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毛茛科金蓮花屬植物云南金蓮花Trollius yunnanensis (Franch.)Ulbr.的全草。秋季采集,曬干。
甘、辛,溫。
解表,散寒,消結(jié)。用于外感風寒,風濕麻木,頸淋巴結(jié)結(jié)核。
0.5~1兩,水煎服,或作酒劑,或燉肉服。
《四川中藥志》
為毛茛科植物雞爪草的全草。
生于山地林下或草坡陰處。分布四川和湖北西部。
多年生草本,高20~45厘米。全株無毛。不分枝或上部分枝?;~約3;葉片五角形,長2~3厘米,寬3.5~5厘米,基部心形,3全裂,中央裂片寬菱形,3深裂,邊緣具小裂片,側(cè)生裂片斜扇形,不等地2深裂;莖生葉約4,似基生葉;具長柄。花單生于莖或分枝頂端;萼片5,白色,倒卵形或橢圓形,長9~10毫米,寬4~6毫米,頂端圓或鈍;無花瓣;雄蕊多數(shù),長2.5~5毫米;心皮7~12,具短柄。菁莢果黑褐色,長0.9~1.4厘米,寬約4.5毫米,在背縫線中部以下有三角形突起。
《四川中藥志》:"性溫,味甘辛,無毒。"
《四川中藥志》:"散寒表汗。治風濕麻木,雞爪風,消瘰疬。"
內(nèi)服:煎湯,0.5~1兩;或浸酒。
出自《四川中藥志》。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雞爪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lathodes oxycarpa Sprague
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收,曬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400-3200m的山地林下或草坡陰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湖北西部、四川、云南西部。
雞爪草,多年生草本,高20-45cm,無毛。須根細長,密生犭色根毛。莖直立,不分枝或分枝?;~約3,具長柄;柄長6-10cm,基部有狹鞘;葉片輪廓五角形,長2-3cm,寬3.2-5cm,3全裂,中央全裂片寬菱形,3深裂,邊緣有小裂片和鋸齒,側(cè)生全裂片斜扇形,不等2深裂,邊緣有鋸齒;莖生葉4,似基生葉,上部葉較小,有短柄?;▎紊o頂或分枝頂端;花兩性,直徑1.8cm,無毛;萼片5,花瓣狀,白色,倒卵形或橢圓形,長9-10mm,寬4-6mm,先端圓或鈍;花瓣無;雄蕊多數(shù),長3.5-7.5mm,花藥長圓形,長1-2mm;心皮7-12,長5-6mm,背面基部稍呈囊狀。蓇葖果,長7-14mm,寬約4.5mm,在背縫線中部以下有三角形突起。種子8-10,長約2mm,黑色,有光澤?;ㄆ?-6月,果期6-7月。
肺;肝;脾經(jīng)
甘;辛;溫
解表散寒;祛風除濕;消結(jié)。主外感風寒;風濕麻木;瘰疬
內(nèi)服:煎湯,15-30g,或作酒劑。
《四川中藥志》:散寒表汗。治風濕麻木,雞爪風,消瘰疬。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毛茛科金蓮花屬植物云南金蓮花Trollius yunnanensis (Franch.)Ulbr.的全草。秋季采集,曬干。
性味甘、辛,溫。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消結(jié)。用于外感風寒,風濕麻木,頸淋巴結(jié)結(jié)核。
用法用量0.5~1兩,水煎服,或作酒劑,或燉肉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雞爪草拼音注音Jī Zhuǎ Cǎo出處《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雞爪草的全草。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下或草坡陰處。分布四川和湖北西部。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20~45厘米。全株無毛。不分枝或上部分枝?;~約3;葉片五角形,長2~3厘米,寬3.5~5厘米,基部心形,3全裂,中央裂片寬菱形,3深裂,邊緣具小裂片,側(cè)生裂片斜扇形,不等地2深裂;莖生葉約4,似基生葉;具長柄。花單生于莖或分枝頂端;萼片5,白色,倒卵形或橢圓形,長9~10毫米,寬4~6毫米,頂端圓或鈍;無花瓣;雄蕊多數(shù),長2.5~5毫米;心皮7~12,具短柄。菁莢果黑褐色,長0.9~1.4厘米,寬約4.5毫米,在背縫線中部以下有三角形突起。
性味《四川中藥志》:"性溫,味甘辛,無毒。"
功能主治《四川中藥志》:"散寒表汗。治風濕麻木,雞爪風,消瘰疬。"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或浸酒。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雞爪草拼音注音Jī Zhuǎ Cǎo英文名Herb of Sharpfruit Calanthodes出處出自《四川中藥志》。
來源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雞爪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lathodes oxycarpa Sprague
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收,曬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400-3200m的山地林下或草坡陰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湖北西部、四川、云南西部。
原形態(tài)雞爪草,多年生草本,高20-45cm,無毛。須根細長,密生犭色根毛。莖直立,不分枝或分枝?;~約3,具長柄;柄長6-10cm,基部有狹鞘;葉片輪廓五角形,長2-3cm,寬3.2-5cm,3全裂,中央全裂片寬菱形,3深裂,邊緣有小裂片和鋸齒,側(cè)生全裂片斜扇形,不等2深裂,邊緣有鋸齒;莖生葉4,似基生葉,上部葉較小,有短柄?;▎紊o頂或分枝頂端;花兩性,直徑1.8cm,無毛;萼片5,花瓣狀,白色,倒卵形或橢圓形,長9-10mm,寬4-6mm,先端圓或鈍;花瓣無;雄蕊多數(shù),長3.5-7.5mm,花藥長圓形,長1-2mm;心皮7-12,長5-6mm,背面基部稍呈囊狀。蓇葖果,長7-14mm,寬約4.5mm,在背縫線中部以下有三角形突起。種子8-10,長約2mm,黑色,有光澤?;ㄆ?-6月,果期6-7月。
歸經(jīng)肺;肝;脾經(jīng)
性味甘;辛;溫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祛風除濕;消結(jié)。主外感風寒;風濕麻木;瘰疬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或作酒劑。
各家論述《四川中藥志》:散寒表汗。治風濕麻木,雞爪風,消瘰疬。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