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jì)方》 寒疝積聚

    作者: 朱梓

    (附論)夫積聚者。由寒氣在內(nèi)所生也。血?dú)馓撊?。風(fēng)邪搏于腑臟。寒多氣澀則生積聚也。積者、陰上右飲食不為肌膚?;蚶劾廴缣依?。或腹?jié)M嘔泄。寒則痛。故云寒疝積聚也。其脈弦而緊積聚。

    浮而牢積聚。牢強(qiáng)急者生。虛弱急者死也。

    續(xù)命散

    (一名食茱萸丸)治寒疝積聚。邪氣往來(lái)。厥逆搶心痛。羸瘦少氣。胸

    脅滿。不嗜食食茱萸(二兩)芍藥細(xì)辛(去苗葉)前胡(去蘆頭各一兩一分)干姜(炮)烏頭(炮裂去干地黃(焙各上為末。煉蜜忌生冷油膩

    桂心湯治寒疝積聚。心腹疼痛。結(jié)塊不消。

    桂(去粗皮)大黃(略炮皮)桔梗(銼炒)附子(炮裂去皮臍)木香白術(shù)當(dāng)歸(切焙)咀。如麻豆大

    芫花丸

    (出圣惠方)

    治寒疝積聚動(dòng)搖。大者如鱉。小者如杯。乍來(lái)乍去。在于

    胃脘。大腸不通。風(fēng)寒則腸鳴。心下寒氣上搶。胸脅支滿。

    芫花(二兩醋拌炒令干)椒目川大黃(銼碎微炒)細(xì)辛川烏頭(炮裂去皮臍)赤芍藥(湯浸七次焙丸。日三服。

    鱉甲湯治寒疝積聚。心腹結(jié)痛。飲食不下。

    鱉甲(醋炙去裙)京三棱(炮銼)大黃(銼炒各一兩)當(dāng)歸(切焙)桂(去粗皮)赤芍藥散。每服三錢。水一盞

    桔梗丸治寒疝邪氣往來(lái)。堅(jiān)固積聚不散。多寒不得臥??嗪钩?。大小便不利。

    桔梗(銼炒)藜蘆(去蘆頭炙各半兩)葶藶子(紙上熬)濃樸(去粗皮生姜汁涂炙銼)附子尖雙仁炒五十枚)丸。或七丸。米飲或溫

    桔梗丸

    (出圣惠方)

    治心腹牢強(qiáng)。寒疝邪氣往來(lái)。堅(jiān)固積聚。苦寒煩悶。不得

    眠臥。夜苦汗桔梗(去蘆頭)甜葶藶(微炒令香)藜蘆(去蘆頭微炙)桂心濃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大黃(銼碎微炒各二百杵。丸如梧桐子

    檳榔湯治寒疝積聚結(jié)塊。攻注心腹脹滿。

    檳榔(生銼)芎桔梗(銼炒)當(dāng)歸(切焙)桂(去粗皮)赤芍藥白術(shù)木香(各半兩)不拘時(shí)。

    木香湯治寒疝積聚。來(lái)去攻擊疼痛。不欲飲食。

    木香訶黎勒皮(炮)檳榔(銼)濃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各半兩)錢。水一盞。生姜

    鱉甲丸

    (出圣惠方)

    治寒疝積聚。固結(jié)不通。繞臍切痛。腹中脹滿。風(fēng)入五

    臟。憂患所積鱉甲(一兩涂醋炙微黃去裙)甘草(炙微赤銼)甜葶藶(微炒令香)桂心川烏頭(炮制去和搗三二百杵。

    白術(shù)湯治寒疝凝結(jié)。積聚不散。攻注腹內(nèi)疼痛。不下飲食。

    白術(shù)(二兩)赤茯苓(去黑皮)枳殼(去瓤麩炒)人參桔梗(銼炒)桂(去粗皮)京三棱溫服。不拘時(shí)。

    檳榔湯治寒疝積聚。胸腹堅(jiān)急脹滿。不思飲食。

    檳榔(生銼)桃仁(去皮尖雙仁炒)郁李仁(炒去皮)京三棱(炮各一兩)桂(去粗皮)青分。去滓溫服。不

    附子丸治寒疝冷氣。心腹積聚。繞臍切痛。飲食不下。

    附子(炮制去皮臍)吳茱萸(湯浸七次焙干微炒)細(xì)辛本川烏頭(炮制去皮臍)檳榔日三四服。

    香子丸

    (一名香橘散)

    治寒疝積聚。臍腹疼痛。兩脅脹滿。及一切冷氣刺痛

    皆治。

    香子(炒)檳榔(炮銼)京三棱(炮銼)青橘皮(湯浸去白鹽炒黃各半兩)木香(一分)

    香豉丸療積年腹內(nèi)宿結(jié)疝冷氣。及諸癖癥等。

    香美爛豉(曝干微蒸令香即止)小芥子(揀去土石微蒸令香即止各一升)上為末。

    煉蜜為丸是此藥

更多中醫(yī)書(shū)籍
  • 作者:
    寧原
  • 作者:
    ?
  • 作者:
    王懷隱、陳昭遇等
  • 作者:太平惠民和劑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豐年間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陳師文等撰。十卷。收集當(dāng)時(shí)醫(yī)家及民間常用有效方劑,劑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當(dāng)時(shí)的配方手冊(cè)。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yùn)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進(jìn)之、海藏)撰。三卷。依據(jù)《內(nèi)經(jīng)》有關(guān)藥理的論述,以及張潔古《珍珠囊》和李杲《 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等,對(duì)于藥物的氣味陰陽(yáng)、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較為深入。

    作者:
    王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