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駱駝肉

    《中藥大辭典》:駱駝肉拼音注音Luò Tuo Ròu出處

    《日華子本草》

    來源

    為駝科動物雙峰駝

    性味

    甘,溫。

    ①《日華子本草》:"溫。"

    ②《綱目》:"甘,溫,無毒。"

    功能主治

    ①《日華子本草》:"治風(fēng),下氣,壯筋力,潤皮膚。"

    ②《醫(yī)林纂要》:"益氣血,壯筋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煮食。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駱駝肉拼音注音Luò Tuo Ròu英文名Camel as food出處

    出自《日華子本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駝科動物雙峰駝的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melus bactrianus ferus Przewalski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野駝棲息于荒漠的沙漠地帶。耐寒暑饑渴,以灌叢和半灌叢的鹽堿植物為食。常季節(jié)性適徙。

    資源分布:分布于新疆東南部、甘肅、青海、內(nèi)蒙古。

    原形態(tài)

    雙峰駝,為大型偶蹄類之一,體重可達(dá)500kg。比馬高大,頸長彎曲如鵝頸,頭較小,耳短小。鼻能開閉。頸有毛,背有雙峰如鞍,上唇中裂如兔唇,下唇較長。四肢細(xì)長,足大有盤。尾短。胼胝體全身區(qū)7塊,其中胸部1塊,前肢4塊,后肢2塊。里生駝,肉峰較小,毛短,掌狹。體被細(xì)密軟的絨毛即駝絨,一般為沙黃褐棕色。

    化學(xué)成分

    雙峰駝鮮肉的氨基酸含量:精氨酸(arginine)15.85-30.89%,谷氨酸(glutamic acid)9.2-95mg%,蘇氨酸(threonine)7.5-23.6mg%,丙氨酸(alanine)34.5-60.2mg%,脯氨酸(proline)2.06-6.55mg%,酪氨酸(tyrosine)0.6-21.53mg%,色氨酸(tryptophane)0-24.6mg%,蛋氨酸(methionine)0-13.11mg%,纈氨酸(valine)5.2-18.2mg%,亮氨酸(leucine)1.5-28.88mg%。含肌甙-5-磷酸(inosine-5-monophosphate),銅等。

    歸經(jīng)

    脾經(jīng)

    性味

    味甘;性溫

    功能主治

    補氣血;壯筋骨;潤肌膚。主外病虛損;頑麻風(fēng)痹;肌膚不澤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煮食,100-200g。

    各家論述

    1.《日華子本草》:治風(fēng),下氣,壯筋力,潤皮膚。

    2.《醫(yī)林纂要》:益氣血,壯筋力。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柏樹油拼音注音Bǎi Shù Yóu出處《民間常用草藥匯編》來源為柏科植物柏木樹干滲出的樹脂??硵鄻涓桑龢渲瑵B出凝結(jié)后,7~8月間采。性味①《草木便方》:“甘,平。“②《重慶草藥》:“淡澀,平,無毒?!肮δ苤髦戊铒L(fēng),解毒,......
  • 《中藥大辭典》:柏根白皮拼音注音Bǎi Gēn Bái Pí別名柏皮(《本草經(jīng)集莊》),柏白皮(《別錄》)。出處《綱目》來源為柏科植物側(cè)柏已去掉栓皮的根皮。性味《綱目》;“苦,平,無毒?!肮δ苤髦沃螤C傷?!秳e錄》:“主火灼爛瘡,長毛發(fā)?!坝?.....
  • 《中藥大辭典》:柏脂拼音注音Bǎi Zhī別名柏油(《綱目拾遺》)出處《本草經(jīng)集注》來源為柏科植物側(cè)柏樹干或樹枝經(jīng)燃燒后分泌的樹脂汁。性味《草木便方》:“甘,平?!肮δ苤髦沃谓臧_,癩瘡,禿瘡,黃水瘡,丹毒。①《唐本草》:“枯枝節(jié)燒取油,療癘......
  • 拼音注音Biāo Gǎn Huā別名八百錘、千錘打、銅錘來源鳶尾科唐菖蒲屬植物唐菖蒲Gladiolus gandavensis Van Houtte,以球莖入藥。秋季采集,洗凈曬干或鮮用。性味辛,溫。有毒。功能主治解毒散瘀,消腫止痛。用于跌......
  • 《全國中草藥匯編》:棒棒木拼音注音Bànɡ Bànɡ Mù別名棒棒樹、棒子木、棒子樹、黑彈木、黑彈樹、樸樹、木黃瓜樹、白麻子、白麻樹來源榆科樸樹屬植物小葉補Celtis bungeana Blume的樹干。全年可采,切成小段,曬干。性味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