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辛。性溫。有毒。生于盛夏六陽之令。而成于秋金之月。降也。陰也。芫花為使。
畏大黃、黃連、藜蘆、冷水。
【主治】主傷寒溫瘧寒熱。破癥瘕結(jié)聚堅積。留飲痰癖。大腹水脹。能蕩滌五臟六腑。
開通金瘡膿血【歸經(jīng)】入胃大腸二經(jīng)。為斬關(guān)奪門之品。(兼燥劑能開竅宣滯)【前論】丹溪曰。巴豆去胃中寒積。無寒積者勿用。海藏曰。若急治。為水谷道路之劑。
瀉。
與大黃同用。瀉火反緩。為其性相畏也。
【禁忌】經(jīng)疏曰。凡一概湯散丸劑。切勿輕投。即不得已急癥。亦須炒熟。壓令油極凈。
入
《丹溪心法》(公元 1347 年)元.朱震亨(彥修、丹溪)著。五卷。 分 100 門,包括外感、內(nèi)傷、外證、婦科、幼科等,前有十二 證見證等六篇,后附“丹溪翁傳”。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味辛。性溫。有毒。生于盛夏六陽之令。而成于秋金之月。降也。陰也。芫花為使。
畏大黃、黃連、藜蘆、冷水。
【主治】主傷寒溫瘧寒熱。破癥瘕結(jié)聚堅積。留飲痰癖。大腹水脹。能蕩滌五臟六腑。
開通金瘡膿血【歸經(jīng)】入胃大腸二經(jīng)。為斬關(guān)奪門之品。(兼燥劑能開竅宣滯)【前論】丹溪曰。巴豆去胃中寒積。無寒積者勿用。海藏曰。若急治。為水谷道路之劑。
瀉。
與大黃同用。瀉火反緩。為其性相畏也。
【禁忌】經(jīng)疏曰。凡一概湯散丸劑。切勿輕投。即不得已急癥。亦須炒熟。壓令油極凈。
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