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王政
王敏
王敏夫
王敏政
王敔
王敖道
王敬中
王敬之
王敬伯
王敬禧
王敬銘
王文舉
王文卿
王文孫
王文明
王文治
王文淑
王文清
王文潛
王文誥
王文欽
王文驤
王斯年
王新
王新命
王方谷
王旋吉
王旒
王無咎
王無忝
精選古詩
包子莊示其陳姬人花鳥畫冊索題
步峴山尋明霞墓址
題藝林少年松下聽泉小影
飲城南會館即事口占
顧渚采茶歌
賓于將返武康以所攜筍蔬麥餈見贈賦此送之
悼亡百絕句
分詠四花筆花
古詩名句
豹胎猩唇出中房,博山火紅夜未央
催弦促柱歌吹揚,輕身向君回玉珰
妖姿艷態(tài)世無雙,君心胡為樂遠行
車遙遙,行漸遠,男兒徇名不計返
前年客邯鄲,去年出秦關(guān)
今年驅(qū)車復(fù)入燕,燕城巍巍十二門,龍樓鳳閣起中間
大道通衢容九軌,狹邪岐路相鉤連
壯哉佳麗地,王氣若浮煙
查古詩
搜索
南海神廟懷亡友李南澗
作者:
黎簡
朝代:
清
海日入殿光瓏?,翻波蕩日飛赤虹。
繞楹抱棟不得住,蛟螭四走光熊熊。
袞衣流云月滿容,心約一寸肅萬松。
晦明云霧寒斂面,如有神物循人蹤
。
鉤癭大叩鳴綠銅,十仞殿壁鞺鞳空。
徘徊外視白一氣,海色直入陰晴中。
寧知萬年黑波底,猶有法物羈求雄。
雨檐風(fēng)廊建文石,刺史一版墨蘚濃。
昂藏古貌如老翁,其余高卑若兒童。
摩挲未有氈槌從,掌至汗石不可通。
忽來感逝憂叢叢,大云山人出山東。
南來碑版搜拓盡,是地昔曾來此公。
嗚呼遺墨近未脫,湘灘魂魄棲何峰。
昔聞一鼓走滄海,滄海陵谷重相逢。
焉能招魂致鬼友,起爾靈氣尋靈宮。
文魚青虬足水國,霞衣霓裳朝海宗。
髯乎揮手入浩蕩,神與游戲于無窮。
送之颯去遂千古,出入侍從雙虹戲。
蓮花師子山色晚,頹景千里層波紅。
翕然光斂水氣上,顧視衣帶寒有風(fēng)。
茲游忽感生死別,此生恐以多情終。
詩句欣賞
MORE+
行當謝塵服,從子昆崙墟
出處:
方壺畫軒岐論道圖為道士何仲旭賦
作者:
劉永之
朝代:
元末明初
官沼湛芳泉,紅櫳照綺錢
出處:
綠錦池為定侯賦
作者:
劉永之
朝代:
元末明初
藻絲翻玉鯉,柳葉曳金蟬
出處:
綠錦池為定侯賦
作者:
劉永之
朝代:
元末明初
日護瑰文麗,云回碧甃圓
出處:
綠錦池為定侯賦
作者:
劉永之
朝代:
元末明初
凌波乘洛佩,向月映湘弦
出處:
綠錦池為定侯賦
作者:
劉永之
朝代:
元末明初
樹影浮觴近,花陰列籍連
出處:
綠錦池為定侯賦
作者:
劉永之
朝代:
元末明初
鑒湖賓客在,共賦綠荷篇
出處:
綠錦池為定侯賦
作者:
劉永之
朝代:
元末明初
秉志慕?jīng)_澹,息跡在丘園
出處:
楊弘中藥室
作者:
劉永之
朝代:
元末明初
閒庭遍芳草,高窗見遠山
出處:
楊弘中藥室
作者:
劉永之
朝代:
元末明初
采苓陟松徑,煮術(shù)散榆煙
出處:
楊弘中藥室
作者:
劉永之
朝代:
元末明初
董生垂往躅,嵇子有遺編
出處:
楊弘中藥室
作者:
劉永之
朝代:
元末明初
神宇謝氛濁,天倪諒斯全
出處:
楊弘中藥室
作者:
劉永之
朝代:
元末明初
惟當振塵服,與子共清言
出處:
楊弘中藥室
作者:
劉永之
朝代:
元末明初
祠宮儼肅穆,靈貺赫然敷
出處:
題煙云臺
作者:
劉永之
朝代:
元末明初
藻井垂珠實,素壁繪金圖
出處:
題煙云臺
作者:
劉永之
朝代:
元末明初
澗長三花樹,林棲九子烏
出處:
題煙云臺
作者:
劉永之
朝代:
元末明初
遙峰隱殘照,丹霞晚漸舒
出處:
題煙云臺
作者:
劉永之
朝代:
元末明初
眇然登云駕,誰謂古今殊
出處:
題煙云臺
作者:
劉永之
朝代:
元末明初
荒溪無來軌,山亭迥且深
出處:
山亭宴坐懷西峰諸友
作者:
劉永之
朝代:
元末明初
清風(fēng)左右至,夏木靄繁陰
出處:
山亭宴坐懷西峰諸友
作者:
劉永之
朝代:
元末明初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繞楹抱棟不得住,蛟螭四走光熊熊。
袞衣流云月滿容,心約一寸肅萬松。
晦明云霧寒斂面,如有神物循人蹤。
鉤癭大叩鳴綠銅,十仞殿壁鞺鞳空。
徘徊外視白一氣,海色直入陰晴中。
寧知萬年黑波底,猶有法物羈求雄。
雨檐風(fēng)廊建文石,刺史一版墨蘚濃。
昂藏古貌如老翁,其余高卑若兒童。
摩挲未有氈槌從,掌至汗石不可通。
忽來感逝憂叢叢,大云山人出山東。
南來碑版搜拓盡,是地昔曾來此公。
嗚呼遺墨近未脫,湘灘魂魄棲何峰。
昔聞一鼓走滄海,滄海陵谷重相逢。
焉能招魂致鬼友,起爾靈氣尋靈宮。
文魚青虬足水國,霞衣霓裳朝海宗。
髯乎揮手入浩蕩,神與游戲于無窮。
送之颯去遂千古,出入侍從雙虹戲。
蓮花師子山色晚,頹景千里層波紅。
翕然光斂水氣上,顧視衣帶寒有風(fēng)。
茲游忽感生死別,此生恐以多情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