Cì Lí Zǐ別名文光果、刺檳榔果、木梨子、繅絲花來源薔薇科薔薇屬植物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以根及果入藥。夏季采果,秋季挖根,曬干或鮮用。性味酸、澀,平。功能主治根:消食健脾,收斂止瀉。用于食積腹脹,痢......
  • 《中藥大辭典》:刺梨根拼音注音Cì Lí Gēn別名茨藜子根(《天寶本草》),茨藜根(《貴陽民間藥草》)。出處《草木便方》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刺梨的根。7~8月采?;瘜W(xué)成分根、莖均含鞣質(zhì)。四川產(chǎn)的根皮含鞣質(zhì)。又含維生素B-2.4%,維生素P-2......
  • 拼音注音Cì Lí Huā出處《草木便方》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刺梨的花。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止泄痢。用法用量?jī)?nèi)服:煎湯,1~3錢。摘錄《中藥大辭典》......
  • 拼音注音Cì Qiū別名鳥不宿、釘木樹、丁桐皮來源五加科刺楸屬植物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 (Thunb.) Koidz.,以根、根皮或樹皮入藥。全年可采,洗凈切段,曬干。性味辛,平。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風(fēng)利濕,活血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