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金慈姑

    拼音注音Jīn Cí Gū英文名roxburg Typhonium出處

    始載于《云南植物名錄》。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天南星科植物金慈姑的塊莖。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Typhonium roxburgii schott[Arum trilbatum Roxb.;A.roxburgii Thw.]

    生境分布

    分布于云南騰沖地區(qū),昆明植物園有栽培。

    原形態(tài)

    金慈姑,塊莖近球形。葉3-4,叢生,葉柄長10-35cm ,下部具鞘葉片狀3淺裂或3深裂,裂片陪合部分寬或狹,漸尖,中裂片卵形,長9-17cm,寬約 14 cm,側(cè)裂片不等側(cè)的卵形或不等側(cè)的長圓狀卵形,有時(shí)個(gè)側(cè)下部擴(kuò)展,長10cm,寬7-8cm,表面深綠色,背面黃綠色;中肋兩面稍隆起,側(cè)脈多由中肋基部及側(cè)裂片主脈下部伸出,扇形展開,網(wǎng)脈明顯,集合脈1條。花序柄長2-9cm,肉紅色,有暗紫色斑紋;佛焰苞長17-19cm,管部卵圓形,長2-2.5cm,直徑1.5cm,蒼白色或淡綠色,具紫色條紋,檐部長13-15cm,卵狀披針形,基部展開寬5cm,向上長漸尖,外面肉紅色帶土綠,具紫色縱條紋,內(nèi)面褐紫色帶肉紅色條紋;肉穗花序;雌花序圓柱形或短圓錐形,長4-5mm,粗5mm;中性花序長1.5-2.2cm,下部密布中性花,反折,玉白色;雄花序長1cm,粗2-3mm;附屬器淡蠟褐色,具長約2mm的淡紫紅色的柄,基部粗3-4mm,長12-15cm,鼠尾狀;雌花心皮2-3,子房卵形,柱頭盤狀,紫紅色;雄花雄蕊2-3,土黃色,藥室卵形,花粉紅色。漿果卵圓形,淡綠色,有種子1顆?;?、果期5-8月。

    歸經(jīng)

    肝;胃經(jīng)

    性味

    味辛;性溫;有毒

    功能主治

    活血止痛;解毒;止血。主風(fēng)濕痹痛;胃脘痛;腹痛泄瀉跌打損傷;骨折;瘡癤腫毒;毒蛇咬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6g,宜炮制后用。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塊莖:味辛、麻、性溫,有毒。有麻醉鎮(zhèn)痛、解毒消腫的功能。用于毒蛇咬傷、瘡毒腫毒、外傷出血、跌打損傷、骨折、腸炎、胃痛、胃潰瘍。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萆薢拼音注音Bái Bì Xiè別名刺萆薢來源百合科菝葜屬植物鐵葉菝葜Smilax siderophylla Hand.-Mazz.,以根狀莖入藥。四季可采,洗凈切片,曬干。性味辛、微苦,平。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清熱利尿......
  • 《中藥大辭典》:白蒿拼音注音Bái Hāo別名蘩(《詩經(jīng)》),皤蒿(《毛詩傳》),由胡、蘩母、旁勃(《夏小正傳》),白艾蒿(《僧深集方》),蓬蒿(《開寶本草》)。出處《本經(jīng)》來源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生境分布生長河邊、草地、荒地。分布東北......
  • 拼音注音Bái Hāo Huā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花。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Artemisia sieuersiana Ehrhart ex Willd.采收和儲(chǔ)藏:6-8月采收,鮮用或晾干。原形態(tài)大籽蒿 一二年生草本,高50-1......
  • 拼音注音Bái Lán Cuì Què Huā英文名Bluewhite Larkspur出處始載于《中國植物志》。來源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白藍(lán)翠雀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Delphinium albocoeruleum Maxim.......
  • 《中國藥典》:白蘞拼音注音Bái Liǎn別名山地瓜、野紅薯、山葡萄秧、白根、五爪藤英文名RADIX AMPELOPSIS來源本品為葡萄科植物白蘞Ampelopsis japonica (Thunb.)Makino 的干燥塊根。春、秋二季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