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太平惠民和劑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豐年間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陳師文等撰。十卷。收集當(dāng)時醫(yī)家及民間常用有效方劑,劑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當(dāng)時的配方手冊。
查古籍
作者:太平惠民和劑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豐年間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陳師文等撰。十卷。收集當(dāng)時醫(yī)家及民間常用有效方劑,劑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當(dāng)時的配方手冊。
《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用。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進之、海藏)撰。三卷。依據(jù)《內(nèi)經(jīng)》有關(guān)藥理的論述,以及張潔古《珍珠囊》和李杲《 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等,對于藥物的氣味陰陽、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較為深入。
(附氣虛血滯,氣虛不潰。)
一小兒足傷作痛,肉色不變,傷在骨也。頻用炒蔥熨之,五更用和血定痛丸,間用健胃生氣血之劑,數(shù)日后服地黃丸,三月余而瘥。
一小兒臂骨出HT 接入,腫痛發(fā)熱,服流氣等藥益甚,飲食少思。以蔥熨之,其痛即止。以六君、黃、柴胡、桔梗、續(xù)斷、骨碎補治之,飲食進而痛腫消。又用補中益氣加麥冬、五味治之,氣血和而熱退愈矣。
戴給事墜馬,腿腫痛而色黯,食少倦怠,此元氣虛弱,不能運散瘀血而然耳。遂用補中益氣,去升麻、柴胡,加木瓜、茯苓、白芍、白術(shù),治之而愈。
少宗伯劉五清, 傷一塊,微痛少食,用六君子湯,倍加當(dāng)歸、黃 ,其痛漸止。月余,瘀血內(nèi)痼而不潰,彼以為痊,此陽氣虛極,須用調(diào)補。不從,至來春,頭暈,痰涎壅塞。服清氣化痰,病勢愈盛,脈洪大而微細。(此或輕取重取之分。)欲以參、 、歸、術(shù)、附子之類補之。不信,至秋初旬,因怒昏潰而厥。(雄按∶瘀之內(nèi)痼,未始非初治失佐流通之品所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