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丁榔皮

    《全國中草藥匯編》:丁榔皮拼音注音Dīnɡ Lánɡ Pí別名

    丁木樹、白對(duì)節(jié)子

    來源

    山茱萸科燈臺(tái)樹屬植物梾木Cornus macrophylla Wall.,以樹皮入藥。夏季剝?nèi)≥^老樹枝的皮,曬干。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止痛,舒筋活絡(luò)。用于風(fēng)濕筋骨痛,腰腿痛,肢體癱瘓。

    用法用量

    3~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丁榔皮拼音注音Dīnɡ Lánɡ Pí別名

    松楊木皮(《本草拾遺》)。

    出處

    《陜西中草藥》

    來源

    為山茱萸科植物椋子木樹皮。夏季剝?nèi)≥^老樹枝的皮,曬干。

    性味

    《本草拾遺》:"苦,平,無毒。"

    功能主治

    ①《本草拾遺》:"主水痢,不問冷熱,取皮煎令黑,服一升。"

    ②《陜西中草藥》:"祛風(fēng)止痛,通經(jīng)活絡(luò)。治筋骨疼痛,腰腿痛,肢體癱瘓。"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錢。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丁榔皮拼音注音Dīnɡ Lánɡ Pí別名

    松楊木皮

    英文名Bark of Largeleaf Dogwood出處

    出自《陜西中草藥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山茱萸科植物(木來)木的樹皮。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Swida macrophylla (Wall.)Sojak

    采收和儲(chǔ)藏:全年均可采,剝?nèi)淦ぃ卸?,曬干?/p>原形態(tài)

    落葉喬木或灌木,高4-15m。一年生枝赤褐色,疏生柔毛,有棱角。葉對(duì)生;葉柄長1.6-3cm,上面有淺溝,基部略呈鞘狀;葉片橢圓狀卵形至橢圓狀長圓形,長8-16cm,寬4-8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qū)捫ㄐ?,?cè)脈5-7對(duì),弓狀彎曲。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長8-9cm,寬9-11cm;總花梗紅色,花小,白色至黃色;花萼裂片4,齒三角形,外面褐柔毛;花瓣4,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雄蕊4,花藥丁字形著生;子房下位,花柱短,棍棒表,宿存。核果球形,成熟時(shí)藍(lán)黑以,核骨質(zhì),扁球形,兩側(cè)各有1條澆溝及6條脈紋?;ㄆ?-7月,果期8-9月。

    性味

    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通絡(luò);利濕止瀉。主筋骨疼痛;肢體癱瘓;痢疾;水瀉腹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15g。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主水痢,不問冷熱,取皮煎令黑,服一升。2.《陜西中草藥》:祛風(fēng)止痛,通經(jīng)活絡(luò)。治筋骨疼痛,腰腿痛,肢體癱瘓。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hōu Jīn Cǎo別名蟲兒被單、筋骨菜、單背葉、青姑草、金纏萊、大娥嫦菜、石灰草、接筋草、小伸筋草、背單草、滇繁縷、白筋骨草、雞骨草、唐根草、石繁縷、糯米藤來源藥材基源:為石竹科植物石生繁縷的全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Stel......
  • 拼音注音Chā Tián Pào別名復(fù)盆子、大烏泡、烏沙莓、菜子泡、回頭龍、兩頭草、兩頭忙、烏泡倒觸傘、倒生根、烏龍毛、烏龍須、白龍須、過江龍[不定根]來源薔薇科懸鉤子屬植物插田泡Rubus coreanus Miq.,以果實(shí)、根及莖、藤著......
  • 拼音注音Chēnɡ Gāo Zhú別名油竹、白眉竹、花眉竹英文名Punting Pole Bambusa出處始載于《廣西藥用植物名錄》。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掌篙竹的葉、葉芽或莖皮。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Bambusa pervariab......
  • 《中藥大辭典》:春不見拼音注音Chūn Bú Jiàn別名一朵云(《陜西中草藥》)出處《陜西中草藥》來源為陰地蕨科植物蕨蔡的帶根全草。春、冬采挖,曬干或鮮用。生境分布生于山谷林下陰濕處。分布河南、山西、陜西、甘肅、浙江、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 《中藥大辭典》:春尖油拼音注音Chūn Jiān Yóu出處《重慶草藥》來源為楝科植物香椿樹干流出的液汁。10~11月采收。功能主治治齁病。用法用量內(nèi)服:同人乳蒸化,2~3錢。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春尖油拼音注音Chūn Ji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