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長沙郡人
長筌子
長闈
長須國駙馬
閒潭
問云
閔華
閔敘
閔哲勛
閔如霖
閔孫奭
閔希聲
閔懷英
閔新
閔衍
閔麟嗣
聞一多
聞九成
聞人倩
聞人偲
聞人宇
聞人安壽
聞人安道
聞人武子
聞人滋
聞人祥正
聞人符
聞人詮
聞捷
聞福增
精選古詩
絕命詩
舟過露筋祠其二
贈太平馬學博
省心吟
乙丑秋七月奉命冊封琉球旋擢右贊善紀恩
月下觀惠山泉
飛花
歸田即事
古詩名句
東門猛虎窮投井,尚倚九城松檜長
開春七日得喜報,便似沉疴一日痊
太子撫軍衣有纊,相臣憂國食無膻
璽書褒重二千石,斗米價平三百錢
戴白老人稱萬壽,吾皇今是中興年
近報相臣親奉詔,吾皇今是中興年
江東鄴下無三日,嶺北湖南共一天
諸葛出師機未失,子儀見虜信應堅
查古詩
搜索
七佛庵三十韻
作者:
舒頔
朝代:
元末明初
春色如多情,陰云貸游矚。
登臨不憚勞,?踤轉(zhuǎn)山谷。
石磴危欲攲,梯身進恐覆。
松風響簫笙,花露滴巾幅。
鑿鑿石齒連,盤盤山脊伏。
初疑路不通,似覺地可縮。
小憩林木深,大觀天地育。
曠胸凌八荒,舉手決四瀆。
歲暮歷險艱,時危事幽獨。
情深山水佳,興遣杖履復。
七佛庵先登,一人泉可掬。
誓將寂滅心,受此清凈福。
人世徒喧啾,山門遠榮辱。
艱難慨諸僧,落莫棲老屋。
江水清入懷,淮山翠凝目。
花陰覆層檐,鳥語隔幽竹。
稽首幡幢翻,升階路徑熟。
禪心絮沾泥,世味蠟煮粥。
軍政期嚴明,民風慕清穆。
既興楊朱悲,復動賈生哭。
再上講經(jīng)臺,仍摳御風服。
憑高氣層層,眺遠山矗矗。
石眼松絡根,崖腰樹飛瀑。
一泓照須眉,兩地映蘭菊。
骨蛻超塵寰,性空悟機軸。
無心云自飛,得趣景何倏。
綠樹啼白猿,青莎臥黃犢
。
川原豁而開,麻麥蔚以蓼。
游辰風日和,行徑花草馥。
冥冥鶴歸來,長嘯下山麓。
詩句欣賞
MORE+
峰高在天半,未晚涵日車
出處:
俚詠寄義門鄭十山長叔侄追述嚴陵別意
作者:
宋濂
朝代:
元末明初
巖阿人已隱,恨不鏟嵯峨
出處:
俚詠寄義門鄭十山長叔侄追述嚴陵別意
作者:
宋濂
朝代:
元末明初
身雖逐棹發(fā),魂則隨子征
出處:
俚詠寄義門鄭十山長叔侄追述嚴陵別意
作者:
宋濂
朝代:
元末明初
暝泊蘆花渚,寤言呼子名
出處:
俚詠寄義門鄭十山長叔侄追述嚴陵別意
作者:
宋濂
朝代:
元末明初
迤邐向前馳,徘徊宣歙間
出處:
俚詠寄義門鄭十山長叔侄追述嚴陵別意
作者:
宋濂
朝代:
元末明初
李白題詩處,蹋蘚升孱顏
出處:
俚詠寄義門鄭十山長叔侄追述嚴陵別意
作者:
宋濂
朝代:
元末明初
升高欲為樂,念子翻成愁
出處:
俚詠寄義門鄭十山長叔侄追述嚴陵別意
作者:
宋濂
朝代:
元末明初
想子已抵家,伯仲聚綢繆
出處:
俚詠寄義門鄭十山長叔侄追述嚴陵別意
作者:
宋濂
朝代:
元末明初
自此積繁思,思繁如棼絲
出處:
俚詠寄義門鄭十山長叔侄追述嚴陵別意
作者:
宋濂
朝代:
元末明初
柰何三月久,不得子音徽
出處:
俚詠寄義門鄭十山長叔侄追述嚴陵別意
作者:
宋濂
朝代:
元末明初
客鴻未返塞,夜鵲尚飛南
出處:
俚詠寄義門鄭十山長叔侄追述嚴陵別意
作者:
宋濂
朝代:
元末明初
俚辭寫中悁,一歌百慮覃
出處:
俚詠寄義門鄭十山長叔侄追述嚴陵別意
作者:
宋濂
朝代:
元末明初
桃花滿靈澗,樹老不計春
出處:
題玄麓山八景
作者:
宋濂
朝代:
元末明初
白云如可問,為覓種桃人
出處:
題玄麓山八景
作者:
宋濂
朝代:
元末明初
簫史去已遠,朱鳥不下來
出處:
題玄麓山八景
作者:
宋濂
朝代:
元末明初
幸有山頭月,憐來入酒杯
出處:
題玄麓山八景
作者:
宋濂
朝代:
元末明初
釣雪立蒼磯,入夜魚不食
出處:
題玄麓山八景
作者:
宋濂
朝代:
元末明初
不食非水寒,自是鉤大直
出處:
題玄麓山八景
作者:
宋濂
朝代:
元末明初
古石不改色,絳綠自成圍
出處:
題玄麓山八景
作者:
宋濂
朝代:
元末明初
誰裁一片霞,為我制秋衣
出處:
題玄麓山八景
作者:
宋濂
朝代:
元末明初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登臨不憚勞,?踤轉(zhuǎn)山谷。
石磴危欲攲,梯身進恐覆。
松風響簫笙,花露滴巾幅。
鑿鑿石齒連,盤盤山脊伏。
初疑路不通,似覺地可縮。
小憩林木深,大觀天地育。
曠胸凌八荒,舉手決四瀆。
歲暮歷險艱,時危事幽獨。
情深山水佳,興遣杖履復。
七佛庵先登,一人泉可掬。
誓將寂滅心,受此清凈福。
人世徒喧啾,山門遠榮辱。
艱難慨諸僧,落莫棲老屋。
江水清入懷,淮山翠凝目。
花陰覆層檐,鳥語隔幽竹。
稽首幡幢翻,升階路徑熟。
禪心絮沾泥,世味蠟煮粥。
軍政期嚴明,民風慕清穆。
既興楊朱悲,復動賈生哭。
再上講經(jīng)臺,仍摳御風服。
憑高氣層層,眺遠山矗矗。
石眼松絡根,崖腰樹飛瀑。
一泓照須眉,兩地映蘭菊。
骨蛻超塵寰,性空悟機軸。
無心云自飛,得趣景何倏。
綠樹啼白猿,青莎臥黃犢。
川原豁而開,麻麥蔚以蓼。
游辰風日和,行徑花草馥。
冥冥鶴歸來,長嘯下山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