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柯榔木

    拼音注音Kē Lánɡ Mù別名

    大葉子樹、野火繩、大泡火繩、大毛葉子火繩。

    來源

    藥材基源:為椴樹科植物一擔(dān)柴的全株。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Colona floribunda(Wall.)Craib[Grewia florbunda Wall.]。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洗凈,切段,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0-2000m的山地次生林里或林邊。

    資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南部。

    原形態(tài)

    一擔(dān)柴 小喬木,高8-10m。嫩枝被灰褐色星狀柔毛。單葉互生;葉柄長1.5-5.5cm;葉片闊倒卵狀圓形或近圓形,長14-21cm,寬11-16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微心形,有時(shí)近先端有3-5淺裂,兩面均被粗糙的灰褐色星狀毛,下面較密;基出脈5-7條,網(wǎng)脈在下面突起。頂生圓錐花序長達(dá)27cm,花小,直徑8mm;萼片披針形,長約4mm,外面被星狀短茸毛;花瓣黃色,匙形,約與萼片等長,基部有腺體;雄蕊多數(shù),約與花瓣等長;子房3-5室,花柱尖細(xì),有毛,胚珠每室2-4顆。蒴果直徑約5mm,有翅3-5條,翅長約5mm。花期6月,果期11月。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熱涼血;透疹解毒。主斑疹透發(fā)不暢;麻疹不出;癰腫瘡毒;膿成不潰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艾葉拼音注音ài Yè別名艾、艾蒿、家艾英文名FOLIUM ARTEMISIAE ARGYI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 的干燥葉。夏季花未開時(shí)采摘,除去雜質(zhì),曬干。性......
  • 《中藥大辭典》:艾實(shí)拼音注音ài Shí?jiǎng)e名艾子(《食療本草》)。出處《藥性論》來源為菊科植物艾的果實(shí)。9~10月,果實(shí)成熟后采收。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艾葉“條。性味①《日華子本草):“暖,無毒?!阿凇毒V目》:“苦辛,熱,無毒。“功能主治①《......
  • 拼音注音ài Piàn別名艾腦香(《現(xiàn)代實(shí)用中藥》),艾粉、結(jié)片(《藥材資料匯編》)。出處《增訂偽藥條辨》來源為菊科植物艾納香葉片的加工品。植物形態(tài)參見“艾納香“條。生境分布主產(chǎn)廣東,廣西、貴州等地。性狀為半透明的結(jié)晶,直徑5~15毫米,厚......
  • 《中藥大辭典》:艾納香拼音注音ài Nà Xiānɡ別名大風(fēng)艾、牛耳艾、大風(fēng)葉、紫再楓(《生草藥性備要》),再風(fēng)艾(《嶺南采藥錄》),大艾、大楓草(《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大骨風(fēng)(《南寧市藥物志》),大黃草(《中藥志》),大毛藥(《貴州植藥調(diào)......
  • 《中藥大辭典》:艾納香根拼音注音ài Nà Xiānɡ Gēn出處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來源菊科植物艾納香的根,植物形態(tài)詳“艾納香“條。性味辛,溫。功能主治祛風(fēng)消腫,活血散瘀。治風(fēng)濕痛,跌打瘀痛,產(chǎn)后骨痛,受涼腹痛,腹瀉。用法用量內(nèi)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