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得配本草》 白茯苓

    作者: 嚴西亭

    得甘草、防風、芍藥、麥門冬、紫石英,療五臟。馬藺為之使。畏地榆、秦艽、牡蒙、龜甲、雄黃。惡白蘞。忌米醋、酸物。

    甘、淡、平。入手足少陰、太陰、太陽經(jīng)氣分。性上行而下降,通心氣以交腎,開腠理,益脾胃。除嘔逆,止泄瀉,消水腫,利小便。除心下結痛,煩滿口干,去胞中積熱,腰膝痹痛,及遺精、淋濁、遺溺、帶下,概可治之。(以其能利三陰之樞紐,故治無不宜。)得人參,通胃陽。得白術,逐脾水。得艾葉,止心汗。得半夏,治痰飲。得木香,治泄痢不止。配黃蠟,治濁遺帶下。君川連、花粉,治上盛下虛之消渴。加朱砂,鎮(zhèn)心驚。(能利心經(jīng)之熱,故可治驚。)

    去皮。補陰,人乳拌蒸。利水,生用。補脾,炒用。研細入水,浮者是其筋膜,誤服之損目。上熱陽虛,(虛陽上浮,故熱。)氣虛下陷,心腎虛寒,汗多血虛,水涸口干,陰虛下陷,痘疹貫漿,俱禁用。

    怪癥∶手十指節(jié)斷壞,惟有筋連,無節(jié)肉,出蟲如燈心,長數(shù)寸,遍身綠毛卷,名曰血余。以茯苓、胡黃連煎湯飲之愈。

    專行水,治水腫膚脹。(腫而煩渴,屬陽水,宜五皮飲。若溏而不渴,屬陰水,宜實脾,不應利水。)配椒目,治水腫尿澀。

    赤茯苓

    甘、淡、平。入手少陰、太陽經(jīng)氣分。專利濕熱。

    茯神

    抱松根生者

    得、使、畏、惡、忌,與白茯苓同。

    主治與茯苓同,但茯神入心之用多。治心虛健忘,療虛眩,安神志。較茯苓之淡滲稍差,然總屬滲泄之物,心無火而口干者,不宜輕用。得燈草,退心火。配金銀,鎮(zhèn)驚悸。配竹茹,利驚痰。佐沉香,消陰氣。使遠志,逐心邪。使菖蒲,散心氣。

    去皮、木用??衷铮巳榘枵?。

    黃松節(jié)

    即茯神中木

    苦,溫。治骨風,療健忘,止指節(jié)痛,除血中濕。配乳香、木瓜,治筋攣疼痛。

    好酒浸透用。血虛者禁用。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