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紅杉皮

    《中藥大辭典》:紅杉皮拼音注音Hónɡ Shān Pí出處

    《四川中藥志》

    來源

    為松科植物紅杉樹干內(nèi)皮。

    生境分布

    分布四川、云南、甘肅、陜西等地。

    原形態(tài)

    落葉大喬木,高達(dá)30米,直徑達(dá)1.3米。樹皮灰色至灰褐色,枝開張;小枝下垂,橙褐色至紫褐色,無毛。葉密集,簇生于短枝上;線形,扁平,長1.5~3厘米,先端尖,灰綠色,兩面有脊,脊側(cè)有1~2條氣孔帶?;ù菩弁辏ㄐ蛏谛≈敹?;雄花序矩圓形,無梗,黃色,有多數(shù)具短柄的呈螺旋狀排列的花藥;雌花序近球形,有少數(shù)至多數(shù)具2胚珠的鱗片,生于較大的苞上。球果卵矩圓形,長3~4.5厘米,青紫色至灰褐色,鱗片近圓形,微向內(nèi)彎,全緣,苞片伸長,先端長漸尖,直立,紫色。種子長3毫米,有長翅,闊6毫米?;ㄆ?月。

    性味

    《四川中藥志》:"性溫,味微辛,無毒。"

    功能主治

    《四川中藥志》:"治痢疾,脫肛,氣滯腹脹。"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錢。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紅杉皮拼音注音Hónɡ Shān Pí出處

    出自《四川中藥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裸子類植物藥松科植物紅杉的樹干內(nèi)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arix potaninii Batalin.[L.thibetica Franch.]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剝?nèi)。稳ネ馄?,曬干?/p>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500-4000m的山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甘肅、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喬木,高達(dá)50m,胸圍達(dá)1m。樹皮灰色或灰褐色,縱裂而粗糙。小枝下垂,幼時(shí)有毛,一年生枝紅褐色或淡紫褐色,有光澤。冬芽卵圓形,褐色或深褐色,有光澤,外層芽鱗先端尖,邊級有睫毛。葉倒披針狀窄條形,長1.2-3.5cm,寬1-1.5mm,先端漸尖,上面中脈隆起,每邊有1-3條氣孔線,下面沿中脈兩側(cè)各有3-5條氣孔線。表皮有乳頭狀突起?;▎涡?,雌雄同株,球花單生短枝頂端。球果直立,圓柱形,長3.5-5cm,徑1.5-2cm,熟時(shí)紫褐色或灰褐色;種鱗近方形或方圓形,先端平截或微圓 ,邊緣稍內(nèi)曲,背面疏生短毛和小瘤狀突起;苞鱗長圓狀披針形,紫褐色,比種鱗長,通常直伸,露出部分長達(dá)5mm以上。種子斜倒卵圓形,淡褐色,有不規(guī)則的紫色斑紋,種翅倒卵形,寬約4mm?;ㄆ?-5月,球果10月成熟。

    性味

    微辛;性溫

    功能主治

    止痢;行氣。主痢疾;脫肛;氣滯腹脹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

    《四川中藥志》:治痢疾,脫肛,氣滯腹脹。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刺槐花拼音注音Cì Huái Huā出處《貴州民間方藥集》來源為豆科植物刺槐的花。6~7月采。生境分布分布于我國南北各地。原形態(tài)刺槐,又名:洋槐、胡藤。落葉喬木或灌木,高至25米左右。樹皮褐色,有深裂槽;枝上具刺針。葉互生;......
  • 《中藥大辭典》:刺沙蓬拼音注音Cì Shā Pénɡ別名豬毛菜、大翅豬毛菜(《東北植藥圖志》),扎蓬棵(《中國藥植圖鑒》),風(fēng)滾草(《吉林中草藥》)。出處《中國藥植圖鑒》來源為藜科植物刺沙蓬的全草。夏季開花時(shí)割取,曬干。生境分布生于沙質(zhì)土、......
  • 拼音注音Cì Hǎi Sōnɡ別名刺松藻來源藻類綠藻門刺海松Codium fragile (Sur.)Hariot,以葉狀體入藥。性味甘、咸,寒。功能主治驅(qū)蛔蟲。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全國中草藥匯編》:刺猬皮拼音注音Cì Wei Pí別名猬皮、刺鼠皮、刺球子皮來源刺猬科動物刺猬Erinaceus europaeus L.或短刺猬Hemichianus dauricus Sundevall的干燥外皮。將皮剝下,撒上一層石......
  • 拼音注音Cì Méi別名刺玫果、紅根來源薔薇科薔薇屬植物山刺玫Rosa davurica Pall.,以花、果和根入藥。夏季采花,陰干;果期采果,春秋采根。性味花:甘、微苦,溫。果:酸,溫。根:苦、澀,平。功能主治花:止血,和血,解郁調(diào)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