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閻詠
閻復(fù)
閻孝忠
閻學(xué)海
閻學(xué)淳
閻寬
閻爾梅
閻彥昭
閻循琦
閻循觀
閻德隱
閻愉
閻敬愛
閻朝隱
閻濟美
閻灝
閻炘
閻珣
閻甲斌
閻禹錫
閻立本
閻良臣
閻蒼舒
閻若璩
閻詢
閻贊
閻選
閻欽愛
閻錫爵
閻長言
精選古詩
貞婦詩
送蔡孝廉回侍母
軍中樂,送征南掾史張毅赴京
李龍眠畫飲中八仙歌
義株行
懷遠亭詩,為東甌鎮(zhèn)撫譚濟翁作
學(xué)仙曲
巫山高
古詩名句
骨肉久乖違,感嘅難具陳
吾弟忽遠至,義重情乃真
提攜我仲子,跋涉良苦辛
相見若夢寐,悲傷雜歡欣
從容問故舊,婉娩及鄉(xiāng)園
枌榆幸無恙,松菊今尚存
顧此萬里心,罄茲終夕言
連床聽夜雨,秉燭對芳尊
查古詩
搜索
鐘室行題淮陰侯傳后
作者:
胡應(yīng)麟
朝代:
明
黃河倒流日東轉(zhuǎn),地坼天摧鐘室晚。
志士千秋空扼腕,誰為淮陰明不反。
憶提利劍追重瞳,邂逅關(guān)前隆準公。
登壇片語定劉項,豈須垓下知雌雄。
井陘戰(zhàn)血飛長虹,齊城七十如飄風。
當時楚漢在掌握,磊落千言辭蒯通。
固陵長驅(qū)三十萬,手挈神器歸真龍。
泰山為礪河為帶,欲齊伊呂稱元功
。
寧知隆準猜忌主,畏信雄圖如畏羽。
旌旗夜入定陶壁,警蹕朝行云夢渚。
朝行云夢夕出迎,天日可照微臣情。
縱虎誠難縛虎易,青冥咫尺飛雷霆。
列侯朝請亦奚忌,隱若大澤居長鯨。
陳豨相過理則有,舍人上變誰當明。
遂令身首異都市,九族并命咸陽城。
嗟嗟呂姥豈辦此,固知漢主行叮嚀。
即豨不反信亦族,欲加以罪寧無名。
嗚呼季也實涼德,萬古愁云吊鐘室。
史臣徒贊寬大辭,百代梟雄定誰匹。
君不見三雄死,三呂立。
廁中愛姬人作彘,掌上佳兒血盈席。
天道好還如一日,長信宮深辟陽入。
愧殺長陵一抔土,冢中強魄無顏色。
君不見亞父當年賜骸骨,虞姬效死陰陵側(cè)。
壯士至今猶悼惜,千秋為季寧為籍,嗟乎千秋為季寧為籍。
詩句欣賞
MORE+
忍將今日留連意,盡作滄江送別圖
出處:
滄江送別為吳友仁
作者:
董紀
朝代:
明
筆陣易空三窟兔,釣頭難得四腮鱸
出處:
滄江送別為吳友仁
作者:
董紀
朝代:
明
生涯定分當何處,早寄平安慰老夫
出處:
滄江送別為吳友仁
作者:
董紀
朝代:
明
背山臨水郭東村,竹里茅茨柳下門
出處:
林泉民為張夢辰二首
作者:
董紀
朝代:
明
種樹得書添自注,煎茶知法許僧論
出處:
林泉民為張夢辰二首
作者:
董紀
朝代:
明
襄陽何代無耆舊,橫浦斯文有子孫
出處:
林泉民為張夢辰二首
作者:
董紀
朝代:
明
冠蓋故家多覆墜,獨因為庶至今存
出處:
林泉民為張夢辰二首
作者:
董紀
朝代:
明
身披鶴氅手扶藜,布襪青鞋白接?
出處:
林泉民為張夢辰二首
作者:
董紀
朝代:
明
魏野隱居堪入畫,龜蒙到處可題詩
出處:
林泉民為張夢辰二首
作者:
董紀
朝代:
明
花前問月停杯夜,柳下乘風罷釣時
出處:
林泉民為張夢辰二首
作者:
董紀
朝代:
明
屈指故人凋謝盡,山妻莫笑鬢如絲
出處:
林泉民為張夢辰二首
作者:
董紀
朝代:
明
望淮軒上客來頻,多有江南故舊人
出處:
望淮軒為錢文規(guī)
作者:
董紀
朝代:
明
云起八公簾半捲,風傳百和酒初巡
出處:
望淮軒為錢文規(guī)
作者:
董紀
朝代:
明
吳艘順下帆如葉,海鶴橫飛翅若輪
出處:
望淮軒為錢文規(guī)
作者:
董紀
朝代:
明
日日倚闌圖畫里,不知身是異鄉(xiāng)民
出處:
望淮軒為錢文規(guī)
作者:
董紀
朝代:
明
斯樓不與云山礙,十二闌干在半天
出處:
題楊竹西不礙云山樓
作者:
董紀
朝代:
明
云自往來飛鳥上,山尤隔越去帆前
出處:
題楊竹西不礙云山樓
作者:
董紀
朝代:
明
歌兒莫放高聲起,畫史惟將遠意傳
出處:
題楊竹西不礙云山樓
作者:
董紀
朝代:
明
日日登臨留客醉,四時風月浩無邊
出處:
題楊竹西不礙云山樓
作者:
董紀
朝代:
明
事在梁陳史可稽,讀書堆上草萋萋
出處:
書亭林寺壁
作者:
董紀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志士千秋空扼腕,誰為淮陰明不反。
憶提利劍追重瞳,邂逅關(guān)前隆準公。
登壇片語定劉項,豈須垓下知雌雄。
井陘戰(zhàn)血飛長虹,齊城七十如飄風。
當時楚漢在掌握,磊落千言辭蒯通。
固陵長驅(qū)三十萬,手挈神器歸真龍。
泰山為礪河為帶,欲齊伊呂稱元功。
寧知隆準猜忌主,畏信雄圖如畏羽。
旌旗夜入定陶壁,警蹕朝行云夢渚。
朝行云夢夕出迎,天日可照微臣情。
縱虎誠難縛虎易,青冥咫尺飛雷霆。
列侯朝請亦奚忌,隱若大澤居長鯨。
陳豨相過理則有,舍人上變誰當明。
遂令身首異都市,九族并命咸陽城。
嗟嗟呂姥豈辦此,固知漢主行叮嚀。
即豨不反信亦族,欲加以罪寧無名。
嗚呼季也實涼德,萬古愁云吊鐘室。
史臣徒贊寬大辭,百代梟雄定誰匹。
君不見三雄死,三呂立。
廁中愛姬人作彘,掌上佳兒血盈席。
天道好還如一日,長信宮深辟陽入。
愧殺長陵一抔土,冢中強魄無顏色。
君不見亞父當年賜骸骨,虞姬效死陰陵側(cè)。
壯士至今猶悼惜,千秋為季寧為籍,嗟乎千秋為季寧為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