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王貽永
王贄
王資仁
王賚
王賦
王賞
王賡言
王賽玉
王贊
王贊襄
王贈芳
王起
王超
王越
王越賓
王越石
王跂
王軒
王軫
王輔
王輔世
王輝
王辟疆
王辰順
王達
王達善
王過
王邁
王進之
王連瑛
精選古詩
十六字其三
憶江南江南好八首
憶江南其二
憶江南其三
憶江南其四
憶江南其五
憶江南其六
憶江南其七
古詩名句
上山覓靈泉,靈泉有如神
我到泉倏來,闡彼輿皂言
此泉應潮汐,莫或爽時刻
其動若雷殷,其止若龍蟄
愛泉者黃生,開我甘泉亭
甘泉與靈泉,同以天一清
留詩刻泉上,清者來濯纓,于泉何損增
宣尼救世心,愛人何汲汲?人或不受愛,伐木仍削跡
查古詩
搜索
述懷
作者:
唐鼎元
朝代:
近現(xiàn)代
五十猶無聞,自分今生畢。
平生讀書史,慨然慕古昔。
遐哉漢唐威,八荒咸震懾。
踰澥攝窮島,大小歸版籍。
南海貢明珠,肅慎楛矢集。
天馬大宛來,巨象緬甸出。
異物難悉數(shù),焜耀輸京邑。
蕩蕩武帝勛,煌煌太宗業(yè)。
衛(wèi)霍實佐命,蘇李助撻伐。
赫赫照青簡,堂堂朝萬國。
郁郁二千年,四顧猶帖帖。
熊熊康雍際,濟濟乾嘉日。
持較漢唐始,亦自有壯色。
得為中國人,體面尊無極。
迨我有生初,此道已衰歇。
蝦夷犯王師,海軍書敗績。
四陬生藐心,紛然遂離析。
如日益沉淪,暝然長夜黑。
哀我炎黃冑,何能免及溺。
幸逢英豪興,共仰拯援力。
八年苦攘戰(zhàn),復我舊邦物。
朗然天宇清,此功同開辟
。
胡乃蠻夷長,猶敢肆輕忽。
西南山崖間,僑胞慘流血。
大國有洪度,小儒憤所切。
踟躕搔白首,毫發(fā)無裨益。
此生長已矣,此懷莫重述。
有愿待來生,一一補我闕。
十三卒詩書,十五學騎射。
二十為大將,年少尤白皙。
裘帶羊祜儔,顧盼公瑾埒。
馬前揖賓朋,馬上講經(jīng)術。
一聲號令嚴,百萬貔貅發(fā)。
仁義行吊伐,王者師無敵。
遠布唐虞教,近紹漢唐烈。
征誅嬗禮樂,干戈化玉帛。
萬國仍朝宗,棣杭密相接。
流連嘆無涯,華風靡不及。
文明更遠被,日月同出入。
殊邦遣子弟,來學爭負笈。
太學躋多士,聽講煩重譯。
洋洋弦歌聲,施及乎蠻貊。
復睹漢唐盛,寤寐我心悅。
大笑辭金印,高歌被短褐。
歸去事躬耕,終老在阡陌。
詩句欣賞
MORE+
謝公高齋登望處,千年遠岫開秋曙
出處:
宣城北樓歌寄蘊山
作者:
翁方剛
朝代:
清
碧海青天納一窗,鏡里云光飛不去
出處:
宣城北樓歌寄蘊山
作者:
翁方剛
朝代:
清
錦袍仙人萬古愁,對酒酣歌即此樓
出處:
宣城北樓歌寄蘊山
作者:
翁方剛
朝代:
清
尚有淋漓醉草在,化作古柏騰蛟虬
出處:
宣城北樓歌寄蘊山
作者:
翁方剛
朝代:
清
懷謝亭邊郁奇思,對結枇杷軒晚翠
出處:
宣城北樓歌寄蘊山
作者:
翁方剛
朝代:
清
澄江誰寫壘嶂圖,北望猶傳二樓志
出處:
宣城北樓歌寄蘊山
作者:
翁方剛
朝代:
清
蓉江小謝今代才,登樓縱目重徘徊
出處:
宣城北樓歌寄蘊山
作者:
翁方剛
朝代:
清
宛溪響答簾前合,柏枧嵐陰檻外回
出處:
宣城北樓歌寄蘊山
作者:
翁方剛
朝代:
清
爾家故事留蓬萊,沈約范云安在哉
出處:
宣城北樓歌寄蘊山
作者:
翁方剛
朝代:
清
長風吹雨洗綠苔,坐呼窗月流金杯
出處:
宣城北樓歌寄蘊山
作者:
翁方剛
朝代:
清
精靈呼吸儻可接,為我招揖青蓮來
出處:
宣城北樓歌寄蘊山
作者:
翁方剛
朝代:
清
《四庫》四部編摩新,十年秘帙承絲綸
出處:
四庫全書第一部繕錄告成正月廿一日奉貯于文淵閣臣以校理與觀陳設敬歌以紀
作者:
翁方剛
朝代:
清
特開高閣仿天一,文淵文源溯與津
出處:
四庫全書第一部繕錄告成正月廿一日奉貯于文淵閣臣以校理與觀陳設敬歌以紀
作者:
翁方剛
朝代:
清
仲春上日御經(jīng)幄,賜茗閣下優(yōu)儒臣
出處:
四庫全書第一部繕錄告成正月廿一日奉貯于文淵閣臣以校理與觀陳設敬歌以紀
作者:
翁方剛
朝代:
清
文華主敬相次北,方池匯鑒淵寫神
出處:
四庫全書第一部繕錄告成正月廿一日奉貯于文淵閣臣以校理與觀陳設敬歌以紀
作者:
翁方剛
朝代:
清
岧岧閣影矗云漢,萬櫝櫛比羅青旻
出處:
四庫全書第一部繕錄告成正月廿一日奉貯于文淵閣臣以校理與觀陳設敬歌以紀
作者:
翁方剛
朝代:
清
去冬繕書初報蕆,雪晴春仲前一旬
出處:
四庫全書第一部繕錄告成正月廿一日奉貯于文淵閣臣以校理與觀陳設敬歌以紀
作者:
翁方剛
朝代:
清
銅烏風定下照水,金戺日麗無纖塵
出處:
四庫全書第一部繕錄告成正月廿一日奉貯于文淵閣臣以校理與觀陳設敬歌以紀
作者:
翁方剛
朝代:
清
簾卷欄回靜如鏡,簽排帛拭光流銀
出處:
四庫全書第一部繕錄告成正月廿一日奉貯于文淵閣臣以校理與觀陳設敬歌以紀
作者:
翁方剛
朝代:
清
瑯函鐫目貯之櫝,冊以櫝計參差勻
出處:
四庫全書第一部繕錄告成正月廿一日奉貯于文淵閣臣以校理與觀陳設敬歌以紀
作者:
翁方剛
朝代:
清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平生讀書史,慨然慕古昔。
遐哉漢唐威,八荒咸震懾。
踰澥攝窮島,大小歸版籍。
南海貢明珠,肅慎楛矢集。
天馬大宛來,巨象緬甸出。
異物難悉數(shù),焜耀輸京邑。
蕩蕩武帝勛,煌煌太宗業(yè)。
衛(wèi)霍實佐命,蘇李助撻伐。
赫赫照青簡,堂堂朝萬國。
郁郁二千年,四顧猶帖帖。
熊熊康雍際,濟濟乾嘉日。
持較漢唐始,亦自有壯色。
得為中國人,體面尊無極。
迨我有生初,此道已衰歇。
蝦夷犯王師,海軍書敗績。
四陬生藐心,紛然遂離析。
如日益沉淪,暝然長夜黑。
哀我炎黃冑,何能免及溺。
幸逢英豪興,共仰拯援力。
八年苦攘戰(zhàn),復我舊邦物。
朗然天宇清,此功同開辟。
胡乃蠻夷長,猶敢肆輕忽。
西南山崖間,僑胞慘流血。
大國有洪度,小儒憤所切。
踟躕搔白首,毫發(fā)無裨益。
此生長已矣,此懷莫重述。
有愿待來生,一一補我闕。
十三卒詩書,十五學騎射。
二十為大將,年少尤白皙。
裘帶羊祜儔,顧盼公瑾埒。
馬前揖賓朋,馬上講經(jīng)術。
一聲號令嚴,百萬貔貅發(fā)。
仁義行吊伐,王者師無敵。
遠布唐虞教,近紹漢唐烈。
征誅嬗禮樂,干戈化玉帛。
萬國仍朝宗,棣杭密相接。
流連嘆無涯,華風靡不及。
文明更遠被,日月同出入。
殊邦遣子弟,來學爭負笈。
太學躋多士,聽講煩重譯。
洋洋弦歌聲,施及乎蠻貊。
復睹漢唐盛,寤寐我心悅。
大笑辭金印,高歌被短褐。
歸去事躬耕,終老在阡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