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鄭覺齋
鄭覺民
鄭許
鄭訪
鄭說
鄭諶
鄭謙
鄭谷
鄭賨
鄭質(zhì)夫
鄭賀
鄭貽林
鄭起
鄭起潛
鄭超英
鄭軌
鄭轅
鄭達可
鄭還古
鄭述誠
鄭適
鄭遂初
鄭道
鄭道傳
鄭道昭
鄭遨
鄭鄖
鄭采
鄭重
鄭金
精選古詩
曉起
曉登萬花川谷看海棠二首其一
曉登小樓霧失南高峰塔
曉登水亭
曉登懷古堂
柴步灘
海岸沙行
燭下和雪折梅
古詩名句
蒲菼迷森沉,菱荷爭窈窕
沙明眾女浣,潭凈孤漁嘯
端居積百憂,暫出窺眾妙
好爵豈不懷,衛(wèi)生乃其要
寄謝滄海人,予亦堪同調(diào)
空齋自瀟灑,況復(fù)值秋初
焚香對微雨,如在古僧居
庭寒夕鳥下,煙淡暝松疏
查古詩
搜索
題李營丘風(fēng)雪運糧圖
作者:
韓純玉
朝代:
明末清初
自古嘗稱蜀道難,百步九折縈巖巒。
何況嚴冬深雪里,寒氛晻靄逾千盤。
前峰崒嵂矗天起,后峰連綿勢未已。
猿猱不度鳥不啼,懸崖無根谷無底。
峨眉劍閣云萬重,捫參歷井摩蒼穹。
蛟龍蟠孥古木偃,螮蝀卼臲飛梁通。
此時何處來徒眾,運糧千里挽輸重。
仆夫股栗泥沒脛,車輪欲摧馬蹄凍。
誰能畫者李營丘,秋毫細晰天為愁。
心神自與元氣合,筆力直與造化侔。
營丘本屬唐宗系,邦家正值凌夷際。
隆準王孫泣路隅,紇干凍雀遙飛去。
天寶以降傳乾符,車駕幾度留成都。
漢陰饋餉騾背負,百官始得充朝哺。
蜀道之難難若此,危途數(shù)困唐天子。
當(dāng)時寫此非偶然,后來題者趙承旨。
承旨亦是宋天潢,筆墨神妙真相當(dāng)。
徘徊嘆賞最珍惜,似因弱宋悲殘?zhí)啤?br>唐郊宋社久荊杞,又曾再閱滄桑矣。
書畫還從世上傳,乾坤舊事隨流水。
此卷經(jīng)今八百年,卷中陵谷猶未遷。
收藏印記亦屢易,令人對此情惘然。
君不見自有書契來,陳跡悠悠皆可睹。
空將哀樂感興亡,憑吊環(huán)州一抔土
。
嗚呼豈必王孫心獨苦!
詩句欣賞
MORE+
公家東海濱,我昔共鄉(xiāng)縣
出處:
送蔡士廉舍人奔訃還四明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今同寓鄂渚,十年不一見
出處:
送蔡士廉舍人奔訃還四明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公從藩府典禮儀,入侍須早出每遲
出處:
送蔡士廉舍人奔訃還四明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不將汎愛要鄉(xiāng)譽,直以孤忠結(jié)主知
出處:
送蔡士廉舍人奔訃還四明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雪松貞操寒逾勁,冰蘗清聲老更馳
出處:
送蔡士廉舍人奔訃還四明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府中諸彥皆人杰,政事文章稱二絕
出處:
送蔡士廉舍人奔訃還四明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重公質(zhì)樸古人風(fēng),平揖下堂腰罄折
出處:
送蔡士廉舍人奔訃還四明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身名俱泰心獨悲,甘旨親庭千里隔
出處:
送蔡士廉舍人奔訃還四明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一朝海鶴寄云椷,阿翁已作蓬萊客
出處:
送蔡士廉舍人奔訃還四明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仰觀喬木戰(zhàn)飄風(fēng),五內(nèi)分崩面深墨
出處:
送蔡士廉舍人奔訃還四明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我聞往吊始見公,我足蹣跚公發(fā)白
出處:
送蔡士廉舍人奔訃還四明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相看話舊重咨嗟,少日風(fēng)流那復(fù)得
出處:
送蔡士廉舍人奔訃還四明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花明春泛越王湖,月皎秋尋賀公宅
出處:
送蔡士廉舍人奔訃還四明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賞花弄月秋復(fù)春,詩酒清狂多故人
出處:
送蔡士廉舍人奔訃還四明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直倚青年驕白日,豈知碧水揚黃塵
出處:
送蔡士廉舍人奔訃還四明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從此東西各星散,我憶同游如夢幻
出處:
送蔡士廉舍人奔訃還四明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秋風(fēng)江上漫思鱸,夜雨關(guān)河愁聽雁
出處:
送蔡士廉舍人奔訃還四明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公當(dāng)大事賜告歸,片帆東下孤云飛
出處:
送蔡士廉舍人奔訃還四明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里中長老久相待,一見喜極還沾衣
出處:
送蔡士廉舍人奔訃還四明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儻問題詩者誰子,道即遼東丁令威
出處:
送蔡士廉舍人奔訃還四明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何況嚴冬深雪里,寒氛晻靄逾千盤。
前峰崒嵂矗天起,后峰連綿勢未已。
猿猱不度鳥不啼,懸崖無根谷無底。
峨眉劍閣云萬重,捫參歷井摩蒼穹。
蛟龍蟠孥古木偃,螮蝀卼臲飛梁通。
此時何處來徒眾,運糧千里挽輸重。
仆夫股栗泥沒脛,車輪欲摧馬蹄凍。
誰能畫者李營丘,秋毫細晰天為愁。
心神自與元氣合,筆力直與造化侔。
營丘本屬唐宗系,邦家正值凌夷際。
隆準王孫泣路隅,紇干凍雀遙飛去。
天寶以降傳乾符,車駕幾度留成都。
漢陰饋餉騾背負,百官始得充朝哺。
蜀道之難難若此,危途數(shù)困唐天子。
當(dāng)時寫此非偶然,后來題者趙承旨。
承旨亦是宋天潢,筆墨神妙真相當(dāng)。
徘徊嘆賞最珍惜,似因弱宋悲殘?zhí)啤?br>唐郊宋社久荊杞,又曾再閱滄桑矣。
書畫還從世上傳,乾坤舊事隨流水。
此卷經(jīng)今八百年,卷中陵谷猶未遷。
收藏印記亦屢易,令人對此情惘然。
君不見自有書契來,陳跡悠悠皆可睹。
空將哀樂感興亡,憑吊環(huán)州一抔土。
嗚呼豈必王孫心獨苦!