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吳日泉
吳旦
吳時仕
吳時顯
吳旸
吳昆田
吳昌碩
吳昌綬
吳昌榮
吳昌裔
吳明老
吳易
吳春樵
吳昭淑
吳晃
吳晦之
吳景
吳景中
吳景伯
吳景偲
吳景奎
吳景延
吳景熙
吳晴
吳暻
吳曦
吳曰南
吳曹直
吳曾
吳曾徯
精選古詩
西字
伏波臺
至安南次王編修韻
發(fā)安南呈牛典簿王編修
再用牛典簿韻
贈黃林隱
牛君士良使還日南晝行左江之漘偶于清灘得一小石頂跡五寸許其色深綠娟秀潤麗宛若峰巒之聳立熙陽王君見而愛之牛君不靳因持贈焉王君賦詩以謝君復答之并次其韻用助二君清話二首其一
牛君士良使還日南晝行左江之漘偶于清灘得一小石頂跡五寸許其色深綠娟秀潤麗宛若峰巒之聳立熙陽王君見而愛之牛君不靳因持贈焉王君賦詩以謝君復答之并次其韻用助二君清話二首其二
古詩名句
千倉玉屑東皇獻,似犒擒胡百萬兵
南天嚙指仰曾慈,喜逮曾參祿養(yǎng)時
產玉已成清廟器,將雛先占上林枝
于今益信無投杼,自古空夸有斷機
承命勉摛仁壽頌,南豐門下敢言詩
當年玉粒散倉陳,活卻南州幾萬人
彤管定應題女俠,青蓮早已悟禪真
窮鄉(xiāng)野老傳歌頌,通國閨娃識典型
查古詩
搜索
石泉茅屋歌為致仕趙尚書作
作者:
李昌祺
朝代:
明
艮岳暮云表,夷山芳草邊。
河流浩蕩向東注,緣樹遠近皆平川。
梁園空曠萃森爽,桑畦麥壟相接連。
那知城闉別有最佳處,泉甘石潤殊幽偏。
是誰心賞得真趣,柴門茇舍臨漪漣。
其中之人情高列仙,坐對崷崒臥聽潺湲。
聲疑佩環(huán)振,勢若虎兕騫
。
荊薪夜煮代糧糗,椰罌曉汲烹蘭荃。
初平徒勞牧紫煙,此地亦復如羊眠。
或潴或泛長涓涓,絕勝廬阜千丈懸。
拾遺偪側樸陋只數椽,豈似茲室花竹妍。
憶從垂紳正笏位八座,經濟詎敢思歸田。
功成掛冠拋世緣,卻尋舊隱蘿自牽。
一泓任教春雨漲,三重未怕秋風掀。
已欣懇玉皇案,何妨笑拍洪崖肩。
展公錦囊卷,寫我瑤華篇。
擬陪杖屨弄云月,洗耳清泠聞舜弦。
詩句欣賞
MORE+
滿意見茲花,傾心在高節(jié)
出處:
鳳山下見籬菊
作者:
李洸
朝代:
近現代
孤花閱貞性,寒歲依籬出
出處:
鳳山下見籬菊
作者:
李洸
朝代:
近現代
謂可制頹齡,不是尋常物
出處:
鳳山下見籬菊
作者:
李洸
朝代:
近現代
晚云樓閣若為雄,百感蕭條戰(zhàn)伐中
出處:
東山擁翠樓獨酌
作者:
李洸
朝代:
近現代
驟雨忽來春夢短,驚烏不見柘枝空
出處:
東山擁翠樓獨酌
作者:
李洸
朝代:
近現代
重尋門巷疑非舊,再造山河凜至公
出處:
東山擁翠樓獨酌
作者:
李洸
朝代:
近現代
獨有收京萬行淚,衰顏聊付酒邊紅
出處:
東山擁翠樓獨酌
作者:
李洸
朝代:
近現代
刻意藏身海魚深,知君理勝最能任
出處:
用韻答曾彼庵見寄
作者:
李洸
朝代:
近現代
五噫出涕廡仍賃,八口隨人陸竟沈
出處:
用韻答曾彼庵見寄
作者:
李洸
朝代:
近現代
信有不言堪抱犢,稍從遠難見援琴
出處:
用韻答曾彼庵見寄
作者:
李洸
朝代:
近現代
寒潮萬頃濠江淚,日暮誰憐烈士心
出處:
用韻答曾彼庵見寄
作者:
李洸
朝代:
近現代
天字有明晦,浮云來復去
出處:
寄懷余習之廣州陳槃庵北平
作者:
李洸
朝代:
近現代
生世遘千艱,攖心澄萬慮
出處:
寄懷余習之廣州陳槃庵北平
作者:
李洸
朝代:
近現代
非無物情好,煙霞疾己痼
出處:
寄懷余習之廣州陳槃庵北平
作者:
李洸
朝代:
近現代
郁郁且奚適,棲棲向道路
出處:
寄懷余習之廣州陳槃庵北平
作者:
李洸
朝代:
近現代
每念同門友,高軒肯我顧
出處:
寄懷余習之廣州陳槃庵北平
作者:
李洸
朝代:
近現代
結交重意氣,淹忽成旦暮
出處:
寄懷余習之廣州陳槃庵北平
作者:
李洸
朝代:
近現代
愿意化鴻鵠,騫舉倘一遇
出處:
寄懷余習之廣州陳槃庵北平
作者:
李洸
朝代:
近現代
繁星羅前檻,嘉樹蔭后宅
出處:
瓊宜女侄和余夜樓居四律賦此勵之
作者:
李洸
朝代:
近現代
詩書敦夙好,尊酒永今夕
出處:
瓊宜女侄和余夜樓居四律賦此勵之
作者:
李洸
朝代:
近現代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河流浩蕩向東注,緣樹遠近皆平川。
梁園空曠萃森爽,桑畦麥壟相接連。
那知城闉別有最佳處,泉甘石潤殊幽偏。
是誰心賞得真趣,柴門茇舍臨漪漣。
其中之人情高列仙,坐對崷崒臥聽潺湲。
聲疑佩環(huán)振,勢若虎兕騫。
荊薪夜煮代糧糗,椰罌曉汲烹蘭荃。
初平徒勞牧紫煙,此地亦復如羊眠。
或潴或泛長涓涓,絕勝廬阜千丈懸。
拾遺偪側樸陋只數椽,豈似茲室花竹妍。
憶從垂紳正笏位八座,經濟詎敢思歸田。
功成掛冠拋世緣,卻尋舊隱蘿自牽。
一泓任教春雨漲,三重未怕秋風掀。
已欣懇玉皇案,何妨笑拍洪崖肩。
展公錦囊卷,寫我瑤華篇。
擬陪杖屨弄云月,洗耳清泠聞舜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