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圣濟總錄》 刺風

    論曰刺風者。以氣血為風寒所侵。不得宣利。則蘊滯而生熱。寒熱相搏于皮膚之間。淫躍不能發(fā)泄。故遍身如針刺也。其痛甚若刀劃者。謂之蠱風。與刺風相似。不可不辨也。

    治體虛腠開、為風邪所中。遍身淫躍如針刺。天麻散方

    天麻 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 槐實子(微炒) 羌活(去蘆頭) 防風(去叉) 蔓荊實 白蘚皮 晚蠶砂(微炒) 枳殼(去瓤麩炒) 威靈仙(去苗土) 甘草(炙各一兩)

    上一十一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溫酒調(diào)下。不計時候。

    治氣血不和。為風寒所侵。不得宣泄。蘊結皮膚間。寒熱相搏。如針刺。防風丸方

    防風(去叉二兩) 酸棗仁(炒一兩) 檳榔(煨過一兩半) 薏苡仁(炒熟二兩) 獨活(去蘆頭) 甘菊花 芎 (各一兩) 本(去苗土二兩) 大麻仁(別研如粉一兩半)

    上九味。搗羅八味為末。和大麻仁粉。重羅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

    不計時候。

    治體虛受風。侵傷氣血。遍身刺痛?;蛞蚝拔唇?。食熱物亦能致此。何首烏散方

    何首烏(三兩) 蔓荊實 威靈仙(去土) 菖蒲(九節(jié)者) 苦參 荊芥穗 蒺藜子(炒去尖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上八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薄荷茶或酒調(diào)下。不計時候。

    治刺風游風惡實根酒方

    惡實根(洗去土控干) 生蒴 根(洗去土控干各一斤)

    上二味。細銼。以酒一斗浸七日后。每溫飲一盞。日三四飲。

    治刺風。枳殼酒方

    枳殼(去瓤麩炒) 柏白皮(各半斤) 五葉草(一斤)

    上三味。細銼。生絹袋盛。以酒一斗浸七日。每溫飲一盞。并服不妨。常令有酒力佳。

    治刺風遍身刺痛。及中風破傷風等疾。牛膝散方

    牛膝(酒浸切焙) 白芷 當歸(切焙) 芎 甘草(微炙銼) 生干地黃(焙) 槐子(炒)首烏(去黑皮) 沒藥 防風(去叉) 虎脛骨(酒浸一宿炙各一兩) 芍藥(四兩) 墨(燒令赤酒內(nèi)蘸三遍半兩)

    上一十六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溫酒調(diào)下。破傷骨不折。以童子小便和酒調(diào)服。

    婦人血風肢節(jié)酸痛。薄荷酒調(diào)下。

    治刺風遍身如針刺。乳香犀角丸方

    乳香(研) 犀角(生鎊屑) 自然銅( 醋淬) 附子(生去皮臍各一分) 沒藥(研)蔓荊盡即傾

    上一十二味。搗研為末。再同和研勻。用酒糊杵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飲下。臨臥服。

    治氣血內(nèi)虛。風寒蘊滯。寒熱相搏。遍身如針刺。名曰刺風。宜服黃 丸方

    黃 (細銼) 香子 烏頭(生用去皮臍) 烏藥(銼) 楝實(銼炒) 防風(去叉) 蒺藜

    上九味。搗羅為細末。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招呐R臥。溫酒或鹽湯下。

    治刺風遍身刺痛。芎枳丸方

    芎 (米泔浸一宿銼焙) 枳殼(米泔浸三宿逐日換水去瓤再浸一宿控干麩炒各四兩)

    上二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熟水下。食后服。至月余見效。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進之、海藏)撰。三卷。依據(jù)《內(nèi)經(jīng)》有關藥理的論述,以及張潔古《珍珠囊》和李杲《 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等,對于藥物的氣味陰陽、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較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龔居中
  • 作者:
    李子毅、
  • 作者:
    閔純璽
  • 作者:
    張曜孫
  • 作者:
  • 作者:
    王泰林
  • (公元 605 ~ 617 年)隋.楊上善編注。

    原三十卷。已殘缺,現(xiàn)存國內(nèi)本為二十三卷。是《黃帝內(nèi)經(jīng)》的一種早期傳本的注本。

    關于本書的成書年代,有人根據(jù)卷首原題楊上善的頭銜系唐代官職,以及書中個別字避唐諱,因疑楊為唐人,為唐代著作。但此說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見。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