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揆敘
揭傒斯
揭汯
揭祐民
揭軌
摩凈
撖降
操某
支大綸
支如增
支如玉
支機
支清彥
支遁
支隆求
改琦
政和太學生
故臺城妓
敏之
敖興南
敖冊賢
敖巘
敖英
敖邁
敖陶孫
敦敏
敦煌人作品
敦煌曲子
敦誠
敬括
精選古詩
南寧二首
又游牛峰寺四絕句
無相寺三首
芙蓉閣二首
與商貢士二首
重游無相寺次韻四首
袁州府宜春臺四絕
夜宿功德寺次宗賢二首
古詩名句
汲古得修綆,槃槃才不易
剛?cè)崛辗ド?,便便五?jīng)笥
余事作詩人,三昧恣游戲
吟詠從闔辟,宮商競抗墜
道藝豈殊途,風騷會深意
溝通唐宋郵,疏鑿詩詞異
揮霍風云筆,投艱無不利
萬物莫遁形,浚發(fā)天地秘
查古詩
搜索
澎湖三十六島歌
作者:
范學洙
朝代:
清
巨浸汪洋閩徼東,五靈無外幅?通。
置郡臺灣聲教訖,峰巒北拱水朝宗。
臺灣水道千馀里,澎湖島嶼峙其中。
島嶼瀠洄三十六,其間強半人居叢。
宅中而廣者大山,縱橫三十馀里間。
其東一嶼形如鼎,名曰香爐不可攀。
西遍雁凈山對峙,向無居人水潺潺。
沙墩之嶼亦西列,上皆飛沙形頗圜。
北則奎壁勢崢嶸,下多龜鼊山以名。
山外之嶼曰錠鉤,雞腎員背鳥嶼橫。
或因其壯及所產(chǎn),厥名一定遂莫更。
更有白沙嶼在傍,沙白漫漫石硁硁。
屈爪吉貝居極北,羅列擁抱若長城。
數(shù)嶼大山北門鑰,舟泊大山從此行。
越而極西有目嶼,遠望渾似人眼形。
目嶼之東號鐵砧,上有大石勢坦平。
錯出其旁曰土地,中一神像石琢成。
金山蜿蜒磅礡間,其色赤黃若金呈。
空殼之嶼聯(lián)其左,物產(chǎn)中空因著稱。
正西澳有西嶼頭,西嶼之西丁字門。
橫于西嶼如丁字,巨浪排空勢若翻。
轉(zhuǎn)北名為鎮(zhèn)海嶼,勝國屯兵作外藩。
東為大倉一曠土,中無人家有平原。
山雖旋繞直培嶁,總遜西嶼之聳軒。
中為內(nèi)外二塹地,往來舟艤若云屯。
西嶼頭為四角嶼,其勢方正如列垣。
嶼形各異名不一,又有雞籠與托盤。
進此則為虎井嶼,望之應(yīng)作伏虎觀。
南乃花草嶼相連,嶼生花草始名焉。
大貓小貓嶼相近,間多怪石恍貓鐫。
南嶼原有鮫人住,后以風濤居始遷。
南嶼之北稱頭巾,其西八罩名最傳。
周環(huán)僅匝三馀里,乃左乃右皆人煙。
衡宇稠密居相錯,雅有書聲曉夜喧。
于今英俊多游泮,澎島人文莫之先。
八罩對峙為將軍,嶼以廟名不記年。
南嶼東西有二嶼,東平西平衣帶聯(lián)。
二嶼下流號鐘仔,上窄下寬似鐘懸。
由此而東西吉嶼,一東一西望渺然。
兩吉渡臺指南車,舍此難從別徑穿。
并此名為三十六,天塹之險難言詮。
當年偽鄭曾踞險,我軍云集足投鞭。
一戰(zhàn)海氛風掃盡,鯨穴鮫窟滌腥膻。
今日山青水綠外,處處商泊與漁船。
古云恃德不恃險,謾言隔涉此地偏。
帝德覃敷梯航邇,長歌聊當輿圖編。
詩句欣賞
MORE+
想桂宮帝子,甚處空浮
出處:
鳳凰臺上憶吹簫
作者:
俞彥
朝代:
明
望斷青天碧海,今夜里、多在瓊樓
出處:
鳳凰臺上憶吹簫
作者:
俞彥
朝代:
明
微飔動,露華凝玉,霧縠生秋
出處:
鳳凰臺上憶吹簫
作者:
俞彥
朝代:
明
幾多恨也,千百種心窩,一霎眉頭
出處:
鳳凰臺上憶吹簫
作者:
俞彥
朝代:
明
向素娥遙訴,私忖還休
出處:
鳳凰臺上憶吹簫
作者:
俞彥
朝代:
明
應(yīng)道關(guān)卿何事
出處:
鳳凰臺上憶吹簫
作者:
俞彥
朝代:
明
偏相望、淚逐蓮籌
出處:
鳳凰臺上憶吹簫
作者:
俞彥
朝代:
明
枉教您,孤眠到今,不解人愁
出處:
鳳凰臺上憶吹簫
作者:
俞彥
朝代:
明
有意憑誰省,把酒對東風
出處:
水調(diào)歌頭
作者:
俞彥
朝代:
明
不知淚痕多少,昨夜夢魂中
出處:
水調(diào)歌頭
作者:
俞彥
朝代:
明
記取閑亭別館,謝卻舞裙歌扇,璧影掛疏桐
出處:
水調(diào)歌頭
作者:
俞彥
朝代:
明
燈暗衣潛解,香冷被初籠
出處:
水調(diào)歌頭
作者:
俞彥
朝代:
明
晚妝卻,殘粉褪,醉眸慵
出處:
水調(diào)歌頭
作者:
俞彥
朝代:
明
兩情各訴,相偎常恨不相逢
出處:
水調(diào)歌頭
作者:
俞彥
朝代:
明
及見何曾幾許,依舊華胥夢斷,岐路苦匆匆
出處:
水調(diào)歌頭
作者:
俞彥
朝代:
明
馬上頻回首,此恨有千重
出處:
水調(diào)歌頭
作者:
俞彥
朝代:
明
簡點王正歷,大吉丑到從魁
出處:
水調(diào)歌頭
作者:
俞彥
朝代:
明
已過開歲旬滿,香漏尚殘灰
出處:
水調(diào)歌頭
作者:
俞彥
朝代:
明
元旦椒花獻頌,人日金花剪勝,都作慶新杯
出處:
水調(diào)歌頭
作者:
俞彥
朝代:
明
為滯東皇駕,還待土牛催
出處:
水調(diào)歌頭
作者:
俞彥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置郡臺灣聲教訖,峰巒北拱水朝宗。
臺灣水道千馀里,澎湖島嶼峙其中。
島嶼瀠洄三十六,其間強半人居叢。
宅中而廣者大山,縱橫三十馀里間。
其東一嶼形如鼎,名曰香爐不可攀。
西遍雁凈山對峙,向無居人水潺潺。
沙墩之嶼亦西列,上皆飛沙形頗圜。
北則奎壁勢崢嶸,下多龜鼊山以名。
山外之嶼曰錠鉤,雞腎員背鳥嶼橫。
或因其壯及所產(chǎn),厥名一定遂莫更。
更有白沙嶼在傍,沙白漫漫石硁硁。
屈爪吉貝居極北,羅列擁抱若長城。
數(shù)嶼大山北門鑰,舟泊大山從此行。
越而極西有目嶼,遠望渾似人眼形。
目嶼之東號鐵砧,上有大石勢坦平。
錯出其旁曰土地,中一神像石琢成。
金山蜿蜒磅礡間,其色赤黃若金呈。
空殼之嶼聯(lián)其左,物產(chǎn)中空因著稱。
正西澳有西嶼頭,西嶼之西丁字門。
橫于西嶼如丁字,巨浪排空勢若翻。
轉(zhuǎn)北名為鎮(zhèn)海嶼,勝國屯兵作外藩。
東為大倉一曠土,中無人家有平原。
山雖旋繞直培嶁,總遜西嶼之聳軒。
中為內(nèi)外二塹地,往來舟艤若云屯。
西嶼頭為四角嶼,其勢方正如列垣。
嶼形各異名不一,又有雞籠與托盤。
進此則為虎井嶼,望之應(yīng)作伏虎觀。
南乃花草嶼相連,嶼生花草始名焉。
大貓小貓嶼相近,間多怪石恍貓鐫。
南嶼原有鮫人住,后以風濤居始遷。
南嶼之北稱頭巾,其西八罩名最傳。
周環(huán)僅匝三馀里,乃左乃右皆人煙。
衡宇稠密居相錯,雅有書聲曉夜喧。
于今英俊多游泮,澎島人文莫之先。
八罩對峙為將軍,嶼以廟名不記年。
南嶼東西有二嶼,東平西平衣帶聯(lián)。
二嶼下流號鐘仔,上窄下寬似鐘懸。
由此而東西吉嶼,一東一西望渺然。
兩吉渡臺指南車,舍此難從別徑穿。
并此名為三十六,天塹之險難言詮。
當年偽鄭曾踞險,我軍云集足投鞭。
一戰(zhàn)海氛風掃盡,鯨穴鮫窟滌腥膻。
今日山青水綠外,處處商泊與漁船。
古云恃德不恃險,謾言隔涉此地偏。
帝德覃敷梯航邇,長歌聊當輿圖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