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以《?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查古籍
《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以《?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zé)岵W(xué)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fēng)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滑脈平勻.乃得胃氣之脈也.故經(jīng)云.脈弱以滑.是有胃氣.又云滑者陽氣盛.微有熱.按之指下鼓擊有力有神.如珠圓滑.替替不絕.男得此無病.女得此有胎.乃真滑脈也.若病則屬痰飲.浮滑風(fēng)痰.沉滑食痰.滑數(shù)痰火.滑短宿食.寸滑嘔吐.關(guān)滑蓄血.尺滑 淋遺泄.亦脈證相應(yīng)之脈也.而特有如滑之脈.驟診亦得平和.不大不小.不見歇止.不見克勝息數(shù)如常.只是平動不鼓.牒牒而去.稍按即無此為元氣已脫.僅存余氣留連臟腑.經(jīng)脈之中未盡斷耳.先于死期旬日內(nèi)便見此脈.乃絕脈也.雖有盧扁.亦難復(fù)蘇.每見醫(yī)者尚于此際.執(zhí)以為痰.化氣消痞.攻劑任投.只速其亡耳.抑何昧于生死之頓殊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