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臨證實驗錄》 真武湯證

    郝某,女,11歲。晨起頭面浮腫,未予介意,繼續(xù)上學(xué)讀書。逾五日,腫勢益盛,其父陪同就診。望其頭面腫盛,膚色不紅,二目炯炯,精神尚佳,舌淡紅,苔薄白。

    詢知小便不利,四末逆冷,身不熱,反惡寒。脈象沉緩。

    化驗小便:蛋白++,紅細(xì)胞+。

    小兒稚陽之體,形氣未充,臟腑嬌嫩,極易遭受邪氣,侵襲。病前遷居新房,居室潮冷,寒濕之氣乘虛而人,播傷脾腎,土不制水則水勢泛濫,腎陽被淹而聚水為患。治當(dāng)溫腎陽,啟胃關(guān),崇土制水。真武湯可水中取火,鼓動腎陽以消陰翳,倘火旺土健,則水自可歸川。擬:

    附子6g 白術(shù)15g 茯苓10g 白芍6g 生姜6片二劑

    并囑忌鹽、肉蛋等高蛋白食品。

    二診:水腫減輕,仍四末發(fā)冷,身惡寒。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緩弱。尿蛋白+。藥已中病,法不可更。

    附子6g 白芍6g 白術(shù)15g 茯苓10g 生姜6片黨參10g 三劑

    三診:尿蛋白一,水腫完全消退,身體一如往昔,患兒急欲上學(xué),囑原方再服三劑。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
  • 作者:
  • (公元 341? )晉、葛洪(稚川)著。八卷。用簡易的處方和易得的藥物,在倉促發(fā)病時可以應(yīng)用。經(jīng)梁.陶弘景增補(bǔ),金.楊用道又加附方。

    作者: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bǔ)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bǔ)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bǔ)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作者:
    王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