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厘正按摩要術(shù)》 汗法

    作者: 張振鑒

    周于蕃曰∶凡小兒寒熱互作,鼻流清涕,或昏迷不醒,一切急慢驚風等證,須用蔥姜煎湯,以左手托病者頭后,用右手大指面,蘸湯摩洗兩鼻孔三十六次,謂之洗井灶,以通臟腑之氣。隨用兩大指,蘸湯摩洗鼻兩邊二十四次,后又蘸湯,由鼻梁山根,推至印堂囟門三十六次,再用兩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將病者兩耳搬轉(zhuǎn)向前,掩兩耳門,即以兩大指自天庭左右,分推兩額各三十六次。又以大指掐兩太陽,并印堂二十四次,掐后,又將全指揉二十四次,再用兩大指按兩太陽,兩中指按腦后兩風池穴,一齊著力,按搖三十六次,令小兒大哭出汗。即當時無汗,隨后亦自有汗,或蘸蔥姜湯推肺俞穴、一窩風、內(nèi)勞宮、二人上馬等處,皆取汗法也??傊?,面部通臟腑,無論何證,以取汗諸法為最。但蘸湯推摩后,須用手掌揩之,令頭面皆干,恐水濕反招風也。即有自汗者,亦用以取正汗,汗后須推脾土以收之。是法于風寒外感最宜,若內(nèi)傷則又宜參酌也。

    按∶周氏汗法,求其來歷不可得,豈周氏獨出心裁歟,抑本之異人傳授歟?余用以治外感諸邪,靈妙異常。(惕厲子)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黃宮繡
  • 作者:
    張宗祥
  • (公元 1578 年)明.李時珍(東璧.瀕湖)著。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時間編成, 收載藥物 1892 種,附藥圖 1000 余幅,闡發(fā)藥物的性味、主治、用藥法則、產(chǎn)地、形態(tài)、采集、炮制 、方劑配伍等,并載附方 10000 余。 本書有韓、日、英、法、德等多種文 字的全譯本或節(jié)譯本。

    學術(shù)價值:

    集我國16世紀之前藥學成就之大成。被國外學者譽為中國之百科全書。

    作者:
  • 作者:
    李時珍
  • 作者:
    趙學敏
  • 作者:
    葉桂
  •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隱居)注。七卷。原書己佚,內(nèi)容尚散見于《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基礎上進行整理, 又增藥 365 種, 分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類。

    學術(shù)價值:

    首創(chuàng)用自然屬性分類方法。確立綜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作者:
    陶弘景
  • 作者:
    陳嘉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