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冷廬醫(yī)話》 肝病

    今人所謂心痛、胃痛、脅痛,無非肝氣為患,此有虛實之分,大率實者十之二,虛者十之八。余表兄周士熙,弱冠得肝病胃痛,醫(yī)用疏肝之藥即止,后痛屢發(fā),服其藥即止,而病發(fā)轉(zhuǎn)甚,成婚后數(shù)月,痛又大發(fā),醫(yī)仍用香附、豆蔻、枳殼等藥,遂加劇而卒。蓋此癥初起,即宜用高鼓峰滋水清肝飲,魏玉璜一貫煎之類,稍加疏肝之味,如鱉血炒柴胡、四制香附之類,俾腎水涵濡肝木,肝氣得舒,肝火漸熄而痛自平。若專用疏泄,則肝陰愈耗,病安得痊?

    余嘗治鈕 村學(xué)博福厘之室人肝痛,脈虛,得食稍緩,用北沙參、石斛、歸須、白芍、木瓜、甘草、云苓、鱉血炒柴胡、橘紅,二劑痛止,后用逍遙散加參、歸、石斛、木瓜,調(diào)理而愈。

    趙養(yǎng)葵《醫(yī)貫》,徐靈胎砭之是矣,然觀其治木郁之法,先用逍遙散,繼用六味地黃湯加柴胡、芍藥以滋腎水,俾水能生木,此實開高鼓峰清水滋肝飲之法門。(六味加歸身、白芍、柴胡、山梔、大棗以治肝胃等證,血少者加味逍遙散加生地。)再傳而魏玉璜之治脅痛用一貫煎,(沙參、麥冬、生地、歸身、枸杞、川楝子,口苦燥者加酒連),葉天士之治脘痛用石決明、阿膠、生地、枸杞子、茯苓、石斛、白粳米等以養(yǎng)胃汁,則又化而裁之。法益詳備,學(xué)人不可忘所自來也。

    魏玉璜曰∶帶濁之病,多由肝火熾盛,上蒸胃而乘肺,肺主氣,氣弱不能散布為津液,反因火性迫速而下輸膀胱之州都,本從氣化,又肝主疏泄,反稟其令而行,遂至淫淫不絕。使但屬胃家濕熱,無肝火為難,則上為痰而下為瀉耳。葉天士曰∶肝主疏泄,侮所不勝,故亦下利。余嘗治下利,但平肝而得效。(余嘗遵此法治素有肝痛病而下利、脈弦者,果獲效。)是則肝之主病甚多,司命者不可不察也。

    何西池曰∶百病皆生于郁,與凡病皆屬火,及風(fēng)為百病之長,三句總只一理。蓋郁未有不病火者也,火未有不由郁者也。第郁而不舒,則皆肝木之病矣。此又可為肝病多之一證。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陳士鐸
  • 作者:
    汪讱庵
  • 作者:
    黃宮繡
  • 作者:
    張宗祥
  • (公元 1578 年)明.李時珍(東璧.瀕湖)著。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時間編成, 收載藥物 1892 種,附藥圖 1000 余幅,闡發(fā)藥物的性味、主治、用藥法則、產(chǎn)地、形態(tài)、采集、炮制 、方劑配伍等,并載附方 10000 余。 本書有韓、日、英、法、德等多種文 字的全譯本或節(jié)譯本。

    學(xué)術(shù)價值:

    集我國16世紀(jì)之前藥學(xué)成就之大成。被國外學(xué)者譽為中國之百科全書。

    作者:
  • 作者:
    李時珍
  • 作者:
    趙學(xué)敏
  • 作者:
    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