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大辭典》:橙子核拼音注音Chénɡ Zi Hé出處《本草圖經(jīng)》來(lái)源為蕓香種植物香橙的種子?;瘜W(xué)成分種子含脂肪油、蛋白質(zhì),以及苦味成分黃柏內(nèi)酯和鬧米林。功能主治治疝氣,淋病,腰痛。①《綱目》:“面鼾粉刺,濕研,夜上涂之?!阿凇侗静萸笤?.....
《中藥大辭典》:橙子皮拼音注音Chénɡ Zi Pí出處《開寶本草》來(lái)源為蕓香科植物香橙的果皮?;瘜W(xué)成分果皮含橙皮甙、揮發(fā)油、果膠、胡蘿卜素等。揮發(fā)油中主要為牻牛兒醛、檸檬烯等;還分離到大牻牛兒烯B、大牻牛兒烯D和雙環(huán)大牻牛兒烯。性味苫辛,......
雞捶竻(《廣州植物志》),塘角魚竻(《南寧市藥物志》)。
出處《南寧市藥物志》
來(lái)源為茜草科植物雞爪竻的全株。全年可采,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生于村邊或園旁。分布廣東、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直立有刺灌木,高2~5米。幼枝常被毛;刺對(duì)生,生于葉腋內(nèi),粗壯而直,長(zhǎng)5~15毫米。單葉對(duì)生,矩圓形,有時(shí)卵形,長(zhǎng)4~10厘米,寬1.8~4厘米,先端短尖或鈍,基部渾圓,邊全緣,上面禿凈,下面被小柔毛或沿脈上有疏粗毛,紙質(zhì);具短柄;托葉基部闊,先端錐尖,長(zhǎng)3~5毫米,被粗毛。聚傘花序頂生;花萼鐘形,長(zhǎng)約2.5毫米,被粗毛;花冠白色,高腳碟狀,外面禿凈,管柔弱,長(zhǎng)1.2~2厘米,裂片矩圓形至披針形,長(zhǎng)4~8毫米。漿果球形,徑約10毫米,禿凈,頂有一落萼的環(huán)狀疤痕。花期秋、冬。
性味《南寧市藥物志》:"微苦甘澀。"
功能主治《南寧市藥物志》:"去瘀生新,收斂。治痢疾。搗敷爛瘡、跌打腫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
摘錄《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