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查古籍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北宋.王洙錄傳《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zhèn)?、中卷論雜病、下卷載其方、并療婦人。
(公元 219 年)漢.張機(仲景)著。三卷。
北宋.王洙錄傳《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zhèn)⒅芯碚撾s病、下卷載其方、并療婦人。林億取《金匱玉函要略方》的雜病和有關(guān)的附方, 編為《金匱要略方論》。 內(nèi)容包括內(nèi)科雜病、婦科、急救、飲食禁忌等 25 篇,計 262 方。
桂枝 人參 白術(shù) 白茯苓(各半兩) 澤瀉 甘草 石膏 寒水石(各一兩) 滑石(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白湯調(diào)下,或新汲水、姜湯下亦可。一方有木香、藿香、葛根各半兩。
□
訶子(炮,去核) 甘草(炙) 濃樸(姜制) 干姜(炮) 神曲(炒) 草果(去殼) 良姜(炒) 茯苓 麥芽(炒) 陳皮(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候發(fā)不可忍時,用水煎,入鹽少許服之。
□
霍香 白術(shù) 濃樸 陳皮 茯苓 半夏 紫蘇 桔梗 白芷 香薷 黃連 扁豆(各一錢) 大腹皮 甘草(各半錢) 水二鐘,姜五片,蔥白三根,煎至一鐘,不拘時服。
□
人參 麥門冬(去心) 茯苓(去皮) 桔梗 栝蔞根 葛根 澤瀉 甘草(各五錢,炙) 又為細末,每服三錢,不拘時,蜜湯調(diào)下。
□
草果 烏梅 甘草 砂仁(各四兩) 干葛(二兩) 每服五錢,姜五片同煎,以水浸極冷,旋旋服之,無時。
□
茯苓(八兩) 澤瀉(四兩) 甘草(炙) 桂心(各二兩) 白術(shù)(三兩) 每服四錢,姜三片同煎,食前服。一方有小麥五兩。
□
麥門冬(去心) 白茯苓(去皮) 半夏(湯泡七次) 橘皮 白術(shù)(各一錢半) 人參 小麥 甘草(炙,各一錢) 水二鐘,姜五片,烏梅少許,同煎至一鐘,不拘時服。
□
黃連(去須,微炒) 黃柏(微炒) 濃樸(去皮,生姜汁涂,炙令香,以上各七錢半) 當歸(微炒) 干姜(炮)
木香(不見火) 地榆(各半兩) 阿膠(搗碎,炒黃燥,一兩) 上為末,煉蜜和搗二三百杵,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不拘時,粥飲下。
□
當歸 桂心 續(xù)斷(各三兩) 生地 炮姜(各四兩) 蒲黃 阿膠(炒) 炙草(各二兩) 共為末,每服三錢,水煎,溫服三服。
□
赤石脂(四兩) 升麻 白術(shù)(各一兩半) 烏梅(去核,炒干) 干姜(炮制,各一兩) 陳廩米(微炒)
梔子仁(各半兩) 上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八分,去滓,空心溫服。
□
半夏(湯泡) 濃樸 白芍藥 茯苓(各二錢) 桂心 紫蘇 橘紅 人參(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鐘,姜七片,紅棗一枚,煎一鐘服。
□
桂枝(二兩半) 芍藥(二兩) 甘草(一兩) 膠餳(半升) 生姜(一兩半) 大棗(六枚) 木瓜 柴胡(各五錢) 每服一兩,水三盞,煎一盞半,去渣,下膠餳兩匙服。
□
吳茱萸 木瓜 食鹽(各半兩) 上同炒令焦,先用瓷瓶盛水三升,煮令百沸,入藥煎至二升以下,傾一盞,冷熱隨病患服之。
□
(此張子和方。劉河間則合五苓、六一,而加石膏、寒水石,內(nèi)滑石四兩,二石各二兩,白術(shù)、茯苓、澤瀉各一兩,余各五錢。
肉桂 藿香 人參(各半兩) 木香(二錢半) 白茯苓(去皮) 白術(shù) 甘草(炙) 澤瀉 葛根石膏 寒水石(各一兩) 滑石(二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白湯、冷水任調(diào)下。
□
(一方加犀角)
生地黃 熟地黃 天冬 麥冬 石斛 茵陳 黃芩 枳殼 枇杷葉 甘草 等分,每服五錢。
□
黃 (炙,四分) 桑白皮(五分) 人參 炙甘草 白茯(各二分) 五味子(二十粒) 白術(shù)(三分)
地骨皮 麥冬 陳皮(各二分) 青皮(一分) 水煎,大溫服,早飯后。忌多言語、勞役。
□
濃樸(去皮,生姜汁涂,炙令香) 枳殼(去穣,麩炒) 高良姜 檳榔 樸硝(各七錢半) 大黃(炒,二兩) 上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一盞,溫服。
□
丁香(七粒) 菖蒲根(半兩) 甘草(炙,一兩) 生姜(半兩) 鹽(一合) 上銼碎,用童便一盞半,煎一盞,分二次溫服。
□
冬葵子 滑石 香薷 木瓜(各二錢) 日四五服。
□
沸湯 井水 各半鐘,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