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張鶴鳴
張鶴齡
張鷺
張麟書
張黼
張鼎
張齊賢
強仕
強幼安
強彥文
強怡
強振志
強溱
強珇
強耕星
強至
歸仁
歸允肅
歸士琯
歸子慕
歸莊
歸懋儀
歸昌世
歸有光
歸氏子
歸淑芬
歸登
歸真道人
彥修
彥布
精選古詩
賦得禁苑遷鶯
賜講官鰣魚
原心亭納涼
早秋聞蟬
九日登顯靈閣
贈李太仆
送毛明府之永嘉
送馮元成兵憲赍捧
古詩名句
莫是鄰山抓蛺蝶,便于淺澗捉魚蝦
衰時識字原非福,窮處能娛或不差
本也無須細尋覓,只憂崖谷盡坑洼
覓徑分蘿出后山,陰云翳翳樹沾天
翠禽小小聲敲耳,黃蝶翩翩影撲肩
挑百斤柴真短句,走千里路算中篇
逍遙但得如巢許,愿作樵人度有年
人性欹偏奈若何,千年血雨洗山河
查古詩
搜索
送張?zhí)佛B(yǎng)正升都憲巡撫宣府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北邊重鎮(zhèn)稱宣府,一帶關河新蕃宇。
鎮(zhèn)朔長屯大將兵,節(jié)制還應屬巡撫。
眼中之人今幾年,受詔臨戎已三五。
圣明不喜文法吏,特簡儒臣付斯土
。
張君堂堂七尺軀,生有奇才濟文武。
近侍初聯鳳閣班,文章久擅雞林賈。
時從經幄講唐虞,正色棱棱似文虎。
事功直欲追前賢,蜾蠃雕蟲底須數。
人言國士可無雙,書劍相傳自其祖。
一朝果被九重知,冠豸腰金佩長組。
想當跨馬出行邊,先事澄清后戎伍。
千倉有蓄問陳紅,百里相望看樓櫓。
守臣戍帥總郊迎,帓首聯翩負前弩。
蒐田尚接金蓮川,弦誦遙連赤城塢。
威聲早已罷烽燧,號令誰能易旗鼓。
丈夫此行亦快哉,好在邊人悉安堵。
愧予與君最相得,半生不脫儒生腐。
置身豈合在公卿,開口徒能論今古。
喜君大用夜忘寐,恨不狂歌對雞舞。
平明載酒送君行,祖席薰風動南浦。
愿君當此得志秋,莫學人嗟守邊苦。
幕府重期老范謠,家聲再續(xù)留侯譜。
功成復入漢庭來,帝袞終須待君補。
詩句欣賞
MORE+
借問送車人,共惜紈褲兒
出處:
七哀詩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問齒未踰壯,問家素不貲
出處:
七哀詩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黃金不貸死,華屋中道辭
出處:
七哀詩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南鄰九十老,帶索如榮期
出處:
七哀詩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敲門空過太史宅,曳杖卻上初陽臺
出處:
八月五日喜雨初陽臺上作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雷從葛仙井底起,雨自黃妃塔上來
出處:
八月五日喜雨初陽臺上作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官軍捷報銅鉈陌,山人酒瀉白螺杯
出處:
八月五日喜雨初陽臺上作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憑誰得知詩句好,山東李勛今有才
出處:
八月五日喜雨初陽臺上作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十年不踏瑪瑙石,今日重登巾子峰
出處:
八月十日偕錢唐王觀海昌李勛大梁滑人過湖赴瑪瑙山主之招題詩雙松亭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外湖水繞玉螮蝀,里湖水浸金芙蓉
出處:
八月十日偕錢唐王觀海昌李勛大梁滑人過湖赴瑪瑙山主之招題詩雙松亭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崔老題詩欲招鶴,生公說法善降龍
出處:
八月十日偕錢唐王觀海昌李勛大梁滑人過湖赴瑪瑙山主之招題詩雙松亭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浮云富貴眼前見,從此道人輕萬鐘
出處:
八月十日偕錢唐王觀海昌李勛大梁滑人過湖赴瑪瑙山主之招題詩雙松亭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文章太守早休牙,五馬傳呼處士家
出處:
八月初四日雪坡太守周門拓入云居山中復度嶺飲于水月尼寺賦詩書似太守及蘇州刺史周義卿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好客新分朱露酒,題詩近在白云窩
出處:
八月初四日雪坡太守周門拓入云居山中復度嶺飲于水月尼寺賦詩書似太守及蘇州刺史周義卿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山中子落千年桂,海上人歸八月槎
出處:
八月初四日雪坡太守周門拓入云居山中復度嶺飲于水月尼寺賦詩書似太守及蘇州刺史周義卿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水月樓頭橫玉笛,誤猜萼綠是韶華
出處:
八月初四日雪坡太守周門拓入云居山中復度嶺飲于水月尼寺賦詩書似太守及蘇州刺史周義卿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新潑葡萄琥珀濃,酒逢知己量千鐘
出處:
十月六日席上與同座客陸宅之夏士文及主人呂希尚希遠聯句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犀柈箸落眠金鹿,雁柱弦鳴應玉龍
出處:
十月六日席上與同座客陸宅之夏士文及主人呂希尚希遠聯句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紫蟹研膏紅似橘,青蝦剝尾綠如蔥
出處:
十月六日席上與同座客陸宅之夏士文及主人呂希尚希遠聯句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彩云吹散陽臺雨,知在巫山第幾重
出處:
十月六日席上與同座客陸宅之夏士文及主人呂希尚希遠聯句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鎮(zhèn)朔長屯大將兵,節(jié)制還應屬巡撫。
眼中之人今幾年,受詔臨戎已三五。
圣明不喜文法吏,特簡儒臣付斯土。
張君堂堂七尺軀,生有奇才濟文武。
近侍初聯鳳閣班,文章久擅雞林賈。
時從經幄講唐虞,正色棱棱似文虎。
事功直欲追前賢,蜾蠃雕蟲底須數。
人言國士可無雙,書劍相傳自其祖。
一朝果被九重知,冠豸腰金佩長組。
想當跨馬出行邊,先事澄清后戎伍。
千倉有蓄問陳紅,百里相望看樓櫓。
守臣戍帥總郊迎,帓首聯翩負前弩。
蒐田尚接金蓮川,弦誦遙連赤城塢。
威聲早已罷烽燧,號令誰能易旗鼓。
丈夫此行亦快哉,好在邊人悉安堵。
愧予與君最相得,半生不脫儒生腐。
置身豈合在公卿,開口徒能論今古。
喜君大用夜忘寐,恨不狂歌對雞舞。
平明載酒送君行,祖席薰風動南浦。
愿君當此得志秋,莫學人嗟守邊苦。
幕府重期老范謠,家聲再續(xù)留侯譜。
功成復入漢庭來,帝袞終須待君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