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瘍醫(yī)大全》 濕痰流注門主方

    作者: 顧世澄

    香附餅(《正宗》) 治風(fēng)寒流注襲于經(jīng)絡(luò),結(jié)成腫痛。

    香附為末,酒和,量瘡大小做餅覆患處,熱熨斗熨藥餅上。未成者自消,已成者自潰。風(fēng)寒濕毒宜姜汁作餅熨之。

    醒脾湯(《正宗》) 治懷抱郁結(jié),思慮傷脾,以致脾氣不行,逆于肉里,乃生壅腫,疼痛不眠,心煩不安,神氣不清。

    人參 白茯神 白術(shù) 嫩黃 (蜜炙) 酸棗仁(炒,研) 遠(yuǎn)志肉(各一錢) 地骨皮(七分)桔梗 柴胡 川黃連 廣木香 炙甘草 香附(各五分) 圓眼肉(七枚)

    姜三片,棗二枚,水二盅煎八分,不拘時(shí)服。

    琥珀膏(《正宗》) 治一切皮色不變,漫腫無頭,氣血凝滯,結(jié)成流毒。毋論身體上下,年月新久,但未成膿者并效。

    生大黃(二兩) 郁金 白芷 天南星(各一兩)

    共為細(xì)末,用大蒜去殼搗爛,上入藥再搗,略入酒一二匙調(diào)勻,遍敷腫上,紙蓋。隨有熱痛,又有不痛,俱待藥干便效。次日又有起泡,又有不起泡者,如有泡起,挑去泡中黃水,以膏貼之,自效。

    調(diào)中大成湯治流注潰后,膿水清稀,飲食減少,不能生肌收斂。

    人參(二錢) 白術(shù) 嫩黃 (炙) 陳皮 當(dāng)歸身 山藥 白茯苓 白芍藥(酒炒) 牡丹皮(各一錢) 遠(yuǎn)志肉 砂仁 藿香 炙甘草(各五分) 熟附子 上肉桂(各八分)

    煨姜三片,黑棗二枚,煎,食遠(yuǎn)服。

    黃 六一湯治流注潰后膿水出多,口干作渴,煩躁不寧。

    嫩黃 (六錢,生用蜜炙各半) 粉甘草(一錢五分,生炙各半) 人參(一錢)

    水煎,食遠(yuǎn)服。

    木香餅治一切氣滯結(jié)腫成核,或痛或酸,閃肭風(fēng)寒所致。

    生地黃(搗膏) 廣木香(減半,研末)

    和勻,量患處大小,作餅置腫上,以熱熨斗熨之。堅(jiān)硬木痛者,間日熨之自效。

    流痰渾身作痛。

    當(dāng)歸 栝蔞仁 獨(dú)活 大川芎 白茯苓 白芷 白芍藥 連翹 防己 穿山甲(炒) 防風(fēng) 生地黃 金銀花 牛膝 天花粉 黃芩 陳皮 川貝母 甘草(各五錢)

    分作六劑,酒水同煎。若上半身痛,食后服;下半身痛,食前服;如遍身痛,只用酒煎,神效。

    火龍膏治風(fēng)寒暑濕,毒襲經(jīng)絡(luò),筋攣骨痛;或肢節(jié)煩痛,濕痰流注作痛,不能行步。鶴膝風(fēng)、骨節(jié)風(fēng)疼痛,其效猶速。

    生姜半斤取汁,牛皮膠二兩,入鍋內(nèi)化開,入乳香、沒藥末各五錢,麝香一錢,調(diào)勻待溫,攤貼患處。

    濕痰流注奇方(趙若予)

    木瓜(一個(gè)) 當(dāng)歸(五錢) 甘草(三錢)

    細(xì)酒一斤同煎減半,再加研細(xì)乳香、沒藥各一錢,露一宿,空心熱服。未潰自消,已潰自斂。

    濕痰內(nèi)消方

    宣木瓜(五錢) 紫花地?。ㄒ粌晌邋X)

    臘酒二斤煎好露一宿,看證上下,分食前后服。

    內(nèi)消濕痰流注神方

    吉祥草根洗凈,搗汁半酒杯,和酒沖服,取汗即消。且不生瘡毒。

    錦囊秘授神效觀音救苦丹(馮魯瞻)

    神治一切風(fēng)寒濕氣,流注作痛,手足蜷攣,小兒偏搐,口眼 斜,婦人心腹痞塊攻疼,不問年深月久。將藥置患處,以燈火點(diǎn)著,候至火滅,連灰罨于肉上,立見痊愈。重者用藥米粒大,輕者用藥粞粒大,只須一壯,不必復(fù)灸。若患處闊大,連排數(shù)壯,一齊灸之,且灸時(shí)不甚熱痛,灸后并不潰膿,一茶之頃,痼疾如失,屢試屢驗(yàn),真神方也。固思濟(jì)之一方,不若利之天下;惠之一時(shí),不若澤之后世,特附于錦囊之中,以廣厥傳。愿后賢以為半積半養(yǎng)之珍,幸勿專為嗜利之具。

    麝香(一錢) 朱砂(二錢) 硫黃(三錢)

    各研細(xì)末,先將硫黃化開,次入朱麝同化,傾入瓷器內(nèi)候干再研末,隔火化開,候切作如粞米大,貯瓷瓶?jī)?nèi),慎勿出氣,珍藏聽用。

    一切腫塊濕痰流注。

    鮮山藥 天麻(各五錢)

    酒水各一盅煎服,三劑全消。

    敷痰。(賈頌周)大蒜頭十?dāng)?shù)枚,去皮入皂礬三錢,搗爛聽用。用香一炷點(diǎn)起,將藥敷患上,以一炷香盡為度。如是痰即現(xiàn)青紅色,如只紅色,則非痰也。如其是痰,隔日敷之,三次自消。

    又方

    天南星 大黃 白芨(各等分)

    研細(xì),姜汁和醋調(diào)敷。

    又方

    白蘿卜葉 扁柏葉(向北者) 干面(各等分)

    研細(xì)。醋調(diào)敷,日易一次,自消。

    敷濕痰腫痛,癰疽發(fā)背,無名腫毒。

    五倍子(瓦焙黃色) 生半夏 生南星(各等分)

    共研細(xì),同滴醋熬數(shù)沸,加蔥姜汁調(diào)敷痛處留頭。如藥干用醋不時(shí)潤(rùn)之,至重毒證,不過三四次即消。

    敷痰法 生山藥一段,洋糖、飛面共搗爛涂敷自消。

    摩腰紫金丹(活人錄) 風(fēng)寒濕三氣而兼痰飲,留滯于經(jīng)絡(luò)血脈中,閉塞不通而痛,并治腰痛。

    附子尖 烏頭尖 天南星(各二錢五分) 雄黃 樟腦 丁香(各一錢五分) 吳茱萸 肉桂 朱砂 干姜(各一錢) 麝香(二分)

    蜜熬蔥汁和丸如雞頭子大。每丸以姜汁化開,敷涂患處上,貼萬靈膏或蠲痛膏。

    蠲痛五汁膏寒濕氣襲于經(jīng)絡(luò)血脈之中為痛,痛于兩臂兩股腰背環(huán)跳之間。

    鳳仙梗(搗汁) 老姜汁 蒜汁 韭汁(各等分)

    熬至滴水成珠,用萆麻子油同黃蠟收起,每以此膏烘熱粘貼,追出濕氣水液自愈。

    消痰方芫花研末一錢,棗肉搗勻?yàn)橥?。在上食后服,在下食前服,白湯送下,即便出穢痰,其腫立消。但此法宜施于壯實(shí)初起之人,須忌甘草。

    又方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各一錢) 川貝母(去心研,二錢) 連翹(八錢) 萬年青(三片)

    煎服自消。

    雷火針風(fēng)寒濕氣痰滯于經(jīng)絡(luò)血脈之中,閉塞不通而痛。

    蘄艾(一兩) 朱砂(二錢) 穿山甲(土炙) 桃皮 草烏 川烏 乳香 雄黃 沒藥 硫黃(各一錢) 麝香(五分)

    共為細(xì)末。以蘄艾鋪粗紙上,入藥末三錢卷成筒,如爆竹式,擇吉日將藥筒入瓶?jī)?nèi),以箬葉油紙封口,埋屋下地中四十九日取出任用。此針能針百病,可于患處用青布或紅布折二十四層,將針燈上點(diǎn)著吹息,隔布針之?;純?nèi)暖極即止,不過三次即愈。

    治因風(fēng)郁痰生于頸項(xiàng),皮膚腫硬白色,不甚疼痛。(《說約》)天南星、半夏研末,姜汁調(diào)敷。或南星、半夏末、姜汁和餅,隔蒜灸更妙。

    消痰神方 新鮮針線包(即蘆州上蘆柴上纏繞之物,形如鳥首,綠色,內(nèi)有白漿。秋深冬月白漿枯干裂開,便如毛絮者是也。)不拘多少,搗爛敷上自消。

    痰注臂痛湯(仁齋)

    天仙藤 白術(shù) 羌活 白芷(各三錢) 姜黃(六錢) 制半夏

    每服五錢,姜五片,水煎服。

    濕痰腫痛經(jīng)年不能行者。(單方)

    水紅花 花椒 蘿卜英 甘草 槐花 金銀花 蒼術(shù) 白鳳仙花 水龍骨(各等分) 草煎熏患處,水稍溫即洗之。

    神仙外應(yīng)膏(《秘方》) 川烏一斤為末,用陳醋入砂鍋內(nèi),慢火熬如醬色敷患處。如病一年,敷后一日發(fā)癢;二年,二日發(fā)癢。癢時(shí)令人將手拍癢處,拍至不癢為度。先用升麻、皮硝、生姜煎水洗,然后敷藥,不可見風(fēng)。

    濕痰流注,初起腫痛無頭,皮色不變,久而不治,則發(fā)熱作膿。知覺早者于未破時(shí)急服此方十余劑,即能內(nèi)消,最稱靈驗(yàn)。

    橘紅 防風(fēng) 秦艽 木通(各一錢) 真膽星(二錢) 川貝母 僵蠶(炒) 桃仁(炒) 五倍子 金銀花(各三錢) 防己(八分) 白甘遂(刮去皮,末,七分) 皂角子(鮮者敲碎,九個(gè)) 肥皂子(鮮者敲碎,十個(gè)) 土茯苓(磁鋒刮皮打碎,四兩)

    虛弱人加石斛、薏仁各一錢,痰在頭頂胸者加夏枯草一錢,痰在背脊者加羌活五分,痰在脅肋者加柴胡五分,痰在肚腹者加赤芍、澤瀉各一錢,痰在臂者加獨(dú)活五分,痰在腿腳者加木瓜一錢,牛膝一錢五分。

    上用河水九碗,砂鍋內(nèi)煎三碗,每日早中晚各熱服一碗。如痰在心之上者,食后服;痰在心之下者,食前服;如虛弱人分二劑,極虛者分三劑,小兒分四劑。忌食鹽、醬、茶、醋、豬肉、鮮魚、雞、鴨、鵝一切發(fā)物,煎炒姜椒,煙酒生冷。但藥內(nèi)有甘遂與甘草相反,恐別樣丸散內(nèi)有甘草者,切不可服。已破頭者止服四五劑,使氣血調(diào)和,不至又流他處,隨服十全大補(bǔ)湯加川貝母二錢五分,石斛二錢,滴乳香去油四分,須服數(shù)十劑方能痊愈。若系多火之人,十全大補(bǔ)湯內(nèi)減去肉桂。(《愿體集》)

    治流注。(抄本)

    石膏(一兩) 官硼(三錢)

    飛面作十丸,將丸穿一孔,貫以鐵線,炭火 紅,取酒一碗投入,令又燒紅,入酒內(nèi),以丸盡為度。待酒熱即服,一日二服,自消。

    又方

    金銀花 紅花(各三錢) 地榆 苦參(各二兩)

    酒水各半煎服。近者三劑,遠(yuǎn)者七劑即消。

    神驗(yàn)方(周鶴仙) 用姜黃母子,(是大姜黃身上小釘子是也。)研末。將小紅棗去核,藥末入內(nèi)填平,用絲棉扎緊,塞入鼻孔內(nèi),隨量飲醉,蓋暖出汗。已潰者自然痊愈,未潰者內(nèi)消神效之極。

    鼻孔照男左女右塞之。藥不可經(jīng)婦人手。

    又方

    野花椒 山茱萸(各半斤)

    用酒浸煮三炷香冷定,將酒盡量飲醉,發(fā)汗一身,其毒自散,神效。

    又方 金銀花帶葉和酒糟研爛,用凈瓦罐盛藥,火中煨熱,敷患處立愈。

    濕痰初起一劑消。(蘊(yùn)公和尚。)

    歸尾 大貝母 黃芩 川牛膝 木瓜 白茯苓 檳榔 陳皮(各一錢) 牡蠣 金銀花 土木鱉 白僵蠶(各一錢五分) 熟大黃(三錢,一方去大黃,用揚(yáng)州產(chǎn)紅芽大戟加五分,加至一錢八分止,取效更速。)

    用無灰酒一斤煎一半,空心熱服取汗,行二三次,渣用酒半斤煎四兩,再服。

    立消渾身上下濕痰,并消一切無名腫毒。

    穿山甲(大片者土炒,七錢) 鬧羊花(一兩) 豬牙皂(炒,一錢) 羌活(四錢)

    共研細(xì)末。每服一分八厘,加洋糖三錢,熱酒調(diào)下。

    消痰神方(楊驚愚)無論流痰腋痰腋核。如已經(jīng)貼有膏藥敷藥,內(nèi)膿已成者,務(wù)將膏藥揭去,敷藥洗凈,然后服藥一服,十消五六。至重者不過三服。

    穿山甲(炒) 生大黃 生明礬(各四兩) 杏仁(去皮,二兩)

    上四味俱用碾槽研極細(xì)末,切不可磨,若磨則不效。每服三錢,痰在上部食后服,痰在下部食前服,俱用木瓜酒調(diào)下。孕婦忌服。

    流痰。

    紫花地?。ㄒ粌晌邋X) 宣木瓜(五錢)

    蠟酒二斤煎一斤,露一宿。痰在上身食后熱服,痰在下體食前服之。每日一劑,三日后自消。修服時(shí)忌經(jīng)婦人手。

    敷流痰。(王西圃。)

    生大黃 天南星 白芨(各等分)

    共研細(xì)末,生姜汁、江醋調(diào)敷。

    敷流痰。(張漁山。)

    白蘿卜葉(搗) 朝北扁柏葉(搗) 飛面和杵敷上,一日一換,即消。敷上宜蓋暖出汗。

    敷痰。(徐聲士。)

    土子(漆匠熬桐油的) 生半夏 川烏 生南星 草烏(各等分)

    研細(xì)末,桐油調(diào)敷。

    敷痰。

    鍛石 當(dāng)歸尾 皮硝 穿山甲 川烏 薄荷葉 草烏(各五錢) 生大黃(一兩)

    研細(xì)末。鹽鹵打糊調(diào)敷。

    濕痰流注。

    蔥汁(一飯碗) 鳳仙花(一棵搗汁,如無鮮者即用干者一棵研末)

    先將二汁熬稠,入廣膠二錢熔化,再加人中白細(xì)末二錢,和勻攤膏貼。

    又方

    蒜瓣(三十瓣) 皂礬(三錢)

    共搗爛,敷一炷線香時(shí)即洗去;次日再敷。起泡無妨。

    又方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 雄黃(各三錢) 麝香(三分) 大蜈蚣(一條)

    研細(xì)末。用黃蠟三錢熔化為丸。每服三錢,陳酒送下。隨量飲醉出汗自消。

    濕熱流注。(杜秘)

    連翹心(八錢)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 廣木香(各五錢)

    引加萬年青葉七片,開口花椒四十九粒,水煎服,后飲木瓜酒。體壯人加黑白丑一錢。

    消痰。(吳天序。)

    甘草(三錢) 金銀花 羌活 天花粉(各一兩) 蒲公英 紫花地?。ǜ鞫桑?/p>

    白水煎,加無灰酒盡量服,出汗如糊,一劑即消。

    消痰。(胡學(xué)海。)

    豬牙皂(一錢五分) 蜈蚣(三條) 全蝎(五個(gè)) 乳香(去油) 川貝母 穿山甲 明雄 沒藥(去油,各三錢) 麝香(五分)

    共研細(xì)。黃臘熔化為丸。每服三錢,木瓜酒下。

    消三十六種痰塊仙方(劉介華。)

    九頭獅子草 川貝母(甜味者佳,各一斤)

    共磨細(xì)末,無灰酒為丸。大人每服三錢,小兒減半,木瓜酒送下,或開水亦可,不過三服必消。孕婦忌服。

    消痰神方

    黑棗(八兩,去皮核) 老鼠花(買三文錢,研細(xì))

    同棗肉為丸如核桃大,每服一丸,白湯嚼下。如是痰,服后必腹痛,吐的也是痰,屙的也是痰。候行過數(shù)次,用溫粥一盞吃之即止,其痰即消;如未消盡,明日再服,消盡為度。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