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許蘭
許冰玉
許南英
許印芳
許縣尉
許及之
許友
許受衡
許古
許古清
許詠仁
許善心
許嘉儀
許嘉祐
許國佐
許國鳳
許國煥
許國英
許圉師
許堅(jiān)
許堂
許復(fù)道
許大
許大就
許天正
許天錫
許奕
許子偉
許子紹
許存我
精選古詩
舟行
過馬當(dāng)祈風(fēng)
張良
李泌二首
飲百花洲四首其四
飲百花洲四首其三
飲百花洲四首其二
飲百花洲四首其一
古詩名句
凝神正欲參靈奇,九霞觴側(cè)羈魂醒
紫陌春晴流艷光,綠蘿夾路蕪菁香
隔溪村社簫鼓嚷,飛符喋血排兵猖
紅衣叱撥龍騰驤,小姬試馬桃花妝
皂羅袍服挺金剛,腰懸法寶天師張
夜叉跳引閻羅王,善人騎鶴還仙鄉(xiāng)
生兒骨相活地藏,靈旗畫蓋風(fēng)飄揚(yáng)
吹笙擊磬鳴云瑯,敷詞勸戒頗盡詳
查古詩
搜索
七烈行
作者:
汪沆
朝代:
清
平則門開逆闖入,朝士紛紛爭拜賊。
查家烈婦周夫人,慷慨堂前大義申。
昔聞樂羊妻,盜劫不從甘作臡。
又聞高憫女,寇求為婢誓勿許。
彼非須眉盡如此,我曹今當(dāng)共一死。
娣婦聞姒言,請從地下長周旋。
小姑聞嫂言,含笑不辭赴九泉。
諸女聞母言,齊聲抗志金石堅(jiān)。
就中有妾長跪請,莫因葑菲輕棄屏,有母雖孱同畢命。
周夫人,查烈婦,聞眾言,笑拍手。
各各入帷房,密密縫衣裳。
光明一匹帛,齊掛文杏梁。
朝來蛾子排闥過,烈氣如生不敢剉。
貞魂如伴魏娥游,勁節(jié)還同費(fèi)氏播。
七人絕,二人蘇。
跡雖異,心不殊。
嗚呼七烈之墓草已宿,七烈之名光岳瀆。
詩句欣賞
MORE+
君去浣花花自發(fā),誰堪小隊(duì)駐江干
出處:
贈郭開府帥南粵
作者:
王世貞
朝代:
明
濟(jì)上風(fēng)塵蓋始傾,即看雄劍氣崢嶸
出處:
送別吳樞季使君遷府倅一首
作者:
王世貞
朝代:
明
異時(shí)陳紀(jì)猶難弟,今日吳均不愧名
出處:
送別吳樞季使君遷府倅一首
作者:
王世貞
朝代:
明
政就棠陰移大府,才高璧月掩連城
出處:
送別吳樞季使君遷府倅一首
作者:
王世貞
朝代:
明
干旄陋巷仍堪過,惆悵浮云暮已橫
出處:
送別吳樞季使君遷府倅一首
作者:
王世貞
朝代:
明
使君露冕春行部,忽對梅花喜欲狂
出處:
吳使君邀飲沙頭梅花下得揚(yáng)字
作者:
王世貞
朝代:
明
積素乍為瑤島色,輕紅不散壽陽妝
出處:
吳使君邀飲沙頭梅花下得揚(yáng)字
作者:
王世貞
朝代:
明
停杯雪緩千林暝,拂袂風(fēng)沾十里香
出處:
吳使君邀飲沙頭梅花下得揚(yáng)字
作者:
王世貞
朝代:
明
況是新篇饒?jiān)逡?,法曹那敢擅維揚(yáng)
出處:
吳使君邀飲沙頭梅花下得揚(yáng)字
作者:
王世貞
朝代:
明
長安車馬逐芳菲,可向天涯嘆滯違
出處:
寄朱鴻臚在明
作者:
王世貞
朝代:
明
名就不嫌方朔醉,官貧肯學(xué)曼容歸
出處:
寄朱鴻臚在明
作者:
王世貞
朝代:
明
青山是處江南色,白雪從他薊北飛
出處:
寄朱鴻臚在明
作者:
王世貞
朝代:
明
若問故人丘壑事,于今戰(zhàn)后頗能肥
出處:
寄朱鴻臚在明
作者:
王世貞
朝代:
明
似因留滯愛蓬蒿,書到蕭條感二毛
出處:
答寄王百谷
作者:
王世貞
朝代:
明
田父只歌將進(jìn)酒,主家誰問郁輪袍
出處:
答寄王百谷
作者:
王世貞
朝代:
明
齋中落日塵蒙偈,澤畔浮云句反騷
出處:
答寄王百谷
作者:
王世貞
朝代:
明
自是不才能世左,敢容孤枕向人高
出處:
答寄王百谷
作者:
王世貞
朝代:
明
初聞小隊(duì)駐吳江,忽漫花溪隱畫艭
出處:
戚大將軍入帥禁旅枉駕草堂賦此贈別
作者:
王世貞
朝代:
明
細(xì)柳尚虛金鎖甲,前茅時(shí)緩碧油幢
出處:
戚大將軍入帥禁旅枉駕草堂賦此贈別
作者:
王世貞
朝代:
明
南中舊部思馳義,塞上新城喜受降
出處:
戚大將軍入帥禁旅枉駕草堂賦此贈別
作者:
王世貞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查家烈婦周夫人,慷慨堂前大義申。
昔聞樂羊妻,盜劫不從甘作臡。
又聞高憫女,寇求為婢誓勿許。
彼非須眉盡如此,我曹今當(dāng)共一死。
娣婦聞姒言,請從地下長周旋。
小姑聞嫂言,含笑不辭赴九泉。
諸女聞母言,齊聲抗志金石堅(jiān)。
就中有妾長跪請,莫因葑菲輕棄屏,有母雖孱同畢命。
周夫人,查烈婦,聞眾言,笑拍手。
各各入帷房,密密縫衣裳。
光明一匹帛,齊掛文杏梁。
朝來蛾子排闥過,烈氣如生不敢剉。
貞魂如伴魏娥游,勁節(jié)還同費(fèi)氏播。
七人絕,二人蘇。
跡雖異,心不殊。
嗚呼七烈之墓草已宿,七烈之名光岳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