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瘍醫(yī)大全》 癰疽門丹散主方

    作者: 顧世澄

    紅升丹一切瘡瘍潰后,拔毒去腐,生新長肉,瘡口堅硬,肉暗紫黑,用丹少許,雞翎掃上,立刻紅活。外科若無升降二丹,焉能立刻奏效。

    水銀(一兩) 火硝(四兩) 白礬(二兩) 皂礬(六錢) 雄黃 朱砂(各五錢)

    先將白礬、皂礬、火硝研碎,入銅杓內(nèi)加燒酒一杯燉化,候一干即起,研極細末。另將水銀、朱砂、雄黃,共研細末,以不見水銀星為度,再將硝礬末,一共和入研勻。

    取陽城罐一個,用鹽鹵練紙筋,或鹽鹵和罐子泥練極熟,將泥搪罐子上,約一指濃,陰干不可有裂縫,如有縫,以罐子泥補之,務要極干,方可裝藥入罐內(nèi)。罐口用鐵燈盞蓋定,加鐵梁于盞上,用鐵絲扎緊,再用綿紙蘸蜜塞罐口縫間,外用過石膏細末醋調(diào),多刷盞上,加炭火二塊,使盞熱罐口封固易干。

    再用大鐵釘三根,釘?shù)厣?,將罐子架釘上,罐底置炭火堅大者?shù)塊,外砌百眼爐,升三炷香。第一炷香,用底火,如火大則汞先飛上。第二炷香,用大半罐火,以筆蘸水,時刻刷擦鐵盞。第三炷香,火平罐口,用扇 ,用筆蘸水,頻頻掃盞,勿使盞干,如干則汞先飛上。三炷香盡去火,冷定開看,盞上約有六七錢,刮下研極細,瓷瓶密貯。

    另用鹽鹵調(diào)罐子泥,如稀糊式,以鐵線系筆頭在竹管上。如陽城罐上有綠煙起,即汞走也,急以筆蘸鹽泥,多多刷在出煙之處,封固為要。

    升出研細,瓷瓶收貯,愈陳愈妙。

    一法∶收貯瓶內(nèi),以蠟封口,埋土內(nèi)以去燥性。

    紅升丹,小毒,用骨簪挑藥上,如癰疽口面大者,用小篩羅挑藥于內(nèi),以手輕輕彈之,均勻俱要上到。如有管,可用爛飯和紅升丹捻成細條陰干,量瘡深淺取用,插入瘡管內(nèi),以膏貼之,其管自化。

    陽城罐升煉紅升丹,名曰大升,不比三仙丹、小升力單,只可施于瘡癤,若癰疽大證,非大升不能應手。

    紅升丹不獨提膿,且能生肌,如瘡毒淌水者用之,次日即轉(zhuǎn)稠膿。此丹功效,用之一面提膿,一面長肉;肌肉長平,仍以此丹上之,即可結(jié)疤收口,首尾并用,所以為神也。

    一法∶毒已提盡,將收口時,用紅升丹加珍珠散各等分,乳勻名曰半提丹,用之收功甚速。

    拔萃丹提膿生肌,化管如神。

    生鉛 水銀 火硝 白礬 青鹽(各一兩)

    同研至水銀星不見為度,入陽城罐內(nèi),鐵盞蓋定,以鐵梁鐵線扎緊,鹽泥固濟,先文后武,火升三炷香,冷定開看,盞內(nèi)升藥刮下,研細,加冰片乳勻收貯。(火候俱同紅升丹法則。)

    凡升藥罐底藥渣鏟下,研細,搽癬疥頗神。

    五虎粉治發(fā)背疔瘡,惡瘡如神,起釘拔箭,喉疳并效。

    白礬(飛過) 焰硝(用雄豬膽三個,取汁拌,曬干,同礬研合,各二兩) 雄黃(八錢五分) 朱砂(一兩,同雄黃研細,合一處) 水銀(一兩五錢)

    用小鐵鍋安定,先將硝礬末堆鍋底中心,用手指捺一窩,再將朱雄末傾放硝礬窩中,又以手指捺一窩,再將水銀傾放朱雄窩中,上用瓷器平口碗一只蓋定,外以鹽泥周遭封固,放炭火上,先文后武,升三炷香火,則藥上升矣。離火冷定,去泥開看,如沉香色為佳,研細,瓷瓶密貯,每用時先將瘡頂上以乳汁或米湯點濕,摻藥于上,過一二時辰,再摻一次,即散。

    小升丹(即三仙丹)

    水銀(一兩) 明礬 火硝(各一兩二錢)

    用鐵鍋一只,將硝、礬、平汞研細入鍋內(nèi),用平口宮碗一只,(先用生姜片擦碗內(nèi)外,則不炸。)蓋定碗口,以潮皮紙捻擠定,鹽泥封口,碗底俱泥固之。用炭二斤,爐內(nèi)周圍砌緊,勿令火氣出,如碗上泥裂縫,以鹽泥補之,升三炷線香為度,冷定開看,碗內(nèi)藥刮下,研細,瓷瓶收貯。用之提膿長肉,小毒俱有功效。

    一法∶鹽泥只封碗口,不封鍋底,鍋底上貼濕白紙一塊,但看紙轉(zhuǎn)黃,則藥已升上矣。鍋底上,以鐵稱錘壓之。

    一法∶以潮皮紙捻擠定,碗口外以研細石膏末按緊,不用鹽泥,只用鐵錘壓之。

    萬應靈丹(《濟生》)一切癰疽發(fā)背諸毒,有膿怕開刀者,以針挑破浮皮,用丹一厘,醋調(diào)點患處,即潰頭出膿?;虬l(fā)背癰疽大毒,每用一厘,針挑破醋調(diào),點患處,一日上三次,藥性內(nèi)攻,深可寸余,毒瓦斯有門而泄,則毒易消。如根盤大者,用丹五厘,川貝母末一錢,濃茶鹵調(diào)敷周遭,必起黃泡,自有黃水流出,其毒自消。

    水銀 青鹽(各五錢) 皂礬(一兩) 生鉛(二錢五分與水銀同研碎) 生礬(一兩五錢) 火硝(一兩二錢五分) 白砒 硼砂 明雄(各一錢五分)

    上研極細末。入小瓦罐內(nèi),頓炭火上熔化,俟藥枯結(jié)住罐底,用瓦盆一個,將有藥罐倒置盆內(nèi)正中,罐口以鹽泥封固,另用一大盆盛水,將藥罐安置水內(nèi),罐口四圍以磚圍罐半截,下襯冷灰,然后磚上及罐底,俱架炭火,先從頂上著火,從上而下,先文后武,三炷香為度,冷定開看,盆內(nèi)丹藥刮下,研細瓷瓶密貯。

    白降丹凡癰疽、無名大毒,每用少許,瘡大者用六七厘,小者用一二厘,水調(diào)敷瘡頭上。初起者,立刻起泡消散;成膿者,腐肉即脫,拔毒消腫,誠乃奪命金丹也。

    水銀 食鹽 皂礬 火硝 白礬(各二兩五錢) 朱砂 雄黃(水飛,各三錢) 硼砂(五錢,一方用 砂)

    先將朱、雄、硼研細,再入皂、鹽、硝、礬、汞,研至不見水銀星為度,將陽城罐放微火上,徐徐挑藥入罐化盡,微火逼令極干,所謂陰升之法,全在此刻,如火大則汞先飛走,如不干則藥必倒塌無用,其難如此也。再用空陽城罐一個,兩口合上,以好棉紙截寸許闊,用罐子泥、草鞋灰、光粉三樣研細,以鹽鹵汁和練極熟,兩罐口合緊,一層泥,一層紙,糊五六層候干。將地挖一小坑,用宣法碗盛水放坑內(nèi),將空陽城罐放水碗內(nèi),用瓦緊靠坑口,鋪滿四圍,用炭蓋齊地面,將有藥陽城罐露地上,圍以炭火 之,不可使炭火有空處,計燃三炷香完去火,冷定開看,空陽城罐內(nèi)約有丹藥一兩,刮下研細,瓷瓶密貯。臨 時,如有綠煙起處,急用罐子泥固之。降藥之神,不假刀砭,一伏時便見功效,勝于刀針之險多矣。

    上降藥法∶癰疽初起堅硬,未成膿者,用水調(diào)一二厘,涂于瘡頂上,不可貼膏藥,少頃即起一泡,挑破出水,自消。已成而內(nèi)膿急脹,按之隨手而起者,此膿已熟矣,用水調(diào)一二厘,點正頂上,以膏貼之,一伏時,大膿自泄,不假刀針。

    如陰疽根腳走散,瘡頭平陷,即用降丹七八厘,或分許,水調(diào)掃于瘡頭堅硬處,次日即轉(zhuǎn)紅活,便是吉兆。如瘡毒內(nèi)膿已成,久不穿潰者,只要出一小頭,怕頭出大了,可用棉紙一塊,量瘡大小,剪一孔,以水潤貼瘡上,然后調(diào)降藥點紙孔內(nèi),揭去紙,以膏貼之,則所降之頭,不致過大。若瘡小藥大,反令痛傷胃口, 及良肉,不可不知。

    鼻塞耳挺,點之自落。點痣亦落。

    初生小兒及婦女頭面,皮肉嬌嫩,不可多用,如用之不善,不無漫腫,反招怨尤。

    楊梅瘡,將初現(xiàn)之瘡,用白降丹點三五個,毒俱拔出。

    白降丹點在瘡毒上,即追蝕毒瓦斯,有幾分深必追至病根方止,所以點后疼痛非常。若內(nèi)膿已脹,皮殼不濃,點之便不十分痛楚,有用蟾酥化汁調(diào)白降丹用,其痛稍減。

    凡癰疽,以紅升丹提膿,兼用珍珠散收口,每見升提過甚,瘡口四邊起埂,亦有瘡口新肉高凸者,不如用陳白降丹(火氣退盡)少許,同珍珠散用之,不但四邊瘡口平坦,更且不留余毒,此又外科不知之妙訣也。

    水煉降藥法∶新煉出白降丹,研細,用元色緞五寸,將降藥篩勻緞上,卷緊,以麻線捆扎極緊,放瓦銚內(nèi),清水煮約一伏時,內(nèi)換水三次,將緞卷取起,掛風處陰干,然后打開,以雞翎掃下,瓷瓶收貯。凡治癰疽用之,并無痛楚。

    紫陽丹提膿拔毒。

    水銀 銀朱 生鉛 百草霜 輕粉 杭粉 雄黃(各等分) 麝香(宜少用)

    共研極細末。每用少許搽之,以膏貼之。如治下疽加兒茶。

    提毒丹(一名七星丹,又名八仙丹。)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各二錢) 元參(瓦上焙脆) 前胡(瓦上焙脆) 血竭 麝香(各四分) 生斑蝥(八錢,去凈頭、足、翅,陰陽瓦焙)

    上各乳極細末。于端午正午時和勻,瓷瓶密貯。凡初起腫毒,每用二三厘,先看瘡勢大小,即以膏藥照瘡大小,周遭用大蒜搗如泥,敷膏藥上,中留一孔,入藥于內(nèi),次日即起小泡,挑去水泡即消。如已潰者,摻藥于瘡孔內(nèi),亦能拔毒生肌,神驗。

    一方乳香、沒藥各一錢二分,血竭六分,多冰片四分,余者分兩俱同,端午虔心焚香修合,每用一分,用大蒜搗如泥,敷毒四圍,將瘡頭挑破,聽瘡口流水,外用膏藥,中剪一孔貼之,以備瘡毒出其毒瓦斯,此神速癰疽疔瘡圣藥也。

    陰陽至圣丹(岐天師)

    人參 廣三七 兒茶(水飛去砂) 川倍子(各一兩) 血竭(透明者五錢) 藤黃 乳香(去油,各三錢) 輕粉(一錢) 冰片(一錢) 川貝母(去心,二錢)

    共研至無聲為度。陽瘡每用二錢,陰瘡每用五錢,摻于瘡上,其余瘡毒不消二次,陰疽不消三次,全愈。

    馮氏援生膏治諸般惡瘡,及瘰 鼠 才起者,點破即愈。

    雄黃(五錢)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 血竭(各一錢) 蟾酥 輕粉(各三錢) 麝香(五分)

    上研細末。用真炭灰一斗三升,淋灰湯八九碗,用桑柴文武火煎作三碗,取一碗,收留二碗,盛瓷器內(nèi),候溫將藥入灰湯內(nèi),用桑柳枝攪,再以好風化鍛石一飯碗,入藥湯內(nèi)攪勻,過宿候冷,盛瓷罐內(nèi)。凡遇惡瘡,貼在當頭,一日一次,次日又一次,瘡頭自然蝕破,血水流去即愈,如藥干,將前收留灰湯潤之。

    海浮散(《十法》) 搽癰疽瘡毒,腐去新生,乃回生保命之寶丹也。

    乳香 沒藥(各等分)

    安箬葉上,火炙去油,乳細搽上,以膏貼之,此藥未盡則提膿外出,如毒已盡,則收口,其神妙處,難以言喻。

    烏金膏(《十法》) 去腐肉,不傷新肉,最為平善,先用降香煎湯洗瘡。

    巴豆(去殼,新瓦上炒黑色)

    研爛,瓷瓶收貯,多寡看瘡勢大小,酌量用之。

    靈寶如意丹發(fā)背疔疽大毒。

    人參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 辰砂 甘草 兒茶(各一錢) 琥珀 珍珠(各二分) 阿膠白芷 冰片(各一分) 犀牛黃 當門子(各五分)

    上乳細,瓷瓶密貯,勿泄藥味。如用,先將瘡用金銀花甘草煎湯洗凈,每日摻藥四五次,用膏蓋之,膿水自然拔盡,忌口味,戒煩惱,慎勞碌。

    發(fā)背對口潰爛不收口。

    三仙丹(一料,方詳前) 珍珠(一錢,豆腐煮透)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 血竭(各二錢)

    共乳極細,先將溫湯洗瘡,棉花揩干,將藥摻上,用竹紙蘸濕粘貼,一日一換。

    治背疽大潰僅存膈膜臨危者。(《錦囊》)

    鯽魚去腸,實以羯羊糞烘焦為末,干摻之,瘡口自收,神效方也。

    抵金散(《啟玄》) 治癰疽發(fā)背,潰后爛開作痛。

    屎蜣螂(五月五日收采,不拘多少,裝入竹筒內(nèi)陰干)

    研細,瓷瓶收貯,凡用將末摻上。

    神功紫霞丹(太醫(yī)院)

    大蜈蚣(一條,去頭、足,放瓦上焙脆) 麝香(二分)

    研細。瓷瓶收貯,每用少許摻瘡頂上,以膏蓋之,其頭即潰,并不疼痛。

    拔毒生肌。

    紅升丹 輕粉 萆麻仁(去油,各三錢) 乳香(去油) 黃丹(各二錢) 石膏( ,一兩) 琥珀(乳細一錢)

    共乳細末,摻上膏貼。

    諸瘡毒四邊紫黑不消,瘡口不斂。

    紅升丹 輕粉 雄黃 龍骨(各五錢) 白蘞 密陀僧 海螵蛸(各一兩) 麝香(一分)

    共乳極細,摻上。

    金蟾化管丸(《劉秘》)治一切諸漏有管者,雖彎曲之處,皆能行到,化管如神。

    水銀(三錢) 明雄黃(一兩,以二斤火酒,漸煮漸添,以酒盡為度)

    共乳細。用紙包好,取大蛤蟆(一個,剖去腸,只留肝肺。)將藥包入于肚內(nèi),以線縫好,聽用。

    又方

    銀硝 白礬(各一兩)

    研勻。入陽城罐內(nèi),加水半茶盅,放火上熬令枯于罐底,取放地上,再納蛤蟆于內(nèi),鐵盞蓋好,鹽泥固濟,升文火三炷香,中火一炷香,武火一炷香,冷定開看,盞上靈藥刮下研細,用蟾酥乳化為丸如芥子大,陰干。凡一切管,用一丸放膏藥上,對管口,自入到底方回,嫩管自化,老管自褪,七日見效,如未全褪,再用一丸,無不除根。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