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黑紅菇

    《全國中草藥匯編》:黑紅菇別名

    稀褶黑菇、大黑菇、黑蘑菇、蘑菇

    來源

    真菌類擔(dān)子菌綱傘菌目紅菇科黑紅菇Russula nigricans (Bull.) Fr.,以子實體入藥。

    生境分布

    生于闊葉林內(nèi)地上。分布于陜西、江蘇、安徽、福建、湖南、云南。

    性味

    微咸,溫。

    功能主治

    追風(fēng),散寒,舒筋,活絡(luò)。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黑紅菇拼音注音Hēi Hónɡ Gū別名

    稀褶紅菇、大黑菇、黑蘑菇、稀褶黑菇、豬仔菇、火炭菌、火炭菰

    來源

    藥材基源:為紅菇科真菌黑紅菇的子實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ussula nigricans (Bull.) Fr.[Agaricus ningricans Bul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摘,去掉泥土,曬干備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闊葉林地,夏、秋季單生或群生。

    資源分布:分布于吉林、江蘇、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菌蓋寬6-15cm。平展而中凹。初污白色,后變?yōu)榘岛稚?。最后呈炭黑色。菌肉灰白色,受傷后先變紅,后變黑。菌褶白色,后變黑色,褶片厚而稀疏。褶間時有橫脈。菌柄短圓柱形,長4-8cm,粗2-3cm,多實心。孢子無色,(7-9)μm×(6-7)μm,近球形,有小疣和脊突,結(jié)聯(lián)成不規(guī)則網(wǎng)紋。

    性狀

    性狀鑒別 菌蓋扁半球形,中部下凹。直徑6-15cm,棕灰色或暗灰色,邊緣光滑。菌肉灰白色、紅色或黑色。菌褶較疏,長短不一,類白色、灰紅色或黑色,褶間時有橫脈。菌柄粗短,圓柱形,長4-6cm,直徑2-2.8cm,色同菌蓋。氣微,味淡;有毒。

    化學(xué)成分

    子實體含麥角甾醇(ergosterol),5,7-麥角甾二烯-3β-醇(ergosta-5,7-dien-3β-ol)。

    藥理作用

    黑紅菇提取物對小鼠肉瘤S180和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均為60%。

    性味

    辛;微咸;性溫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寒濕;舒筋活絡(luò)。主風(fēng)寒濕痹;腰腿疼痛;關(guān)節(jié)痛;手足麻木;四肢抽搐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2g;浸酒或入丸、散。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hí Gēnɡ Ténɡ別名武靴藤、金剛藤、蛇天角、飯杓藤來源蘿藦科匙羹藤屬植物匙羹藤Gymnema sylvestre (Retz.)Schult.[G. alterniflorum (Lour.)Merr.],以根及全株入藥。......
  • 拼音注音Shēn Tiáo別名人參條英文名Panax ginseng C.A.Mey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人參根莖上的不定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nax ginseng C.A.Mey.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挖,洗凈,曬干。原形態(tài)多年生......
  • 拼音注音Chā Fēn Liǎo別名酸不溜、分枝蓼、叉枝蓼、酸姜來源蓼科叉分蓼Polygonum divaricatum L.,以根(黑色老根為佳)入藥。生境分布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性味酸、甘,溫。功能主治祛寒,溫腎。主治寒疝,......
  • 《全國中草藥匯編》:叉枝藻來源藻類紅藻門叉枝藻Gymnoganyrus flablliformis Harv.,以葉狀體入藥。功能主治為瓊膠的輔助原料,并用作緩瀉劑。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叉枝藻拼音注音Chā Zhī Zǎo別......
  • 拼音注音Chā Zhī Yā Cōnɡ別名苦葵鴉蔥、羊奶及及、散枝鴉蔥、分枝鴉蔥來源菊科叉枝鴉蔥Scorzonera divaricata Turcz.,以鮮植物汁液入藥。生境分布內(nèi)蒙古、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性味苦,寒。注意根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