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海燕

    《全國中草藥匯編》:海燕拼音注音Hǎi Yàn來源

    棘皮動物門海燕科海燕Asterina pectinifera Miller et Troschel,以全體(去內(nèi)臟)入藥。

    生境分布

    遼寧沿海,常見于沿岸海藻間。

    功能主治

    滋陰,袪風(fēng)濕。主治腰腿酸痛。

    用法用量

    1~3個。

    備注

    另有海盤車Asterias rollestonii Bell.和海星也供藥用。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海燕拼音注音Hǎi Yàn出處

    《綱目》

    來源

    為海燕科動物海燕全體。夏、秋季常在捕魚時捕獲,也可在潮退時于巖岸海藻繁生處拾取,去內(nèi)臟,曬干。

    生境分布

    分布于我國黃、渤海一帶。

    原形態(tài)

    體扁平,呈五角形星狀;其中央部稱為體盤,體盤背面向上部分,稱為反口面,有覆瓦狀排列的骨板;反口面外表顏色變化很大,通常呈深藍(lán)色和丹紅色交雜排列。腹面向下的部分,稱為口面,呈橘黃色,中央有口。體盤四周,有輻狀排列的短腕5條,有時亦可見到4~9條者。各腕中央稍隆起如棱,邊緣尖銳;腕的腹面有開放的步帶溝,溝內(nèi)列生管足2行,管足上具有吸盤。

    生活于沿岸淺海的沙底、碎貝殼和巖礁底。肉食性,能捕食軟體動物、棘皮動物及蠕蟲等。繁殖季節(jié)6~7月。

    性味

    《綱目》:"咸,溫,無毒。"

    功能主治

    滋陰,壯陽,祛風(fēng)濕。治陽痿,風(fēng)濕腰腿痛。

    ①《綱目》:"陰雨發(fā)損痛,煮汁服,取汗即解。亦入滋陰藥。"

    ②《山東中草藥手冊》:"壯陽,祛風(fēng)濕。"

    ③《東北動物藥》:"滋陰,祛風(fēng)濕。治腰腿酸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3個;或研末,0.5~1錢。

    復(fù)方

    ①治陽痿:海燕、小海馬各等分。共研細(xì)粉,每次服一錢五分,每日服二次。(《山東中草藥手冊》)

    ②治風(fēng)濕腰腿痛:海燕二個。水煎,日服三次。發(fā)汗。(《東北動物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海燕拼音注音Hǎi Yàn別名

    五角星、海五星

    英文名Petrel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海燕,出東海。大一寸,狀扁而圓。背上青黑,腹下白脆,似海螵蛸,有文如蕈菌??谠诟瓜?。食細(xì)沙,口旁有五路正勾,即其足也?!杜R海水土記》云,陽遂足,生海中。色青黑,腹白,有五足,不知頭尾。生時體耍,死即干脆。即此物也。

    來源

    藥材基源:為海燕科動物海燕的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sterina pectinifera (Muller et Troschel)

    采收和儲藏:捕捉后,去掉內(nèi)臟,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活時反口面為深藍(lán)色,盤中央有丹紅斑交錯排列,口面為橘黃色,但有時變異很大。棲息于沿岸淺海的沙底和巖礁底,繁殖季節(jié)6-7月。我國分布于遼寧、河北、山東等沿海。

    資源分布:我國分布于遼寧、河北、山東等沿海。

    原形態(tài)

    海燕,一般腕5,也有具腕4-8,輻徑約為7.5cm,間輻徑約為5cm。反口面隆起,骨板有初張和次格板之分,初張板大而呈新月形,其凹面彎向盤的中心。次級板呈圓形或橢圓形,成組成夾在初給板之間。各板生有很多小棘,沒有叉棘。每個側(cè)頻板有棘2行。腹側(cè)板為不規(guī)則多角形,或覆瓦狀排列,每板上有櫛狀排列的棘??诎宕蠖黠@,各具棘2行。篩板大,圓形,一般是1個,少數(shù)為2個或3個。

    性狀

    性狀鑒別,體呈扁平鈍五角形,中央稱體盤,體盤隆起面稱反口面,顏色多變,具覆瓦狀排列的骨板,有1個或2-3個篩板,呈粉白色。腹面稱為口面,呈橘黃色,中央有口。體盤的外周有輻狀短腕5條,有時可見4-9條者。各腕中央反口面具棱,邊緣尖銳,口面具步帶溝,溝內(nèi)列生管足之列,管足上具吸盤。質(zhì)硬而脆,氣微腥,味微咸。以個大、完整、質(zhì)堅硬者為佳。

    顯微鑒別,粉末白色或粉白色。①橫紋肌纖維眾多,近無色,多碎斷,側(cè)面觀直徑約14μm,完整者棱形,腔較大,長約150μm,表面平滑。②篩板碎片散在,大小不等,易見,黃白色,表面具排列規(guī)律的縱向小孔數(shù)列。③偶見極細(xì)的神經(jīng)組織碎片,黃白色,側(cè)面觀直徑0.2μm,多斷裂,有的具分枝。④可見不規(guī)則羽狀排列的針晶簇。⑤偶見不規(guī)則黃棕色塊狀物。⑥管足細(xì)胞碎片,長條形,有裂縫,直徑0.7μm。

    化學(xué)成分

    全體含3-[(羧甲基)氨基]-5羥基-N(2-羥乙基-5-羥甲基-2-甲氧基-2-環(huán)已烯-1-亞胺

    歸經(jīng)

    腎;胃經(jīng)

    性味

    味咸;性溫

    功能主治

    補堅硬;祛風(fēng)濕;制酸;止痛。主陽痿;風(fēng)濕腰腿痛;勞傷疼痛;胃痛泛酸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15g;研末,每次2-3g。

    復(fù)方

    ①治陽瘺:海燕、小海馬各等分。共研細(xì)粉,每次服一錢五分,每日服二次。 (《山東中草藥手冊》)②治風(fēng)濕腰腿痛: 海燕二個。水煎,日服三次。發(fā)汗。(《東北動物藥》)

    各家論述

    1.《綱目》:陰雨發(fā)損痛,煮汁服,取汗即解。亦入滋陰藥。

    2.《山東中草藥手冊》:壯陽,祛風(fēng)濕。

    3.《東北動物藥》:滋陰,祛風(fēng)濕。治腰腿酸痛。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鸊鷉拼音注音Pì Tī別名鷉、須贏(《爾雅》),刁鴨(《食療本草》),油鴨(《綱目》),水鸰仃(《醫(yī)林纂要》),水葫蘆(《中國動物圖譜·鳥類》)。出處《本草拾遺》來源為鸊鷉科動物小鸊鷉的肉或全體。生境分布分布亞洲東部的湖沼或......
  • 拼音注音Bǎo Yóu別名地鵏油、老鵏膏來源鶴形目鴇科大鴇Otis tarda L.,以脂肪入藥。生境分布我國東部地區(qū)的西部,冬遷我國北部。炮制冬至翌春獵捕,捕后去毛及內(nèi)臟,煮肉,將漂于上面的油脂收集起來,再放入鍋內(nèi),煉去水分,放涼即得脂肪......
  • 《中藥大辭典》:鴇肉拼音注音Bǎo Ròu出處《飲膳正要》來源為鴇科動物大鴇的肉。生境分布棲于空曠的草原上,善奔馳,常成群覓食,食物以植物質(zhì)為主。繁殖于我國北部,遷至華北平原越冬。原形態(tài)大鴇,又名:獨豹(郭璞),鴇(《飲膳正要》)。嘴鉛灰色......
  • 《全國中草藥匯編》:鼻涕果別名蜜心果、粘心果來源水東哥科水東哥屬植物錐序水東哥Saurauia napaulensis DC.,以根及果入藥。根全年可采;果秋季采,曬干或鮮用。性味苦,涼。有毒。功能主治散瘀消腫,止血。用于骨折,跌打損傷,創(chuàng)......
  • 拼音注音Bí Yān出處《綱目拾遺》來源為茄科植物煙草的葉和入其他藥材后制成的粉末。功能主治《綱目拾遺》:“通關(guān)竅,治驚風(fēng),明目,定頭痛,辟疫?!啊澳茏凤L(fēng)發(fā)汗?!坝梅ㄓ昧客庥茫捍け恰V品ā稄V大新書》:“造鼻煙法:香白芷二分,北細(xì)辛八分,焙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