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杜羔
杜耒
杜育
杜臻
杜良臣
杜芷薌
杜若拙
杜范
杜范兄
杜荀鶴
杜薇之
杜衍
杜詔
杜誦
杜謹言
杜貴墀
杜贊
杜越
杜醇
杜欽況
杜鎮(zhèn)
杜陵生
杜韻芳
杜頠
杜鴻漸
杜鼒
杜龍沙
束從周
束宗庚
束宗癸
精選古詩
送李獻吉餉軍寧夏其二
送李獻吉餉軍寧夏其三
送錢水部致仕還無錫其一
送錢水部致仕還無錫其二
醉翁亭待客
白頭吟
夏夜
呂子仲木遣其弟持書見訪酬答來意
古詩名句
弱冠弄文史,寸草心拳拳
關(guān)東遭兇亂,飛鴻驚寒弦
南奔歷艱險,意圖骨肉全
辛苦歸閭里,母已長棄捐
無言執(zhí)兄手,淚淚雍門弦
相攜出門去,顧影各涓涓
弟就遼東道,兄航燕海邊
海上各為別,一別已終天
查古詩
搜索
家藏邊至愚秋江送別圖重遭兵燹圖已不存尚遺丁先生長句一首時時展玩猶見畫也伯文相公喜而和之區(qū)區(qū)不揆鄙薄輒酬雅意云
作者:
唐桂芳
朝代:
元末明初
棹夫打鼓催發(fā)船,我正踏歌開華筵。
可憐送別恰廿載,夢魂尚繞秋江邊。
擅場孰是文章手,老丁拓落七十叟。
平生無酒不吟詩,得酒諵諵肯置口。
畫圖追想昔日酣,我發(fā)安得青於藍。
海枯石爛世滋變,粉墨蕭瑟猶楓杉。
句中有眼曾飽參,而今遺恨令人銜。
蒼茫不記分袂處,撲面幾點蘆花雨。
沙頭招招頻喚渡,大似百年割昏曙。
薇垣高峻摩岡陵,白登斗格兵百層。
肯向松間訪蓬華,皎如六月懸壺冰。
堂堂吾道賴有此,且對濁醪陶妙理。
憂時每恨髀肉生,拊己未應(yīng)馬皂死
。
十有二人常許俱,臣為皋契君無虞。
拂拭吳松一幅絹,憑誰更貌歸來圖。
詩句欣賞
MORE+
駭目洞心處,危滕峭石邊
出處:
游金山寺見舊作有述同游者兩謝君方子公張明教及童子二仲也
作者:
袁宏道
朝代:
明
無栽慈竹地,有縱怒鵬天
出處:
游金山寺見舊作有述同游者兩謝君方子公張明教及童子二仲也
作者:
袁宏道
朝代:
明
一壁云皆碎,千溝瓦忽縣
出處:
游金山寺見舊作有述同游者兩謝君方子公張明教及童子二仲也
作者:
袁宏道
朝代:
明
波涵萬里月,石老六朝煙
出處:
游金山寺見舊作有述同游者兩謝君方子公張明教及童子二仲也
作者:
袁宏道
朝代:
明
楊子來歌吹,南徐閱井廛
出處:
游金山寺見舊作有述同游者兩謝君方子公張明教及童子二仲也
作者:
袁宏道
朝代:
明
萍飄建鄴鎮(zhèn),豆許海門船
出處:
游金山寺見舊作有述同游者兩謝君方子公張明教及童子二仲也
作者:
袁宏道
朝代:
明
鯊鬣遮晴島,珠胎射綠淵
出處:
游金山寺見舊作有述同游者兩謝君方子公張明教及童子二仲也
作者:
袁宏道
朝代:
明
云堂招賈客,鹽豉供朝賢
出處:
游金山寺見舊作有述同游者兩謝君方子公張明教及童子二仲也
作者:
袁宏道
朝代:
明
夜火朝嵐市,風(fēng)枝水響禪
出處:
游金山寺見舊作有述同游者兩謝君方子公張明教及童子二仲也
作者:
袁宏道
朝代:
明
山中無印老,休舉帶因緣
出處:
游金山寺見舊作有述同游者兩謝君方子公張明教及童子二仲也
作者:
袁宏道
朝代:
明
江上喧闐甚,城中乍解驂
出處:
過三橋莊莊在真州城西余舊游地也屬潘稚恭
作者:
袁宏道
朝代:
明
坊趨芹祉北,水過石橋南
出處:
過三橋莊莊在真州城西余舊游地也屬潘稚恭
作者:
袁宏道
朝代:
明
丫路今猶識,枵楊舊亦諳
出處:
過三橋莊莊在真州城西余舊游地也屬潘稚恭
作者:
袁宏道
朝代:
明
未曾添屋舍,稍覺足云嵐
出處:
過三橋莊莊在真州城西余舊游地也屬潘稚恭
作者:
袁宏道
朝代:
明
鶴立琴臺石,烏巢畫舫庵
出處:
過三橋莊莊在真州城西余舊游地也屬潘稚恭
作者:
袁宏道
朝代:
明
長廊安棐幾,斜幔隱書龕
出處:
過三橋莊莊在真州城西余舊游地也屬潘稚恭
作者:
袁宏道
朝代:
明
碎影柯枝亂,疏行竹柏參
出處:
過三橋莊莊在真州城西余舊游地也屬潘稚恭
作者:
袁宏道
朝代:
明
異花防鹿踐,細果畏禽含
出處:
過三橋莊莊在真州城西余舊游地也屬潘稚恭
作者:
袁宏道
朝代:
明
奕客頻留勢,騷人每過譚
出處:
過三橋莊莊在真州城西余舊游地也屬潘稚恭
作者:
袁宏道
朝代:
明
解空猶負墮,高戶也沉酣
出處:
過三橋莊莊在真州城西余舊游地也屬潘稚恭
作者:
袁宏道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可憐送別恰廿載,夢魂尚繞秋江邊。
擅場孰是文章手,老丁拓落七十叟。
平生無酒不吟詩,得酒諵諵肯置口。
畫圖追想昔日酣,我發(fā)安得青於藍。
海枯石爛世滋變,粉墨蕭瑟猶楓杉。
句中有眼曾飽參,而今遺恨令人銜。
蒼茫不記分袂處,撲面幾點蘆花雨。
沙頭招招頻喚渡,大似百年割昏曙。
薇垣高峻摩岡陵,白登斗格兵百層。
肯向松間訪蓬華,皎如六月懸壺冰。
堂堂吾道賴有此,且對濁醪陶妙理。
憂時每恨髀肉生,拊己未應(yīng)馬皂死。
十有二人常許俱,臣為皋契君無虞。
拂拭吳松一幅絹,憑誰更貌歸來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