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徐防
徐階
徐陟
徐陵
徐陶璋
徐雄
徐集孫
徐雪廬
徐震
徐震堮
徐霖
徐韋
徐穎
徐騭民
徐鴻謨
徐鹿卿
徐鼎
微禪師
德豐
德亮
德介氏
德保
德元
德宗宮人
德宣
德容
德平榮順王
德敏
德新
德日
精選古詩
緗梅三首
醉吟三首
春社四首
秋日出游戲作二首
雨中夕食戲作三首
贈老雞二首
枕上聞急雨二首
出游二首
古詩名句
靈明屢屢問于斯,天道精微安可知
余告其心惟宅一,鴻蒙除此不須思
來非所愿去無由,玩偶生涯任戲游
但請佳人傾赤酒,一杯滌凈世間羞
薔薇花面拂春潮,佳境更添人面嬌
昨日悲凄今日美,芳辰恨別怎愁消
酬酢笙歌此夜歡,絳唇常點美人間
殷殷酒色映紅頰,擾擾春心亂綠鬟
查古詩
搜索
江皋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江皋春色好,雪盡艷陽來。
游女晴初出,梅花暖正開。
檳榔為口實,竹葉是愁杯。
自失吹簫侶,無心上鳳臺。
詩句欣賞
MORE+
茫然感平昔,興發(fā)強吟哦
出處:
壬子夏端居二湖與二三子讀苦書而熱如焚一坐四遷杜少陵發(fā)狂大叫非過言也回思云間時往來呂邵仁族其地有林藪之美池臺之勝可以避暑而游士寓公咸會于此相與窮日夜為樂及兵變之后所至成墟海內(nèi)忘形半為異物感衰榮之無定悼生死之相違遂成三十四韻粗述其事云
作者:
貝瓊
朝代:
明
近代何人下筆精,吳興松雪最知名
出處:
苕溪陸文寶挾筆過云間持卷求余言而一時縉紳之戶不啻百篇有論筆法自趙松雪用落墨而始廢者有為筆卦者近世膚學小子率意妄作類如此可嘆也已因賦五絕
作者:
貝瓊
朝代:
明
欲過大令歸前輩,競學中郎恥后生
出處:
苕溪陸文寶挾筆過云間持卷求余言而一時縉紳之戶不啻百篇有論筆法自趙松雪用落墨而始廢者有為筆卦者近世膚學小子率意妄作類如此可嘆也已因賦五絕
作者:
貝瓊
朝代:
明
吳興松雪真奇士,書到通神逼二王
出處:
苕溪陸文寶挾筆過云間持卷求余言而一時縉紳之戶不啻百篇有論筆法自趙松雪用落墨而始廢者有為筆卦者近世膚學小子率意妄作類如此可嘆也已因賦五絕
作者:
貝瓊
朝代:
明
謾有兒童誇并駕,更無弟子得升堂
出處:
苕溪陸文寶挾筆過云間持卷求余言而一時縉紳之戶不啻百篇有論筆法自趙松雪用落墨而始廢者有為筆卦者近世膚學小子率意妄作類如此可嘆也已因賦五絕
作者:
貝瓊
朝代:
明
退之作傳聊為戲,子云草《玄》真好奇
出處:
苕溪陸文寶挾筆過云間持卷求余言而一時縉紳之戶不啻百篇有論筆法自趙松雪用落墨而始廢者有為筆卦者近世膚學小子率意妄作類如此可嘆也已因賦五絕
作者:
貝瓊
朝代:
明
更有區(qū)區(qū)工畫卦,強分奇耦學庖犧
出處:
苕溪陸文寶挾筆過云間持卷求余言而一時縉紳之戶不啻百篇有論筆法自趙松雪用落墨而始廢者有為筆卦者近世膚學小子率意妄作類如此可嘆也已因賦五絕
作者:
貝瓊
朝代:
明
石鼓鐫功元自缺,秦碑頌德久應訛
出處:
苕溪陸文寶挾筆過云間持卷求余言而一時縉紳之戶不啻百篇有論筆法自趙松雪用落墨而始廢者有為筆卦者近世膚學小子率意妄作類如此可嘆也已因賦五絕
作者:
貝瓊
朝代:
明
一時篆籀今誰解,白發(fā)江南玉雪坡
出處:
苕溪陸文寶挾筆過云間持卷求余言而一時縉紳之戶不啻百篇有論筆法自趙松雪用落墨而始廢者有為筆卦者近世膚學小子率意妄作類如此可嘆也已因賦五絕
作者:
貝瓊
朝代:
明
謾禿霜毫臨北海,更求雪繭寫蘭亭
出處:
苕溪陸文寶挾筆過云間持卷求余言而一時縉紳之戶不啻百篇有論筆法自趙松雪用落墨而始廢者有為筆卦者近世膚學小子率意妄作類如此可嘆也已因賦五絕
作者:
貝瓊
朝代:
明
也知不改無鹽陋,浪抹青紅斗尹邢
出處:
苕溪陸文寶挾筆過云間持卷求余言而一時縉紳之戶不啻百篇有論筆法自趙松雪用落墨而始廢者有為筆卦者近世膚學小子率意妄作類如此可嘆也已因賦五絕
作者:
貝瓊
朝代:
明
處士渾同鄭子真,水南結(jié)屋與山鄰
出處:
次韻邵筼谷暮春三首
作者:
貝瓊
朝代:
明
已從竹筍生旁舍,不遣桃花誤世人
出處:
次韻邵筼谷暮春三首
作者:
貝瓊
朝代:
明
五夜天邊輟鳳梭,長生殿里望星河
出處:
辛亥七夕五首
作者:
貝瓊
朝代:
明
玉環(huán)他日無窮恨,更比牽??椗?/a>
出處:
辛亥七夕五首
作者:
貝瓊
朝代:
明
林屋小如舟,老鶴長似人
出處:
遺安軒雜詠
作者:
朱右
朝代:
明
昂藏立清曉,起舞玄羽新
出處:
遺安軒雜詠
作者:
朱右
朝代:
明
高標凜寒骨,羈孤向霜晨
出處:
遺安軒雜詠
作者:
朱右
朝代:
明
從來青田姿,蹁躚離風塵
出處:
遺安軒雜詠
作者:
朱右
朝代:
明
俯首謝軒車,不與雞鶩馴
出處:
遺安軒雜詠
作者:
朱右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游女晴初出,梅花暖正開。
檳榔為口實,竹葉是愁杯。
自失吹簫侶,無心上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