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始載于《云南植物名錄》。
藥材基源:為天南星科植物金慈姑的塊莖。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Typhonium roxburgii schott[Arum trilbatum Roxb.;A.roxburgii Thw.]
分布于云南騰沖地區(qū),昆明植物園有栽培。
金慈姑,塊莖近球形。葉3-4,叢生,葉柄長10-35cm ,下部具鞘葉片狀3淺裂或3深裂,裂片陪合部分寬或狹,漸尖,中裂片卵形,長9-17cm,寬約 14 cm,側(cè)裂片不等側(cè)的卵形或不等側(cè)的長圓狀卵形,有時(shí)個(gè)側(cè)下部擴(kuò)展,長10cm,寬7-8cm,表面深綠色,背面黃綠色;中肋兩面稍隆起,側(cè)脈多由中肋基部及側(cè)裂片主脈下部伸出,扇形展開,網(wǎng)脈明顯,集合脈1條。花序柄長2-9cm,肉紅色,有暗紫色斑紋;佛焰苞長17-19cm,管部卵圓形,長2-2.5cm,直徑1.5cm,蒼白色或淡綠色,具紫色條紋,檐部長13-15cm,卵狀披針形,基部展開寬5cm,向上長漸尖,外面肉紅色帶土綠,具紫色縱條紋,內(nèi)面褐紫色帶肉紅色條紋;肉穗花序;雌花序圓柱形或短圓錐形,長4-5mm,粗5mm;中性花序長1.5-2.2cm,下部密布中性花,反折,玉白色;雄花序長1cm,粗2-3mm;附屬器淡蠟褐色,具長約2mm的淡紫紅色的柄,基部粗3-4mm,長12-15cm,鼠尾狀;雌花心皮2-3,子房卵形,柱頭盤狀,紫紅色;雄花雄蕊2-3,土黃色,藥室卵形,花粉紅色。漿果卵圓形,淡綠色,有種子1顆?;?、果期5-8月。
肝;胃經(jīng)
味辛;性溫;有毒
活血止痛;解毒;止血。主風(fēng)濕痹痛;胃脘痛;腹痛泄瀉跌打損傷;骨折;瘡癤腫毒;毒蛇咬傷;外傷出血
內(nèi)服:煎湯,3-6g,宜炮制后用。外用:適量,搗敷。
《新華本草綱要》塊莖:味辛、麻、性溫,有毒。有麻醉鎮(zhèn)痛、解毒消腫的功能。用于毒蛇咬傷、瘡毒腫毒、外傷出血、跌打損傷、骨折、腸炎、胃痛、胃潰瘍。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始載于《云南植物名錄》。
來源藥材基源:為天南星科植物金慈姑的塊莖。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Typhonium roxburgii schott[Arum trilbatum Roxb.;A.roxburgii Thw.]
生境分布分布于云南騰沖地區(qū),昆明植物園有栽培。
原形態(tài)金慈姑,塊莖近球形。葉3-4,叢生,葉柄長10-35cm ,下部具鞘葉片狀3淺裂或3深裂,裂片陪合部分寬或狹,漸尖,中裂片卵形,長9-17cm,寬約 14 cm,側(cè)裂片不等側(cè)的卵形或不等側(cè)的長圓狀卵形,有時(shí)個(gè)側(cè)下部擴(kuò)展,長10cm,寬7-8cm,表面深綠色,背面黃綠色;中肋兩面稍隆起,側(cè)脈多由中肋基部及側(cè)裂片主脈下部伸出,扇形展開,網(wǎng)脈明顯,集合脈1條。花序柄長2-9cm,肉紅色,有暗紫色斑紋;佛焰苞長17-19cm,管部卵圓形,長2-2.5cm,直徑1.5cm,蒼白色或淡綠色,具紫色條紋,檐部長13-15cm,卵狀披針形,基部展開寬5cm,向上長漸尖,外面肉紅色帶土綠,具紫色縱條紋,內(nèi)面褐紫色帶肉紅色條紋;肉穗花序;雌花序圓柱形或短圓錐形,長4-5mm,粗5mm;中性花序長1.5-2.2cm,下部密布中性花,反折,玉白色;雄花序長1cm,粗2-3mm;附屬器淡蠟褐色,具長約2mm的淡紫紅色的柄,基部粗3-4mm,長12-15cm,鼠尾狀;雌花心皮2-3,子房卵形,柱頭盤狀,紫紅色;雄花雄蕊2-3,土黃色,藥室卵形,花粉紅色。漿果卵圓形,淡綠色,有種子1顆?;?、果期5-8月。
歸經(jīng)肝;胃經(jīng)
性味味辛;性溫;有毒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解毒;止血。主風(fēng)濕痹痛;胃脘痛;腹痛泄瀉跌打損傷;骨折;瘡癤腫毒;毒蛇咬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6g,宜炮制后用。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塊莖:味辛、麻、性溫,有毒。有麻醉鎮(zhèn)痛、解毒消腫的功能。用于毒蛇咬傷、瘡毒腫毒、外傷出血、跌打損傷、骨折、腸炎、胃痛、胃潰瘍。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