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方》 胃疸(附論)

    作者: 朱梓

    論曰。已食如饑者。胃疸也。夫胃熱則能消谷。今已食如饑者。以胃氣但熱而無陰也。

    然胃而身

    瀉熱湯

    (圣濟總錄)

    治胃中有熱。食已如饑。不生肌肉。面色萎黃。

    大黃(生銼)麻黃(去根節(jié))黃芩(去心各四兩)杏仁(去皮尖)赤茯苓(去皮)甘草陳滓。

    大黃瀉熱湯

    (圣濟總錄)

    治胃中熱。食已即饑。舌強腹脹。身重節(jié)疼。

    大黃(銼水浸一宿)甘草(各三兩)澤瀉赤茯苓(去皮)黃芩(去心)細(xì)辛(去苗葉)陳后溫服

    茯苓湯

    (宣明論)

    治胃中積熱。食已即饑。面黃肌瘦。胸滿脅脹。小便悶赤。

    赤茯苓(去皮)陳皮(去白焙)澤瀉(各三分)芍藥白術(shù)(各四兩)人參桂(去皮各二水一盞半

    黃芩湯

    (圣濟總錄)

    治胃中熱盛。食已即饑。唇燥口干。

    黃芩石膏(各三分)赤茯苓(去皮)甘草葛根五加皮麻黃(去根節(jié)各半兩)柴胡(去苗一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溫服。

    梔子湯

    (圣濟總錄)

    治胃中熱盛。食已復(fù)饑。面黃肌瘦。唇燥口干。瀉熱。

    梔子仁赤芍藥犀角屑赤茯苓(去皮)黃芩(去心)射干大黃(炒各一兩)上為散。

    蘆根散

    (圣濟總錄)

    治胃中熱盛。食已如饑。常渴引飲。滌熱。

    蘆根栝蔞根麥門冬(去心各一兩)知母甘草(各半兩)赤茯苓(去皮三分)上搗粗篩去

    黃連丸

    (圣濟總錄)

    治胃中熱盛。食已如饑。多渴心煩。肌肉羸瘦。

    黃連(去須)栝蔞根(各一兩)麥門冬(去心焙一兩半)知母(焙)茯神(去木各三分)

    犀角湯

    (圣濟總錄)

    治胃實熱。嘔逆不下食。

    犀角屑葛根(各三分)枇杷葉(拭去毛炙黃)麥門冬(去心各一兩)上為散。

    每服三錢。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