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詩人
戴端
戴粟珍
戴絅孫
戴純
戴縉
戴翼
戴良
戴良齊
戴芬
戴蒙
戴衍
戴衢
戴表元
戴記
戴貞素
戴軫
戴遜
戴逸卿
戴道純
戴鑒
戴銑
戴錦
戴鎬
戴雨耕
戴震伯
戴青
戴韞玉
戴顗
戴飛
戴龜朋
精選古詩
題云山圖八首
題云山圖八首
題云山圖八首
題云山圖八首
松下曉櫛
元日喜雪懷方員外以常
槎史赴臺(為高季迪赴遠(yuǎn)而作)
題陳惟允臨刑所畫
古詩名句
纖蕤膩蔿舒芳艷,絕似杜蘭香
可能張主,免教佳節(jié),雨摧風(fēng)送
誚鳳非無客,圖麟合有人
病中改出裙花樣,為向靈筵掛幾朝
一樹梅花伴索居,東風(fēng)時為掃庭除
休文臂瘦覺清寒,影似垂楊氣比蘭
人能不違天,履險如平夷
我行不暇禱,風(fēng)至即掛席
查古詩
搜索
送少司成魯振之先生謝病攜其子侄歸竟陵十六韻
作者:
湛若水
朝代:
明
蓮北先生還洞庭,登高餞遠(yuǎn)秋風(fēng)生。
乞歸感激承天寵,正去遭逢是地平。
當(dāng)日論才稱子敬,他年司業(yè)配源明。
暫收六館春風(fēng)座,便數(shù)三湘日月程。
馭處元方隨侍樂,行邊小阮對談清。
入懷豈但欣三舍,放眼猶堪望八纮。
回首北辰天上近,歸途南斗馬前橫。
未應(yīng)泉石高肓重,要見丹砂藥裹成。
肯許朱陵尋懶瓚,已聞多士引陽城。
越吟曾是如莊舄,著術(shù)還須似長卿。
衡岳夜?fàn)t煨玉芋,竟陵秋溜煮云英
。
月明江上收筒釣,水滿湖南采杜蘅。
春酒塤篪知迭奏,初筵琴瑟想和鳴。
莫談世上風(fēng)濤事,且盡燈前笑語聲。
羈鳥可堪聞遠(yuǎn)翥,溟鵬遙想快孤征。
臨岐謾問歸期日,我亦滄浪去濯纓。
詩句欣賞
MORE+
纖蕤膩蔿舒芳艷,絕似杜蘭香
出處:
錦堂春
作者:
高濂
朝代:
明
可能張主,免教佳節(jié),雨摧風(fēng)送
出處:
賀圣朝
作者:
俞彥
朝代:
明
誚鳳非無客,圖麟合有人
出處:
春宴二首
作者:
張元凱
朝代:
明
病中改出裙花樣,為向靈筵掛幾朝
出處:
悲遣十三章
作者:
王彥泓
朝代:
明
一樹梅花伴索居,東風(fēng)時為掃庭除
出處:
新正閉戶獨坐端已屢許相尋不果余惟與曲生作緣因寄同人
作者:
王彥泓
朝代:
明
休文臂瘦覺清寒,影似垂楊氣比蘭
出處:
沈郎索贈
作者:
王彥泓
朝代:
明
人能不違天,履險如平夷
出處:
送何正夫西游
作者:
鄧雅
朝代:
明
我行不暇禱,風(fēng)至即掛席
出處:
和熙陽太史廬陵道中作
作者:
林弼
朝代:
明
古人不可見,空見古人心
出處:
春日醉中言懷
作者:
陳獻(xiàn)章
朝代:
明
皇陵疊翠倚丹霄,絳節(jié)飛光夜夜朝
出處:
皇陵歌
作者:
李夢陽
朝代:
明
君家舊事重黎后,可怕明州夕火紅
出處:
薛文學(xué)瑞室
作者:
王世貞
朝代:
明
短褐翩翩向暮過,居然名勝對藤蘿
出處:
閔山人逸之工琴奕丹青而賣藥長安市秋日過訪即席賦贈
作者:
胡應(yīng)麟
朝代:
明
白云一長嘯,青山日夜遷
出處:
白伯倫儀部移居夜階助甫司封訪之席上賦得卜居赤甲遷居新兩見巫山楚水春十四韻
作者:
宗臣
朝代:
明
百戰(zhàn)曾收海上功,歸來十載半成翁
出處:
贈荊門州盧晉山刺史
作者:
宋登春
朝代:
明
大過久無仍假我,絕韋猶在盡伊吾
出處:
讀易園詩應(yīng)一仕人之索
作者:
徐渭
朝代:
明
杪秋氣方肅,寒風(fēng)動涼戶
出處:
歲月徂遷未有歸止寓跡江漢懷抱索然時維杪秋凄其絺绤偶有所述用簡同志
作者:
李德
朝代:
明
此時我作座上賓,星樓月帳長相親
出處:
送何三元帥北上
作者:
孫蕡
朝代:
明
俯仰百年內(nèi),何人知此心
出處:
游七星巖
作者:
陳璉
朝代:
明
矇瞍似知天意喜,玉臺和月合簫韶
出處:
元旦賜宴
作者:
韓殷
朝代:
明
青青野竹題詩去,白白紅魚入饌來
出處:
村居即事
作者:
韓殷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乞歸感激承天寵,正去遭逢是地平。
當(dāng)日論才稱子敬,他年司業(yè)配源明。
暫收六館春風(fēng)座,便數(shù)三湘日月程。
馭處元方隨侍樂,行邊小阮對談清。
入懷豈但欣三舍,放眼猶堪望八纮。
回首北辰天上近,歸途南斗馬前橫。
未應(yīng)泉石高肓重,要見丹砂藥裹成。
肯許朱陵尋懶瓚,已聞多士引陽城。
越吟曾是如莊舄,著術(shù)還須似長卿。
衡岳夜?fàn)t煨玉芋,竟陵秋溜煮云英。
月明江上收筒釣,水滿湖南采杜蘅。
春酒塤篪知迭奏,初筵琴瑟想和鳴。
莫談世上風(fēng)濤事,且盡燈前笑語聲。
羈鳥可堪聞遠(yuǎn)翥,溟鵬遙想快孤征。
臨岐謾問歸期日,我亦滄浪去濯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